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胸科医院院内感染疾病发生情况,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监测管理规范》实施,对2005年院内感染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为3.6%。院内感染疾病以上呼吸道(34.5%)、下呼吸道(24.9%)、手术切口(20.3%)、胃肠道(7.3%)为主,1季度上呼吸道院内感染明显较高、4季度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明显较高。外科院内感染明显高于内科,胸外科和心外科间手术切口感染无差异。手术切口院内感染不受季节影响。明显受手术切口的洁净程度影响。结论胸科医院应加强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控制,即加强空气消毒工作,同时外科应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工作,以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消毒工作状况,为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各类环境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及评价.结果 总合格率平均为83.1%,其中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为77.2%,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为76.7%,消毒液细菌培养合格率为90.8%,消毒物品和手术前消毒刷手后细菌培养合格率为98.6%和97.7%.结论 应加强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科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 做好血液科病房内感染监测和控制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病房内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培养和检测 并对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检测部位(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数量均达到Ⅲ类病房要求 院内总感染率为9.54%.结论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 对环境定期消毒 常规检测 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科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做好血液科病房内感染监测和控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病房内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培养和检测,并对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检测部位(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数量均达到Ⅲ类病房要求,院内总感染率为9.54%.结论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对环境定期消毒,常规检测,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降低血液科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做好血液科病房内感染监测和控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病房内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培养和检测,并对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所检测部位(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数量均达到Ⅲ类病房要求,院内总感染率为9.54%。结论 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对环境定期消毒,常规检测,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开发与医院信息系统平台连接的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方法采用B/S架构,应用J2EE开发技术,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与当前运行的各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开发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结果系统具备了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实时监测、统计和预警功能。结论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提高了医院感染监测的时效性、前瞻性和准确性,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是各级医院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控制和检测医院感染工作,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切实保证了患者就诊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对我院普外病区2008年全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008年普外科收治患者共1478例。发生医院感染98例,男67例,女31例,男女比例为2.16:1。年龄5个月至13岁,平均2.51岁。手术前住院时间最长为10d,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使院内感染管理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方法根据院内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结果管理措施实施以后,院内感染逐步进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结论加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各种致病菌聚集的地方,人员密度大,传染源集中,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而医院护理工作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更应引起重视,临床工作中许多操作,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的贯彻落实,都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实现的,护理人员在这方面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探讨了从护理角度来减少院内感染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院内感染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方法: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999)》所确定的方法进行监测。结果:老年病人相对集中、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的科室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是降低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各种致病菌聚集的地方,人员密度大,传染源集中,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而医院护理工作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更应引起重视,临床工作中许多操作,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制度的贯彻落实,都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实现的,护理人员在这方面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探讨了从护理角度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多因素分析对于医院内感染控制是很有意义的数学工具。近年来 ,若干数学模型已经被用来调查医院住院患者耐药菌株传播的动力学。Markov链模型通过运算法则 ,阐述在一个范围较小的环境内 (如ICU病房 )不同传播途径的重要性 ,从而采取不同的感染控制措施来遏制感染的蔓延。该数学模型反应了观测量与模型变量相互间的关系 ,可以从监测资料中获得最有价值的模型参数值。Ross -Macdonald模型为定量分析传播的动力学和评价各种控制措施的作用提供了模式。这一模式根据病房内微生物学的监测资料 ,来确定一些基本流行病学参数 ,并通过使用简单的数学公式 ,计算出感染控制程序的作用。了解数学模型在感染控制中的建设性作用 ,对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对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内感染例次感染率为3.2%。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0.3%(108/268)、上呼吸道36.66%(98/268)、手术切口6.0%(16/268)为主。第二季度为上呼吸道感染较高、第三季度下呼吸道感染较高。外科感染率明显高于内科,胸外科与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无差异性,不受季节影响,明显与手术切口洁净程度有关。结论应加强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控制,普、胸外科应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工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与工作效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使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计算机管理系统,将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及时录入,定期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摆脱大量繁琐的数据归类、汇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结论通过医院感染计算机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严峻,给医院和患者均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是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熟悉和关注院内感染的现状及趋势对积极控制院内感染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县级医院院内感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积极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是最重要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是恒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指标之一。护理工作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士又是预防院内感染工作的主要依靠对象。临床上许多操作如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灭菌等无不依赖护士去实施,护理质量如何,直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41例院内肺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的感染特点:①两种细菌混合感染12例,占29.2%;②感染持续时间长,平均40天;③感染菌比较耐药。结论加强对病区环境的管理,施行必要的消毒隔离,普及院内感染知识,强调科学使用抗菌素并与细菌培养有机结合,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对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儿科住院患儿及家属、工作人员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是可防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