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喉和下咽鳞癌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细胞因子CD44v6的表达,分析CD44v6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原发癌组织、29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原发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67%(44/75),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4.48%(10/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和原发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高分化组的CD44v6表达率明显低于中分化组(P〈0.05)。结论:CD44v6在喉癌和下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喉癌和下咽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和估计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肺癌组织Fas和FasL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Fas和FasL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肺组织进行Fas和FasL表达检测。结果:在肺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FasL表达明显上调。Fas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显低于癌旁肺组织(P<0.01),且与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呈负相关(P<0.05)。分化程度低、已发生转移的肺癌Fas表达水平显下调(P<0.05)。而FasL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显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且与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及已发生转移的肺癌FasL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Fas和FasL表达水平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肿瘤通过下调Fas、上调FasL这种表达异常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Fas和FasL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肺癌的标志物之一,联合检测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7例甲状腺癌中FasL检测的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甲状腺髓样癌中FasL的表达,并分析FasL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可见强弱不等的FasL表达,B组中FasL呈高表达的阳性率为81.8%,A组中则为31.2%,二间有显差异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明显间质浸润以及缺少淋巴细胞反应和肿瘤周边邻近正常组织区域癌细胞FasL表达均较强。95%的甲状腺髓样癌FasL呈高表达。结论:结果提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sL的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有关,FasL表达愈强则预示其预后不良。肿瘤细胞高表达FasL可能使瘤细胞具有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作用。在甲状腺髓样癌中FasL的表达与甲状腺被膜浸润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胃癌组织和44例癌旁组织中 STAT3和 CD1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幽门螺杆菌(Hp)、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同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1.2%(P <0.05),STAT3表达与 Hp、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 <0.05);CD1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3.6%(P <0.05),CD14表达与 Hp、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 <0.05)。 STAT3与CD14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P <0.05)。结论STAT3和 CD14在胃癌组织中均为高表达,对于 Hp 感染的患者,两者间的相互调节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96例喉癌,28例非喉癌病变,51例癌旁或癌周对侧喉组织标本进行PCNA,CD44表达情况检测。结果:(1)PCNA,CD4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4/96)和70.8%(68/96),均显著高于非喉癌病变喉组织,癌旁及癌周喉组织(P<0.01)。(2)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中PCNA,CD4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3)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4)PCNA与CD44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CNA,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P53、CD44v和nm23-H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蛋白与肝癌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肝癌、癌旁组织(8例)和正常组织(8例)中P53、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P53(63.1%)、CD44v(76.1%)、nm23-H1(60.1%),分别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肝癌转移组三种基因产物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又分别与肝癌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可能与P53、CD44v和nm23-H1三种基因产物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44v6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切片中肿瘤细胞CD44v6的表达,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作分析。结果:CD44v6主要定位于细胞质。CD44v6蛋白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大小无关(P>0.05),CD44v6在髓样癌、浸润性小叶癌、管状癌、浸润性导管癌、管内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9.2%、71.4%、79.2%、0%、72.8%在年龄>50岁和年龄≤50岁患者的表达为66.7%、74.3%。CD44v6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Ⅰ级阳性表达率为64.5%,Ⅱ级为94.1%,Ⅲ级87.5%。CD44v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存活时间有关(P<0.05),且随着肿瘤组织浸润程度的增加,表达强度增大(P<0.05)。CD44v6在组织浸润Ⅰ级、Ⅱ级、Ⅲ级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8%、87.5%、95.2%。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为(-)、( )、( )的乳腺癌标本中,CD44v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7.3%、68.8%、89.7%表明CD44v6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转移、预后有关,CD44v6可作为一个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标记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64例NSCLC患者组织中CD147和PTEN的表达情况,另选取1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并分析CD147和PT EN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D14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75.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147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PTE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32.81%)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CD147和 PTE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42,P<0.05)。结论 CD147和PTEN异常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16基因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喉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并与1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1例喉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9.2%,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喉癌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关(P>0.05)。在喉癌组织的不同病理分级之间p16基因蛋白的阳性除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OPN和CD44v6在原发性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44例原发性喉鳞状细胞癌、10例癌旁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原发性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互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喉癌组组织中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68.2%,显著高于癌旁组(30.0%和20.0%)[均P<0.05];其表达与喉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喉癌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4,P<0.01).结论 OPN和CD44v6的高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OPN可能通过上调CD44v6的表达来促进喉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5型受体(SSTR5)在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指导临床喉癌病人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喉癌组织与30例癌旁组织中SSTR5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喉癌中SSTR5蛋白表达率为82.61%(38/46),癌旁组织为90.00%(27/30),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达强度差异明显,喉癌SSTR5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SSTR5阳性表达强度与年龄、肿瘤部位(P>0.05)无关,但不同临床分期(P<0.05)、病理分化程度(P<0.05)的肿瘤组织其SSTR5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STR5表达与喉癌恶性程度有关,可能在喉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6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MMP-2、MMP-9和CD147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CD147和MMP-2、MMP-9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MP-2、MMP-9和CD14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100%、95.8%、95.8%,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均〈0.0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预后无显著相关(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D147与MMP-2、MMP-9多同时表达,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853(P〈0.001)。结论:MMP-2、MMP-9、CD14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MMP-2和MMP-9的分泌增加可能与CD147的诱导促进作用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膜表面TLR2、TLR4对NK细胞和T细胞上CD95L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NK细胞和CD14+细胞进行设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单个核细胞膜表面TLR2+、TLR4+、CD3+CD95L+、NK+CD95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组CD3+细胞明显增加,NK+CD95L+、CD3+CD95L+细胞数下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CD14+、TLR2+、TLR4+、NK+、CD3+CD95L+细胞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CD14+、TLR2+、TLR4+、CD3+细胞明显减少,NK+CD95L+细胞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L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上TLR2、TLR4的表达影响NK细胞的CD95L诱导凋亡的能力,在抗肿瘤逃避机体免疫中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CD147和Survivin在人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85例肾细胞癌与35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147 和Surv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肾细胞癌组中CD147 和Survivin的表达率分别为65.7%(23/35)和71.4%(25/35),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 P <0.01)。CD147 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随着肿瘤大小与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P<0.05);Surviv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 P<0.05)。CD147和Surviv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弱一致性(Kappa=0.388,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rvivin的表达是肾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256,95%CI:1.132~233.515,P<0.05)。 结论: CD147和Survivin在肾细胞癌中均有过量表达,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肾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内CD147蛋白表达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肠癌内CD147蛋白表达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147蛋白在50例大肠管状腺癌及18例大肠腺瘤、30例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中的表达.结果: CD147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35/50例),大肠腺瘤的阳性率为5.6%(1/18),大肠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的阳性率为47%(14/30).CD147在大肠癌的表达与大肠腺瘤、大肠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大肠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与大肠腺瘤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147 的表达与大肠癌的Ducks 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大肠癌的发病年龄、肿瘤的大小(直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147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大肠癌,评价大肠癌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CD4+CD25+Foxp3+Tregs/CD4+T)的比率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患者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CD4+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7.46±0.85)%和(7.79±1.19)%,与对照组(6.65±0.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直肠癌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绝对数为(53.52±16.31)和(58.15±14.86),与癌旁组织(6.53±2.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中Tregs的高表达可能具有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胃癌1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20例、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26例中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72.5%(87/120)、正常胃粘膜为阴性、胃粘膜腺体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局限于基底细胞呈灶性表达。随临床病理分级升高,CD44V6表达增加,其Ⅰ、Ⅱ、Ⅲ级CD44V6阳性率分别为33.3%、65.4%、80.7%(P<0.05)。随临床分期升高,CD44V6表达增高,但各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89.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6.4%)(P<0.05)。结论: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转移呈密切相关性,CD44V6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指标,对其选择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癌CD34、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的食管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粘膜组织中CD34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MVD值进行计数,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进一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病组组织CD34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DV均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r=0.434,P<0.05)和MVD(r=0.463,P<0.05)均与螺旋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D34和VEGF均呈高表达,并且与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D34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组(DN)患者8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DM)患者60例,60名健康人作对照(正常对照组),抽提每人外周血中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CE基因第16 内含子的一个287 bp Alu的插入/缺失(I/D) 基因片段,进行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在紫外线灯下观察荧光带并确认每例的基因型。各组间的基因型频数分布应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和χ2检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应用χ2检验。结果:ACE 基因的3种基因型II、ID和DD的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组间ACE 基因的基因型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1.10P>0.05);3组的等位基因I和D的频数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0.84,P>0.05)。结论:ACE 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CD146(Mel-CAM,MUC18)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与PC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PCa、20例癌前病变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146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结果:39例PCa中32例CD146蛋白表达阳性(82.05%,32/39),较癌前病变组及BPH组明显增高,与病理分级无关,但在浸润型肿瘤(C+D)期与局限性肿瘤(A+B)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a组织中MVD38.75±9.50,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结论:CD146与PCa微血管形成相关;CD146表达和微血管的形成在PCa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146蛋白的表达和MVD有助于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