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诸痹论,都将肢体肌肉筋骨部位疼痛的肢体型痹证,与关节部位肿痛的关节型痹证相混淆,统称为痹证.但是,之后有关痹证的辨证论治内容,通常只论关节型痹证,少有肢体型痹证的论述.如现行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就最具代表性,在<中医内科学·痹病>中:"所谓肢节痹病,系以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随后只阐述关节型痹证的辨证论治方法(将关节肿痛分为行、痛、着、热、尪痹5型进行辨证论治)[1],缺少肢体型痹证的辨治内容.由于缺少指导肢体型痹证的辨证论治的方法,临床上只能沿用辨治关节型痹证的辨治思路来治疗肢体型痹证.因此,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治要法董长富河南省信阳地区中医院(464000)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属中医的痹证范畴。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不同病理反应,灵活辨证治疗,效果尚为满意。兹介绍常用要法如下。1温经通络,益肾活血法症见:全身乏力,畏寒怕冷,多关节...  相似文献   

4.
熏蒸疗法治疗痹证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多种疾病。我们根据清代著名外治专家吴尚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的理论,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痹证,取得一定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辨治痹证时首先指出朱丹溪将痹证以痛风命名所造成的因名迷实之弊,重视辨证论治。其论治痹证多从五脏按经选药;孙氏以温补著称,在辨治痹证时常选用温补肾阳的药物,以达阳中求阴之目的;在用药方面又善于应用动物类药:在选用祛风药物时多选防风。这些辨治痹证的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对当今中医临床辨治痹证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林培政 《新中医》1995,27(10):11-12
刘仕昌教授辨治痹证经验林培政主题词痹症/中医药疗法,@刘仕昌痹证临床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楚、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红热为主要表现。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常可见到上述症候。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大多着眼于外因六淫致...  相似文献   

7.
药源性虚痹的中医辨治体会曾庆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009邮电所梅林医院518049)关键词药源性虚痹证,中医药治疗痹证是临床常见病证,由邪气乘虚痹阻经络、气血而成,以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变形为临床持征,包括某些西医肢原...  相似文献   

8.
朱良春教授辨治痹证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良春教授辨治痹证经验丰富,如认为顽痹及肾,治以补虚化瘀、标本兼顾;痹证症情复杂,其辨治要点是痛、肿、僵、挛;治疗用药经验是热痹寒之、须热药辅佐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关节肌肉疼痛的患者和辨治。方法:举2例典型病案分析病机和辨治方法。结果与结论:肝病合并关节肌肉疼痛类似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病因病机均为风、寒、湿、热痹着于筋骨、血脉、肌肉,遵"异病同治"的原则,以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调理气血为大法,治肝为主,兼证为次,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调气血在痹证辨治中的应用黑龙江省武警总队医院徐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曲齐生段富津痹证的治疗学说颇多,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及临诊体验,实感诸多医家独重祛邪,而对调气血在痹证辨治中所占地位重视不够,本文从痹证的病因病机入手,通过古今治痹方药分析,着重阐述调气...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滑膜炎辨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山 《河南中医》1996,16(3):173-173
膝关节滑膜炎辨治举隅孙文山山东省郓城县中医院(274700)主题词关节周围炎/中医药疗法%决渎汤/治疗应用%四妙散/治疗应用真武汤/治疗应用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之“痹证”、“伤筋”等范畴,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该病数十例,疗较尚...  相似文献   

12.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者,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医学心悟·痹》曰:“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可见痹证与气血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笔者近年来在痹证检验抗O、血况外,还对甲囊微循环进行观察,通过在千余例检测中发现痹证与微血管畸形有密切的联系。1资料与方法1993年8月至1995年8月,我院门诊治疗本病1132例。其中,男370例,女762例,前者与后者…  相似文献   

13.
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辨治痹证时首先指出朱丹溪将痹证以痛风命名所造成的因名迷实之弊,重视辨证论治。其论治痹证多从五脏按经选药;孙氏以温补著称,在辨治痹证时常选用温补肾阳的药物,以达阳中求阴之目的;在用药方面又善于应用动物类药:在选用祛风药物时多选防风。这些辨治痹证的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对当今中医临床辨治痹证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痹证为感受外邪,经脉瘀滞,关节肌肉肿痛、麻木,甚至损伤五脏之患。本文主要结合临床实践,对风寒湿痹、湿热痹、五体痹及五脏痹的辨治经验,略呈管见。  相似文献   

15.
辨证治疗痹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常见病、多发病 ,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 ,引起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原因不明、又无特效根治办法的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痹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体会到治疗痹证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 ,注重掌握辨病位、辨寒热、辨气血的辨证方法。1 辨病位痹证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 ,也可局限于某一个关节或多个关节。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晨僵 ,严重者可发生关节肿大 ,活动受限等。痹证…  相似文献   

16.
痹者,闭也,气血阻闭不通之谓也。凡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气血运行受阻,引起关节、肌肤酸麻重疼甚至肿胀变形等症,统称痹证。王云彤老中医行医50多年,治疗各种痹证,其经验有四个方面: 首辨寒热痹证的分类,《内经》有行痹、痛痹、着痹及筋、脉、肌、皮、骨五体痹;《金匮要略》有风、湿、血痹、历节等。王老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治痹首辨寒热二纲,然后据证再揆度风、湿、热孰多孰少,因证治之。临床上,寒证多,热证少。热证的辨别要点:寒证以肢体  相似文献   

17.
痹证多因风寒湿三邪为病,但其病机复杂。三气合至,辨治应分主次;痹证多瘀,治以行血通络;瘀而化热,犹当清热养津,久病易虚,治宜扶正祛邪。禁忌大辛、大热、大寒、俊利之品。  相似文献   

18.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加减及附案举隅等方面总结肖万泽教授从湿热痹证论治痛风的临床经验。肖万泽教授认为湿浊内生,湿从热化,痹阻关节为痛风发作的关键病机。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学习肖师辨治痛风的临床经验,探讨肖师治疗本病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产后风湿病是产妇在产褥期内起居不慎,当风感寒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甚至肿胀为主的临床表现,又称产后身痛,产后痹证。其主要的机理为产后失血过多,营血亏虚,四肢百骸经脉失养,风寒湿邪入侵,气血凝滞,表现为经络阻滞或经络失养。本病与痹证相似,但病在产后,与产褥期生理密切相关。发病特点:一是冬春严寒季节分娩者多见;二是突发性,往往在短时间即可出现肢体酸痛麻、屈伸不利,甚至不能行走。若本病失治误治,症状延续至产褥期以后,当属痹证。由于伊犁地区冬季长而寒冷,本病发病多见。故探讨产后痹证的辨治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医案的核心用药情况,认识叶天士辨治痹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痹证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通过分层切片算法的应用,进行《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病案数据的目标关键词频率统计的计算。利用Cytoscape可视化,提取医案的中药及药物性味归经规律。结果:卷七痹所载55例医案,共有处方79条,共使用中药122种。叶天士常用茯苓、桂枝、白术、当归等药物辨治痹证。叶天士治痹喜用温药、寒药、平药维多,甘味药、苦味药、辛味药次之。用药归经方面,叶天士治痹注重调肝、肺,其次为调脾、肾、胃、心。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及的4种痹证进行总结发现:4种痹证在补气、养血、健脾、祛湿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且各有特色及不同侧重。结论:叶氏在辨治痹证时,学宗《内经》,尊经不泥,重视脾胃,培补中焦,认为痹证多病久入络,善用虫药以通为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