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45例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转归。 结果 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45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34~88岁,平均年龄(69.00±12.79)岁,其中内科患者36例,占80%,外科患者9例,占20%。临床表现为胸闷38例,气促20例,休克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10例,胸痛7例,心悸8例,咯血2例,晕厥1例,30例以上同时有2个以上上述症状。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或下肢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疾病、骨折或骨折手术、吸烟、卧床超过3 d、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史。本组患者中,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39例,均为肺血栓栓塞症,心脏彩超确诊1例,通过手术取栓确诊1例,病情危重通过临床综合分析讨论诊断4例。D-二聚体阳性率达93%,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静脉彩超及血气分析均有一定特异性改变。6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取栓术后昏迷不醒家属放弃治疗,其余进行了溶栓或抗凝治疗,临床症状都有了明显改善。 结论 急性肺栓塞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溶栓与抗凝治疗可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急性肺栓塞( APE) 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了解其远期预后情况, 探讨影响APE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初次确诊的APE 患者97 例, 收集其病历资料和初次实验室检查结果, 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华法林用药、监测情况及临床转归。根据临床结局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 探讨可能影响APE 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97 例APE 患者中, 预后良好患者76 例( 78. 4% ) ; 预后不良患者21 例( 21. 6% ) , 包括死亡14 例, 肺栓塞复发7 例。两组间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 P 〉0. 05) , 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57. 87 ±15. 84) 岁比( 67. 50 ±8. 14) 岁, P 〈0. 05] , 基础疾病中是否合并恶性肿瘤有显著差异( 13. 2% 比28. 6% , P 〈 0. 05) , 存在休克或低血压( 5. 3% 比28. 6%, P 〈0. 05) 及右心室功能不全( 7. 9% 比71. 4% , P 〈0. 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血浆脑钠肽( BNP) 浓度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 ( 233. 17 ±164. 05) pg/mL 比( 616. 39 ±803. 16) pg/mL,P 〈0. 05] , 两组血浆cTnI 浓度、D-二聚体浓度、凝血功能指标、PaO2 及PaCO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差异( 47. 6% 比11. 8% , P 〈 0. 05) 。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合并恶性肿瘤( OR= 3. 216, P =0. 004, 95% CI 2. 864 ~237. 42)和右心室功能不全( OR=2. 879, P =0. 009, 95% CI 2. 060 ~153. 784) 。结论 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可能为影响APE 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峰 《大家健康》2016,(11):270-271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从而为早期干预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4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呼吸困难、发热、心悸、肺部湿啰音、咯血、胸痛、胸腔积液等,临床特征具有叠加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手术及外伤、长期卧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性。治疗及预后:患者接受了抗凝及溶栓治疗,随访一年后,4例死亡,2例再发。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均具有叠加性,临床医师应准确把握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临床确诊肺栓塞 (PTE)的病例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现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临床确诊的 30例PTE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PTE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40 2± 10 )岁。确诊前院外误诊 18例 ,因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左心衰、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分别收住呼吸科、心内科和普外科治疗。DVT 16例 ,风湿性心脏病 4例 ,高血压病 3例 ,冠心病 2例 ,脓毒败血症 1例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1例 ,原因不明 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3配比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和经疾病、年龄与性别匹配的4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生物化学指标及手术时间等围术期状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吸烟史、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脑梗死、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脂、尿酸、血钾、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围术期血压、围术期入量以及术后Caprin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病和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手术时间延长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并发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合并高血压病、手术时间长者并发急性肺栓塞的风险增加,改善此类危险因素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因素应在APE疾病中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6.
7.
<正>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规检查没有特异性,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高肺栓塞的诊疗水平,降低其误诊率及病死率成为临床医生亟需解决的问题。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急性肺栓塞患者34例,收治的患者经确诊后绝大部分得到了有效治疗,现将救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栓塞3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对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认识及诊疗技术虽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诊断和治疗不够规范等问题.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确诊的30例该类病例诊治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PE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 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诊断为APE的12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2个、PaCO2≤25 mmHg、氧合指数(OI)≤300 mmHg、右心室功能障碍(RVD)、右/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比(RVED/LVED)≥0.65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和RVED/LVED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1.5、26.0 mmHg、283.86 mmHg 和0.73.未做抗凝或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或溶栓+抗凝治疗组(P<0.01).肿瘤史、卧床≥5天、晕厥、危险因素个数、心率、PaCO2、OI及RVED/LVED等8个因素与APE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结论 ①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RVD及RVED/LVED是预测APE患者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或随访3个月死亡率的独立指标.②抗凝治疗或溶栓+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PE患者的住院死亡率.③肿瘤史、卧床≥5天、晕厥、危险因素个数、心率、PaCO2、OI及RVED/LVED等8个因素与APE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80-82+87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进行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诊疗时间、误诊率、漏诊率、溶栓成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诊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和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45-49
目的探讨中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诊治的142例中危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情况;计算56例中高危患者溶栓及单纯抗凝治疗有效率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中危急性肺栓塞临床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晕厥;中高危56例中16例行溶栓治疗,余40例及86例中低危行单纯抗凝治疗;中高危患者溶栓组及抗凝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中高危和中低危抗凝治疗分别有1例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率分别为93.75%(15/16)和92.50%(37/40)(P0.05);两组出血分别3例和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危肺栓塞治疗存在较大挑战,需要临床更多的动态评估,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急性肺栓塞患者5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中性粒细胞(PBN)、白细胞(PBL)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吴雅峰  杨媛华  王辰 《北京医学》2007,29(11):641-643
目的 应用超声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栓直接征象.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符合PTE诊断标准的PTE患者502例,其中大面积、次大面积PTE 224例(溶栓治疗),非大面积PTE 278例(抗凝治疗).超声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右心系统血栓直接征象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右心系统血栓直接征象者31例,占6.2%.治疗前溶栓组血栓直接征象28例(11.6%),治疗后为8例(4.0%),P<0.01.抗凝组血栓直接征象6例(2.9%),治疗后2例(0.9%),P>0.05.502例患者检出下肢静脉血栓者326例(64.7%),治疗前发现静脉血栓血管数为785条(11.2%),治疗后仍存在血栓者458条(6.5%),P>0.05.结论 超声检测PTE患者血栓直接征象可有助于观察治疗前后变化,以溶栓治疗对血栓直接征象改善显著.下肢静脉血栓短期治疗改善缓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15 d。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2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右室内径、肺动脉压。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入院后6 h、3 d、15 d均略高于对照组[(83.25±10.01)mm Hg比(77.40±12.11)mm Hg,(90.34±4.01)mm Hg比(86.16±4.11)mm Hg,(89.59±3.05)mm Hg比(93.63±3.55)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入院后6 h、15 d低于对照组[(20.53±7.66)μg/L比(25.50±7.91)μg/L,(11.58±5.61)μg/L比(15.36±6.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阿托伐他汀组右室内径[(23.1±5.5)mm比(28.4±6.3)mm]、肺动脉压平均值[(30.4±6.3)mm Hg比(36.6±8.5)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可成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many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but the condition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 is un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APE patients. 
Methods  Sixty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PE were subjected to investigatio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y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and 60 community-based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 APE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as high-risk, intermediate-risk and low-risk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severity.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compar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paired t tests between APE patients and controls, an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in the APE patients with the three risk stratific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38 males and 22 females) was (52±12) years. APE patients displayed higher scores of depression (P=0.04) and anxiety (P=0.001) compared with controls. Patients in the high-risk group displayed higher scores of depression (P=0.004) and anxiety (P=0.001)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low-risk groups. Depression score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nxiety scores (r=0.60, P <0.001). Bo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versely related to risk stratification (P <0.01), age (P <0.05), and arterial blood oxygen pressure (PaO2) (P <0.05).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aO2 was independently inversely related to both depression (P <0.01) and anxiety (P <0.05);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age were independently inversely related to anxiety (P <0.05).  

Conclusions  Patients of APE suffered high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hich were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PaO2,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age.  

  相似文献   

17.
本期介绍两篇研究报告均是临床型科研论文。它们的立足点是基于急诊科日常实践,得到的结论对于急诊科急性肺栓塞和心肺脑复苏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廖晓星教授指导的这两篇论文为广大临床型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思路。目前一提到临床科研.很多人所想到的不是某种新药物就是高精尖的诊疗仪器。但我们每天工作中所参考、借鉴的各种指南、诊断和评分标准多是照搬原文的”舶来品”;在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下。它们究竟是否适合中国患者的疾病谱和临床实际?这里面有大量很有意义的话题值得深入研究。希望借此研究报告可以“抛砖引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练世刚 《四川医学》2010,31(10):1497-1498
目的探讨地震前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地震后3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分析,并与地震前2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对比。结果地震后急性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增多,与地震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地震伤与外伤患者尤为突出(P〈0.05)。其余基础疾病(慢性肺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高血压、骨折、肿瘤、脑梗死、心肌梗死、妊娠分娩、上消化道出血、吸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后急性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增多,可能与地震伤与外伤患者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栓塞老年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分析60例确诊的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结果:老年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多样性,以长期卧床常见,其次为肿瘤及下肢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者88%最常见,其次晕厥35%,胸痛为15%最少见;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化验室检查均不具备诊断特异性,只有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其主要诊断手段。结论:老年肺栓塞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非简单易行,普通检查均不具诊断特异性,CTPA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必要时可以行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 9,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7.5±3.0)d,明显短于对照组(21.0±3.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 9,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