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南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测及流行病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7-1991年横向监测46个县(市)的408个村,血检287864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4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01%,各年微蚴率依次为0.004%、0.003%、0.002%和0.001%。解剖致倦库蚊26852只,仅1988年发现阳性蚊13只;解剖中华按蚊5771只,未发现幼丝虫,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76%,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4个纵向监测点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9~1994年横向监测69个县(市)的1096个村,血检1115302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3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13%,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28%、0.025%、0.008%、0.006%、0.004%、0.002%。解剖致倦库蚊26725只,未发现幼丝虫,解剖中华按蚊32960只,仅1989年发现阳性蚊2只,1992年发现阳性蚊1只。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2.08%~2.70%,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表明湖北省已有效地阻止了丝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监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远期效果及流行动态,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进行血检微丝蚴、蚊媒个体解剖检查幼丝虫和IFAT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结果:病原学监测11—20年,微丝蚴率由基本消灭后第1年的0.021%,逐年下降至第9年的0.001%,第10—20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0年内监测覆盖率分别占乡、村和流行区人口的71.4%、29.9%和14.6%,11年以后覆盖率分别为37.0%、8.5%和3.8%,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监测,每县、市3个以上村,共解剖人房致倦库蚊711823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3007只,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IFAT检测259934人(次),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9—3.90%,与非丝虫病流行区抗体水平2.47%相近。结论:广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丝虫病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9~1994年横向监测69个县(市)的1096个村,血检1115302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143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13%,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28%,0.025%,0.008%,0.006%,0.004%,0.002%,解剖致倦库蚊26725只,未发现幼丝虫,解剖中华按蚊32960只,仅1989只发现阳性蚊2只,1992年发现阳性率蚊1只,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摸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流行区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藉以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丝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方法在湖北省选择有代表性的丝虫病纵向监测点10个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监测。结果仅于1989~1990年发现19例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分别0.0712%和0.0666%。蚊媒阳性率为0.0455%(1989)、0.0199%(1990)和0.0211%(1991)。血清学监测抗体阳性率由1990年的28.57%降至1994年的7.86%。结论原丝虫病流行区经过防治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通过监测人群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微丝蚴密度亦相应降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于基本消灭丝虫病5年内陆续转阴,证明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消灭丝虫病于一个县市、一个地区,乃至全省及全国范围内是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为探讨防治后期流行动态及阻断传播,以达到消灭丝虫病,对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后期监测。结果横向监测1-11年均可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线蚴率为由0.134%降至0.002%,第12-22年共监测714个乡镇,4317个村,血检1430354人,分别占流行乡镇数、村数和人口数的73.8%、11.7%和5.0%,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解剖淡色库蚊274067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于1982~1991年陆续开展了丝虫病横向监测。在30个县血检近60万人,在14个县解剖媒介蚊虫近11万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31例,其中96.95%的病例在全省基本消灭丝虫病(1986)以前检出。监测初期有少数阳性蚊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丝蚴血症者逐渐减少,其微丝蚴密度逐渐降低,监测后期已查不到微丝蚴血症者和阳性蚊,表明基本消灭丝虫病成效巩固。  相似文献   

8.
1982-1995年,在河南省确山县赵庄等3个村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采取普服0.3%-0.4%的海群生药盐4-6个月和微丝蚴血症者加服海群生4.2g7日双疗程防治措施后,终止防治措施,进行病原学和蚊媒的纵向观察.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微丝蚴血症者,使微丝蚴率降到1%左右、微丝蚴密度降到5条以下/60μl,在10年以内,可以阻断班氏丝虫病的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丝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63384912人,治疗患者1307892人,全民服药4475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599。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575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传播规律,为消灭丝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病原学、蛟媒、血清学纵、横向监测技术。结果 71个流行县(市)经12-20年的横向监测,微丝蚴率从0.097%降到0、第12年后无幼线虫阳性蚊。11个纵向监测咪的11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于1-5年内转阴,人群血清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接近。结论 江苏省丝虫病已达到阻断传播标准。  相似文献   

11.
Hainan is a single bancroftian filariasis endemic province where filariasis is prevalent in all 18 cities and counties. A program to control filariasis was started in 1953. The strategy of eliminating infection sources has been adopted as the principal intervention measure in filariasis control. Over 30 years, the sustained effort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reached the point of basic elimination of filariasis in 1987. After the basic elimination of filariasis, the patterns of filariasis transmission in residual microfilaremia cases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filariasis.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cheme for surveillance in areas where fialariasis has been basically eliminated"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and entom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fialaria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parasitological and entomological and serological methods in the whole province during 1983-2004. In the cross-sectional and entomological surveillances, the last microfilaremia case was found in 1999, no mosquitoes were found to be infected with filarial larvae. A total of 132 microfilaremia cases found in the longitudinal surveillance become negative by 10 years. Since 1997 no mosquitoes were found to be infected with filarial larvae in the longitudinal surveillance. Serological surveillance of the population showed the mean positive rate of IFAT dropped from 10.63% in 1990 to 0.28% in 2000, which being similar to that of nonendemic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sidual sources of infection after basic elimination of filariasis were tending to be naturally eliminated and transmission of filariasis has been interrupted in Hai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持续时间及传播丝虫病的作用。 [方法 ]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对残存微丝蚴血症进行追踪观察和定期对全民进行普查 ,在流行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 ,以及应用 IFAT进行人群抗丝虫抗体水平测定。 [结果 ]2例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持续时间长达 12年以上。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于第 16年的人群血检中发现 1例丝虫新感染者。 [结论 ]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班氏微丝蚴血症持续时间可超过 12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个别残存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仍具有传播丝虫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不采取任何病原防治措施下的传播作用。方法选择柘城县张庄村为观察点,病原学监测和蚊媒监测采取常规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IFAT、ELISA、Dot-ELISA(查抗体)和ICT(查循环抗原)方法,同时进行居民防蚊情况调查。结果1990年残存微丝蚴血症者39人,人群微丝蚴率2.01%(39/2040),2000年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转阴,人群微丝蚴率降为0;1990、1991和1994年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的几何平均滴度均逐渐下降,1998年检测92名12岁以下儿童血中丝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淡色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自1997年未再发现感染蚊;1990~2002年当地居民经济收人逐渐增加,普遍采取防蚊措施。结论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随居民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防病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防蚊措施的加强,即使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也不能引发丝虫病流行,丝虫病传播已经被阻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免疫色谱技术(ICT)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的效果。方法:丝虫病ICT系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中班氏丝虫抗原。结果:在116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中有111例ICT阳性,敏感性为95.7%。12例马来微丝蚴血症者、33例蛔虫感染者、20例血吸虫感染者及6例旋毛虫感染者血清,ICT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 强;73例晚期丝虫病患者有18例ICT阳性,为活动性感染,其中16例伴有微丝蚴血症;用伊维菌素治疗30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治疗前ICT阳性29例(96.7%)。治疗后8d—14d微丝蚴全部转阴,追踪观察6个月及12个月,分别有5例及7例微丝蚴复现,治疗后6个月用ICT测试,除5例ICT和微丝蚴均阳性外,8例微丝蚴阴性ICT阳性者于疗后12个月有5例查见微丝蚴;ICT及常规血检法同步用于河南省柘城县候大村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血检132人,9例微丝蚴阳性者ICT均为阳性,血检阴性的123人中ICT阳性者1例。结论:实验研究证实,ICT法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可用于班氏丝虫病诊断、疗效考核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  相似文献   

15.
安徽原是全国丝虫病流行严重省份之一。据50年代末期调查全省平均微丝蚴率为12.0%,估计全省约有微丝蚴血症者360余万人,全省82个县、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丝虫病流行,其中单纯马来丝虫18个县、市,单纯班氏丝虫31个县、市,混合流行区33个县、市。班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嗜人按蚊,马来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经40年的积极防治,尤其是1987年以来,在单纯抽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疗程的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措施,加快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进程,于1994年卫生部组织考核组抽查复核黄山市黄山区和濉溪县,微丝蚴率分别为0和0.45%,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重庆市防治淋巴丝虫病的效果,总结消除丝虫病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庆市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监测和慢性丝虫病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重庆市13个区(自治县、市)427个乡镇有丝虫病流行,均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致倦库蚊。1955~1985年,全市累计血检14491032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53703人次。1970~1981年对象治疗932013人次,疫点人群预防服药284380人次,全民服药361101人次,海群生药盐防治5133065人次。1957~1979年人群微丝蚴率为5.34%,1985年降至0.07%。1987年查出最后1例微丝蚴血症者后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1997年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部颁标准。上世纪90年代查出慢性丝虫病患者56008例,2003年调查为23426例,减少58.17%。结论 经过综合防治,重庆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监测结果表明,全市达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在消灭丝虫病地区应用的简易、经济、实用的病原学监测方法,对单克隆抗体(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和快速免疫色谱技术(ICT)检测血清和血浆中的班氏丝虫抗原诊断丝虫病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59例,丝虫特异IgG4阳性57例,阳性率96.61%;ICT丝虫抗原阳性56例,阳性率为94.92%。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分别检测非流行区健康者40人,囊虫病患者30例及25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两种方法均呈阴性,未出现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现场研究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儿童302人,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372人,晚期丝虫病患者55例(乳糜尿41例,象皮肿14例),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60例。结果仅消灭丝虫病地区人群中1例(以往血检阴性)丝虫特异IgG4强阳性,ICT丝虫抗原弱阳性,但反复镜检未发现微丝蚴。其余均为阴性。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病原学的监测。McAb-ELISA检测丝虫特异IgG4可大面积用于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病原学监测。而ICT检测班氏丝虫抗原更适用于个案病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 方法 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和自然转阴情况,以及新感染情况。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结果 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19年间,10次全民血检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3例,新感染者1例。4例微丝蚴血症者中,1例7年内自然转阴,1例第9年转阴后第12年又查到微丝蚴,至第13年自然转阴,另1例第14年转阴后第19、20年又分别查到微丝蚴,至第21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新感染者微丝蚴血症持续5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血清学(IFA、 IgG4)检测未发现新的抗体阳性者。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丝虫病传播阻断后,个别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