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通络散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及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110例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自拟通络散治疗,均治疗2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周围神经损伤相关因子[纤维凝胶蛋白-3、网膜素-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总神经病变评分(TNS)、生存质量评分(KPS)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肢体麻木、疼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评分、TNS评分较对照组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MCV、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TNF-α、IL-8、FGF21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凝胶蛋白-3、网膜素-1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肌电图(EMG)测定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波)波幅的降低,早期诊断周围神经损伤。方法某些拉伤、挫伤等闭合性损伤,常不同程度地损害周围神经,损伤是否存在及损伤的程度早期难以判定。EMG检查测定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波)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等指标的变化,综合分析判定周围神经的早期损伤。结果早期周围神经损伤后M波波幅、MCV、SCV及肌电图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8.2%,43.8%,35.8%,14.3%,阳性率比较,χ2=114.036,P<0.01,周围神经早期损伤以M波波幅降低至1.3mV以下为依据。结论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是早期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12例多发性硬化(Ms)病人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改变,从中证实MS存在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病损。方法本组从60例MS中经肌电图检查,发现12例MS病人存在周围神经的异常电生理改变。结果肌电图显示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的9例,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的7例,波形离散的2例;2例测定了F波,潜伏期均延长,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纤颤电位。结论MS患者不但出现CNS的脱髓鞘病损,而且部分病人同时存在PNS的脱髓鞘病损。  相似文献   

5.
EMG、NCV检测对不全性神经损伤患者康复的评价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以后治疗疗效的观察 ,主要是考察神经功能的恢复率 ,过去仅靠临床物理诊断 ,结果是很粗糙的。随着神经电生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对周围神经结构、功能及病理生理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选择 1 997- 1 2~ 2 0 0 0 - 0 2期间 2 6例不全性周围神经损伤者在药物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iabetic polyneuropathy,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性神经病亚型之一。该症一般由糖尿病患者高糖状态所致的代谢紊乱及血管缺血等引起,但目前DPN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DPN患者的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 ,DP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患者 10 6例 ,男 64例 ,女 42例 ,平均年龄 ( 5 4.8± 13 .2 )岁 ;平均病程 ( 10 .2±4.8)年 ;另有 7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男 45例 ,女 3 0例 ,平均年龄 ( 5 4.2± 11.7)岁。 2组对象间年龄、腿长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采用Nicolet VikingIV电生理仪测定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min)、时限 (Fdur)、波幅 (Famp)、面积 (Farea)以及M波负峰波幅 (Mamp)和M波面积 (Marea)。结果 发现对照组Fmin上限 (Y)与腿长 (X)的函数关系为Y =12 .3 +4 8.8X2 。无神经病变患者组 (n =3 0 )Fdur增宽 8例 (异常率2 7% )、Fmin延长 4例 ( 13 % )、Farea/Marea增大 2例 ( 7% )。有神经病变组患者 (n =76)Fmin延长 ,Famp/Mamp及Farea/Marea增大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轻型DPN患者与重型DPN患者比较 ,其Fdur异常率显著增高 ( 96%vs 2 1% ,P <0 .0 1) ;Fmin异常率降低 ( 5 1%vs 76% ,P <0 .0 5 ) ;其余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F波 (尤其是Fdur)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 ,并有助于发现亚临床DPN患者。DPN患者的远、近  相似文献   

8.
60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4年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外伤引起的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抽出60例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分析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9.
苑秀华  俞澄 《现代康复》1997,1(2):113-113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评定,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时间—强度曲线、肌电图、直流—感应电检查。我科应用直流—感应电检查和适应比值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康复评定做了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受损相关部位神经进行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测定,以及相应支配肌进行肌电图检查,探讨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鉴定作用。方法应用肌电图仪对1997-05/2005-01荆门市优抚医院1352例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观察肌肉的自发电活动,分析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和重收缩时的募集类型及峰值,结果与本科正常值对照。结果1352例患者均进人结果分析。正常范围312例(23.1%),轻度失神经支配346例(25.6%),中度失神经支配358例(26.5%),重度失神经支配261例(19.3%),完全失神经支配75例(5.5%)。法医鉴定结论:重伤429例(31.7%),轻伤662例(49.0%),轻微伤261例(19.3%),其中评残245例(18.1%)。结论肌电图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性、定量诊断,能够客观地评价神经功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免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造成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24只兔随机分成4组,即:不处理的对照组,即刻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组,1周后神经松解组和4周后神经松解组,每组6只兔,分别于术前、术后中和术后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神经传导的潜伏期,传导速度和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均好对照组(P<0.05),其中即刻行外膜切开减压组与对照组及4周后松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如能尽快手治疗,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相应水平脊髓运动神经元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钳夹其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实验组术后对其坐骨神经钳夹伤处进行超短波辐射。对照组术后进行无效辐射。假手术组仅暴露单侧坐骨神经。三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末采用电生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超短波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MCV及其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及吸光度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未测出,术后2周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可测出,且超短波治疗组大鼠术后2、4、6周其损伤侧坐骨神经MCV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短波治疗组大鼠L4~5脊髓运动神经元VEGF阳性染色颗粒平均积分吸光度值(IOD)在术后各同一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能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MCV的恢复,增加其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中VEGF的表达,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的修复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预后的影响,探索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120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α-硫辛酸单药治疗,研究组予α-硫辛酸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四肢疼痛、麻木、腹胀等主要症状发生率均减小,且研究组各项主要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MCV、SCV均较治疗前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5,P<0.01)。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丁苯酞治疗DPN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白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上,运动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在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用60只Wistar雄性大白鼠,分离出坐骨神经,在胫神经和腓神经分支前的部位用止血钳压迫制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利用动物用电动跑步机调节运动负荷量进行运动训练,第1实验组(n=20)在15&;#176;顷斜度和12m/min的速度下运动,第2实验组(n=20)在30&;#176;斜度和24m/rain的运动速度下运动,另一组(n=20)为对照组。两实验组在神经损伤后第2周开始行25min/d,共3周的运动训练,分别测定倾斜台上维持姿势的最大角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行动学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倾斜台上能保持原有姿势的最大角度,两实验组(85.0&;#177;1.0)&;#176;,(85.1&;#177;1.3)&;#176;均比对照组(75.8&;#177;2.2)&;#176;增高(P&;lt;0.05),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第2实验组的SFI值(-14.1&;#177;1.3)%比第1实验组的SFI值(-19.1&;#177;1.0)%减少(P&;lt;0.05)。两实验组的潜伏期(119.6&;#177;8.1)%。(118.7&;#177;3.6)%均比对照组(167.2&;#177;5.8)%缩短(P&;lt;0.05),但两组间无差异,损伤后的第4周第2实验组的波幅(50.6&;#177;1.9)%比另一实验组(45.7&;#177;2.2)%增高(P&;lt;0.01)。结论:坐骨神经受损伤大白鼠进行运动训练能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在神经再生时期,随着运动负荷量的增加可加速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应用神经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结果表明神经肌电图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查比较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异同。 方法:2001—09/2003—07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4个临床研究中心的贝尔麻痹患者480例,经过4周治疗,愿意接受并完成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检查的患者分别有205、246例。其中,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有69、8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的有66、80例,采用针灸治疗的有70、83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以及患健侧面神经颊支和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检查比较。结果:①患侧治疗后面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2.95&;#177;0.68),(3.08&;#177;0.69)ms,P〈0.05],治疗后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高[(518.85&;#177;496.57),(391.47&;#177;468.69)μV,P〈0.01],潜伏期无明显改善(P〉0.05)。 结论:贝尔麻痹患者患侧治疗后面经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改善明显,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改善明显,而潜伏期无明显改善。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是反映神经轴索变性的客观指标,贝尔麻痹治疗后面神经颊支轴索恢复不如颞支好,与临床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4例为周围神经病变组,另选同期就诊的单纯糖尿病患者70例为糖尿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电生理的演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70例GBS患者部分运动神经的诱发电位波幅(AMP),神经传导速度,F波以及部分感觉神经和肌电图进行了检测。结果:①5~8周肌电图出现纤颤电位或正尖波达高峰,重型患者5~8周、9~33周时大量纤颤电位分别为77.8%,66.7%,明显高于轻型组(P&;lt;0.01)和1周内组(P&;lt;0.01)。②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于2~4周达高峰,5~33周重型患者中重度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减低率为77.8%.66.7%明显高于轻型组(P&;lt;0.01),2~33周重型患者F波消失率为70.0%,66.7%,66.7%明显高于轻型组(P&;lt;0.01)。③病程5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波幅与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呈正相关(r=0.521,P&;lt;0.001;r=0.631,P&;lt;0.001)。结论:①恢复期自发电位的有无、多少、持续时间有助于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判断。②5周后重型患者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中重度降低明显,提示重型患者多为轴索性损害。③5周后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是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④F波的消失有利于早期对疾病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孟凡华 《中国康复》2008,23(1):30-3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各5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NCV,并在腘窝引出H反射。结果:DM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高于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MCV。结论:NCV及H反射检查可作为DPN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周围神经是指脊髓经椎间孔传出的分布至躯干及四肢的由运动、交感、感觉三种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周围神经损伤是指上述神经因某些因素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