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体表胃电图与血浆胃肠激素的关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小儿周期性呕吐的临床特点、胃肠动力改变、治疗效果 ,分析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有反复发作呕吐 ,病程 >3个月的患儿进行各项有关检查 ,除外器质性病因 :进行消化道钡餐造影、不透X线胃和全消化道排空、体表胃电图等胃肠动力功能检测 :总结分析临床资料、检测结果、治疗效果 ,探讨发病机理。结果 入选患儿 19例 ,男 13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7 5岁 ;平均发病年龄 4 3岁 ;平均病程 3 5年 ;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胃蠕动差、胃滞留液”7例占37% ;14例于无症状时检测体表胃电图 :餐前胃电节律正常占 36 % ,胃动过缓占 2 1% ,胃电节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胃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WCDF胃肠电分析仪对6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空腹和进半流质后30min进行胃电图检查,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非门脉高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明显的胃动力过缓(P<0.05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有胃动力过缓的,也有胃动力加速的(P<0.05),而正常对照组胃动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明显的胃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不同肝功能分级阶段对胃电图(EGG)测定及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级8例、B级8例)和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体表胃电图记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胃半排空时间(GET1/2)测定.结果 1.各LC组较对照组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百分比(N%、B%、T%)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表明LC患者餐前、餐后胃动过缓百分比、胃动过速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LC患者存在明显的胃电节律紊乱,而肝硬化A级、B级组间餐前及餐后胃电节律紊乱无显著性差异(P>0.05).2.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半固体GET50分别为91 .28±24.43min、49.13±2.5min,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功能B 级组较之肝功能A级组间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LC患者存在明显的胃半固体排空延迟,且肝功能B级较A级患者的胃半固体排空延迟尤为明显.3.LC患者无论餐前或餐后LC组的胃电节律百分比与GET1/2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44、0.56, P<0.01).表明LC患者胃电节律紊乱均有胃半固体排空延迟.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显著的胃电节律紊乱和胃半固体排空功能障碍,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胃排空的快慢受胃节律的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兰固体排空障碍,为该类患者临床应用促动力药物、缓解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试餐前后体表胃肠电变化规律.方法应用WCDF-4胃肠电分析仪观察91例FD和31名健康志愿者在空腹和进餐后的体表胃肠电频率、振幅改变,所有观察对象均经胃镜及病理学确诊.结果 FD患者空腹及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餐后的紊乱率增高更明显空腹10.8%,餐后30.5%;对照组空腹4.0%,餐后7.2%(P<0.01). 尽管FD组的平均振幅、最高振幅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FD组中餐后振幅无明显增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窦13.4%,胃体16.9%;对照组胃窦3.8%,胃体3 .8%(P<0.05),而且FD组的餐后振幅恢复时间明显延长胃窦147.3min±43.8min ,胃体153.5min±47.4min;对照组胃窦87.6min±25.3min,胃体95.0min±33.0 min,P<0.05,肠电改变,其中28例FD患者空腹及餐后肠电节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FD患者餐后体表胃电节律紊乱高,餐后胃电振幅无增高的比例较多, 振幅恢复时间延长,可能反映这些FD患者存在胃运动功能低下.FD患者肠电节律无明显变化 ,说明其运动异常主要表现在上消化道,尤以胃为主.检测餐后体表胃电变化可能更有意义 .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FD患者胃肠运动及胃动素变化的规律对20例胃肠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用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进行胃十二指肠压力测定,并测定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显示FD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存在胃及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表现为胃窦Ⅲ期缺乏或持续时间缩短及十二指肠运动减弱。提示:FD的发生与胃肠动力低下及低胃动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21例,其中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根据胃电图检测结果选择胃起搏治疗频率,治疗每天一次,早晨空腹进行,每次30分钟,14天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胃肠动力与血浆胃动素与血浆VIP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50例腹部手术在胃肠动力恢复前后血浆Mot及VIP含量的变化。结果:腹部手术胃肠动力恢复前血浆Mot含量较动力恢复后明显减低,而VIP的测定结果与Mot含量变化规律相反。结论:Mot均参与了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调节,若能找到一种VIP拮抗剂或受体阻滞剂可能是加快腹部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动力紊乱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对GERD患者胃电图(EGG)进行监测,研究其胃电节律变化.方法 1.经胃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46例,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 41.7岁,采用瑞典CTD公司便携式胃电图记录仪记录体表胃电图,分别于餐前及餐后记录1h ,标准试餐.电极按标准位置放置.2.电脑软件分析,计算正常胃电节律(2~4cpm)百分比 ,x胃动过速(4~10cpm)百分比,胃动过缓(0.5~2cpm)百分比及餐后与餐前主频功率比,16 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1.46例GERD患者餐前EGG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8.6±4.7,80.1±2.1,P<0.05.餐后EGG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两给分别为65.8±5.1,79.2±1.8,P<0.05,若以75%为正常值,有25例病人出现餐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明显下降,且以餐后胃动过速百分比增加为主.2.餐后与餐前主频功率比正常组与GERD分别为2.8±0.6,1.6±1.0,P<0.05.结论 GERD病人餐后胃电节律紊乱使胃排空延缓,胃内压升高,增加了胃食管反流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为了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EGG的相关性,从而确定EGG在反映胃(肠)动力的价值.方法 50例GERD病人,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52.6±14.4岁(26~85岁 ),多有反酸、烧心、反胃(食)或腹胀等症状.应用Medtronic公司的Digitrapper EGG型胃电图仪及分析系统检测体表胃电变化,同时应用Pc Polygraf消化道检测仪及Digitrappr Mk -Ⅲ24h食管pH监测仪比较胃电活动与胃食管动力的关系.结果 GERD组与健康对照组(n=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44.3±15.8岁 )比较,正常节律百分率(餐前、餐后)均低于正常人(78.46%比90.55%,P<0.05;70 .97%比88.13%,P<0.01),而胃动过缓、胃动过速百分比均高于正常人.反酸+反胃组较单纯反酸组胃电节律紊乱更为明显.反酸+反胃组与单纯反酸组及对照组比较LESP减低 ,食管体下段蠕动波幅减低,24h食管pH监测酸反流指数增高.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均增加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二者之间有相关性.结论胃食管反流患者体表胃电节律(餐前、餐后)紊乱百分率高于正常人. 反酸伴反胃(食)者较单纯反酸者胃电节律紊乱更为明显,与食管测压及食管pH监测结果一致 .胃电图可对GERD的发病机理的推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体表胃电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胃电活动的形式及其在FD发病中的意义 ,了解胃电活动能否判定FD患者胃功能状况及指导治疗。记录并分析 10 0例FD患者和 5 0名正常人餐前 30分钟及餐后 6 0分钟体表胃电 ,同时进行胃排空检查。发现 (1) 6 5 %FD患者在餐前和 或餐后有胃电节律异常 ;(2 )胃电活动有餐前节律异常 (14 % )、餐后节律异常 (15 % )、餐前餐后节律均异常 (36 % )、餐前餐后节律均正常 (35 % )四种类型。 (3)胃电紊乱的类型有胃动过缓、胃动过速及混合型。部分餐后胃电节律正常化 ,另一些由正常转为异常。 (4 )缓慢节律百分比 (B % ) >5 0 %的患者中 ,5h胃排空率与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PR呈正相关 ,与B %呈负相关。结论是 :FD患者有胃电节律异常 ,并观察到 4种胃电活动的方式 ,表明FD胃动力紊乱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可指导治疗 ;在严重胃动过缓时显示胃电参数与胃排空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 ,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 2 1例 ,其中 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 ,根据胃电图检测结果选择胃起搏治疗频率 ,治疗每天一次 ,早晨空腹进行 ,每次 30分钟 ,14天一个疗程。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体表胃电图参数以及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率 ,计算单个症状的有效率 (% ) =(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 0 %以及总症状改善率 (% )=(治疗前总症状积分 治疗后总症…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常见、多发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胃动力和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FD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自述症状.还缺乏有效的胃动力学检查方法或手段。采用生物阻抗胃动力检测方法可从电一机复合系统的认识高度,同时提取胃电活动和机械运动信息,研究从胃电活动到机械收缩、蠕动的复杂胃动力过程。此方法具有诱人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胃动素(motilin)是一种因能刺激胃体运动而得名的胃肠激素,它与胃肠动力学以及胃肠动力失常性疾病有密切关系。我们动态观察了饮水负荷刺激实验前后血清胃动素水平的变化,并同时将胃排空功能障碍患者与正常志愿者进行了比较,以探讨胃动素水平与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胃肠测压和血浆胃动素(MTL)的测定.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间期胃肠动力明显减低,主要表现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Ⅲ期缺失和收缩波幅减低;而血中MTL水平,Hp阳性组明显高于Hp阴性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的异常改变 .Hp感染对胃肠动力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MTL的分泌或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为了探讨胃电图对诊断临床上多见的胃肠动力紊乱(低下)的价值.方法应用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的胃电图仪及分析系统检测患者和对照的胃电节律、主功率比和主频率的稳定系数(DFIC),并与核素法(固体食物)胃排空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胃动力低下组(45例)与对照组(30例)比较,餐前后胃电正常节律明显减少(餐前76.01±29.83% vs 90.55±11.29%;餐后27.95±24.05% vs 88. 13±14.72%).胃电节律紊乱(过缓、过速)明显增多,餐后/餐前主功率比亦下降(占60%例数).但对照组本身也有餐后胃电节律紊乱增多和主功率比低下(约1/3例数).与核素胃排空大致符合,尤其胃排空延迟者主功率比均呈低下.结论 1.EGG对胃肠动力疾病的诊断有过筛价值,与临床上动力紊乱症状相一致.2.胃电描记与核素胃排空测定结果有一定相关,尤其在胃排空障碍方面.故在胃电节律紊乱或主功率比低下时,宜做核素胃排空测定.3.胃电图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探测电极的位置、局部皮肤的彻底清洁去脂及餐后充足描记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胃腺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胃腺癌患者血浆中和正常对照组的VIP水平.RT-PCR方法检测VIPmRNA在胃腺癌组织、其相邻的正常胃腺癌组织及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的差异表达量,Western Blot法进一步检测胃腺癌组织中VLP蛋白的表达.结果 ELISA法检测正常人血浆vIP水平为(5.794±0.014)ng/ml,胃腺癌患者血浆中的VIP水平为(14.437±0.82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分析胃腺癌组织中VIP mRNA的V/B值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其V/B值分别为:(1.5261±0.3028)、(0.9334 ±0.2872)、(0.9051±0.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胃窦黏膜与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V/B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组织VIP mRNA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VIP mRNA表达量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胃腺癌组织VIP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VIP可能参与了胃腺癌的发生.VIP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有关,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对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胃肠测压和血浆胃动素(MTL)及血浆生长抑素(SS)的测定,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间期胃肠动力明显减低,主要表现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Ⅲ期缺失和收缩波振幅减低,血中SS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Hp阳性和Hp阴性的两组之间胃肠动力和SS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在血中MTL水平,Hp阳性组明显高于Hp阴性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的异常改变。Hp感染对胃肠动力和SS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MTL的分泌或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工作通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测压和血浆胃动素(MTL)及血浆生长抑素(SS)的变化的研究,探讨Hp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选自1998~1999年经胃镜确认的消化性溃疡(Pu)85例进行胃十二指肠压力检测,并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其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MMC Ⅲ期缺失和收缩波幅减低.消化性溃疡患者SS水平失去正常周期性变化,在MMC Ⅰ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在Hp阳性和Hp阴性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血浆MTL水平在Hp阳性溃疡病组呈现明显增高趋势,而Hp阴性溃疡病组呈减低趋势.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低下及激素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表胃电刺激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具有上腹胀痛、早饱、呕吐等症状的患者52例,其中48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例表现为上腹消化不良,但有胆囊切除术史;此外,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IBS 和GERD患者共3例.仪器使用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CH胃肠起搏器,双电极部位采用标准位置.胃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45min,共10天,均在早餐后进行.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测定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5h排空率、以及记录胃电图.症状改善2个等级或完全消失为显效,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有效+显效)/总例数=有效率.结果 1.症状改善治疗后对照组除"呕吐"外,2组所有症状都有改善( P<0.05),2组间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只有试验组"上腹痛"改善的有效率(100%)较对照组(70%)更为明显(P=0.024),其他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在2组也都有提高,但2组间无差异(P>0.05).2.胃排空率试验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 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4242).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试验组也高于对照组(P=0.014).3.胃电参数试验组治疗后的餐后主频率高于餐前,也高于治疗前的餐后主频率,同时对照组治疗后的餐后正常胃电节律高于治疗前,不过在治疗前已经有餐后的胃动过速明显高于餐前(P=0.019).其他所有胃电参数的差值比较在两组间以及组内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间治疗有效率的比较,患者评价两组相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0%和57.7%(P=0.237),而医师评价试验组(80.0%)高于对照组(46.2%,P=0.02).5.症状总分的改善和胃排空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胃排空改善和餐后正常胃电节律改善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体表胃电刺激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症状可明显改善,其中有安慰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