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急性症反应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尿素氮(BUN)、肌酐(Cr)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肾动脉钳夹法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再灌注前予地塞米松。分别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血清CRP、BUN、Cr水平和尿量。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6小时达峰值;CRP与BUN、Cr 呈正相关(r=0.62;r=0.53),与尿量呈负 相关(r=-0.52)。治疗组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且峰值消失。结论:急性炎症反应血清C-反应蛋白参与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可降低CRP水平,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窒息新生儿和20例健康新生儿在出生后1~3 d和5~7 d时,测定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的水平;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采用彩色超声测定肾动脉血流参数变化。结果生后1~3 d时,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重度窒息组升高为显著。生后第1天时,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肾动脉血流速度降低(P〈0.01),血管阻力增大(P〈0.05)。生后第1天肾血流动力参数与生后1~3 d尿酶、血清尿素、肌酐呈明显的相关性,肾动脉血流速度与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1),血管阻力与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尿酶、血清尿素、肌酐和肾血流动力参数的测定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诱导型热休克蛋白在对小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晓霞  肖献忠 《湖南医学》2001,18(4):241-243
目的:采用HSF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诱导型热休克蛋白(HSP)对小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的保护作用。方法:野生型及HSF1基因敲除小鼠经钳夹左右两肾肾蒂30min以阻断肾动脉血流,松开钳夹24h后聚血测定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浓度;部分动物于肾缺血-再灌注前24h进行热休克处理(肛温42℃,15min)以诱导各种HSP的表达。结果:肾缺血-再灌注导致BUN及血清肌酐浓度明显升高,HSF1基因敲除导致二者上升更加明显。热休克预处理使野生型及杂合子小鼠肾中HSP70,HSP90α及HSP25表达明显升高,并明显减轻了因-再灌注所致BUN及血清肌酐浓度的升高。HSF1基因敲除废除了热休克所致的HSP诱导表达及其对缺血性急性肾衰的保护作用。结论:诱导型HSP在保护缺血所致的小鼠急性肾衰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埃他卡林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埃他卡林对在体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夹闭大鼠左侧肾动、静脉45 min再放开恢复血流24 h,造成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2周前已切除右肾);再灌注前3 d及缺血前1 h以埃他卡林溶液灌胃;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内皮素(ET)-1水平,应用RT-PCR法观察ET-1 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的肾脏功能与结构损伤。组织病理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核浓缩、破碎,刷状缘坏死脱落,管腔内有细胞及蛋白管型,间质充血、水肿;血清ET-1水平升高,肾组织ET-1 mRNA表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埃他卡林能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改善上述病理变化,降低血清ET-1水平,降低肾组织ET-1 mRNA的高表达。结论 埃他卡林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生鼠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时AQP2表达的改变特点,探讨其在肾脏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时的病理生理中的意义.方法:选用生后7dSD大鼠行单侧肾结扎,对侧肾无创伤夹闭肾蒂30 min后,松夹恢复肾灌注复制新生鼠模型,复流6h处理,设立仅作假手术处理的对照组.取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血清肌酐Cr水平...  相似文献   

6.
余晓东  廖波  邓显忠  姜果  朱平宇  鲁栋梁  唐铁龙  杨雪松  陈双全  程树林 《重庆医学》2011,40(13):1283-1284,1353,1354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各4个时相(6、12、24、72 h)。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恢复灌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Scr水平显著升高,肾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损伤和破坏,表明动物模型建立成功。结论该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z-VAD-FM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DMSO组)、给药组(z-VAD-FMK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给药组大鼠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侧肾动脉45 min后再恢复血流的方法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模型完成前15 min尾静脉给药;假手术组只切除右肾.模型成功后24 h收集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肾细胞凋亡;ELISA检测TNF-α、IL-10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Scr与BUN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TNF-α、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z-VAD-FMK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中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对照组各20例。术中分别以多巴胺和0.9%氯化钠微泵持续静推,速度为2μg·kg-1.min-1。观察出尿时间、移植肾血管开放后1h总尿量、移植肾血管开放后6h总尿量;手术开始(T1)、移植肾动脉开放前10min(T2)、移植肾动脉开放后10min(T3)、移植肾动脉开放后1h(T4)、移植肾动脉开放后6h(T5)等5个时间点的静脉血中肌酐、尿素氮结果。结果多巴胺组出尿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组T4、T5的总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组T5静脉血中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手术开始时(P<0.01)。多巴胺组T5的静脉血中肌酐、尿素氮两项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使用多巴胺以2μg·kg-1.min-1的速度微泵持续静推,能明显促进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肾脏缺血后处理动物模型.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3个缺血后处理组(IPO1,IPO2,IPO3组),分别制作动物模型. IR组在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1,IPO2和IPO3组在肾缺血45 min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其中IPO3组采用反复10次再灌注20 s-缺血20 s的后处理方法. 恢复血供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标本及肾组织,检测肾功能指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IPO3组血尿素氮为(27.9±3.2) mmol/L,血肌酐为(232±49) μmol/L,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为382±48. 和IR组相比,IPO3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其余两个缺血后处理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肾脏缺血后,采用IPO3组的方法可以减轻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肾脏IRI的后处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12周龄昆明小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空白对照组( C组)、假手术对照组( S组)、缺血再灌注组( IR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处理组( IRP组)、缺血再灌注+脂肪乳剂组( IRF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TAK1过表达病毒组( IRPT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TAK1阴性病毒对照组( IRPTI组)。 IR组夹闭小鼠双侧肾动脉30 min后重新恢复血供,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仅分离双侧肾动脉, IRP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处理,IRPT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及TAK1过表达慢病毒处理, IRF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脂肪乳剂处理,IRPTI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及TAK1阴性慢病毒处理,其余处理均同IR组。 I/R后2 d,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半定量法统计肾小管病理改变评分,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TA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HE染色可观察到肾损害,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明显升高,TAK1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RP组HE染色肾损害程度减轻,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降低,TAK1表达下调(P<0.05);与IRP组比较,IRPT组HE染色肾损害程度增加,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增高,TAK1表达上调( P<0.05)。结论丙泊酚可减轻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AK1的活化从而达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逆转录病毒介导HyTK基因对肾癌细胞株GRC-1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yTK基因转移联合更昔洛韦(GCV)对肾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将HyTK基因导入入肾癌细胞株GRC-1,经用潮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yTK基因的GRC-1/HyTK细胞;应用PCR、RNA、Dot blot分子杂交及MTT等方法检测,在DNA、RNA水平的表达以及HyTK联合GCV对GRC-1/HyTK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PCR、Dot blot检测证明,HyTK基因的整合及mRNA水平的表达;MTT法测定示GCV对GRC-1/Hy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IC50值为3.49μg/ml,而对其亲代GRC-1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yTK基因转移联合GCV可作为肾癌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氯通道阻断剂NPPB对肾癌细胞系GRC-1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NPPB对肾癌细胞系GRC—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MTT比色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研究NPPB对肾癌细胞系GRC—1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和MTT比色实验显示NPPB对肾癌细胞系GRC—1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PPB使肾癌细胞系GRC—1绝大多数细胞的生长停滞于G0/G1期.结论:NPPB对肾癌细胞系GRC—1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为NPPB抑制肾癌细胞系GRC—1的生长停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SPOP蛋白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肾癌细胞株A498中SPOP的表达情况。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肾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HE染色明确肿瘤病理分级,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蛋白质印迹法定性及定量检测肾透明细胞癌及正常肾组织中SPOP的表达水平。结果 SPOP在人肾癌细胞株A498、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均为阳性表达,正常肾组织中SPOP表达为阴性。结论 SPOP可能是一种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标记物,对其监测将有可能协助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中FHIT基因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用RT PCR及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肾细胞癌及其细胞系中FHIT基因转录本 ,并观察其基因组的改变。结果 :约 8 3% (2 / 2 4)肾细胞癌有异常转录本 ;其中一株细胞系cDNA在用外引物扩增时 ,只有一个变小的FHIT基因异常转录本 ;用内引物扩增时 ,FHIT基因转录本完全缺失。约 2 0 % (5 / 2 4)肾细胞癌FHIT基因区域的基因组DNA出现重排。结论 :部分肾细胞癌存在FHIT基因转录本及基因组异常 ;FHIT基因的改变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FHIT基因的改变及意义。方法:用RT-PCR及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肾细胞癌及其细胞系中FHIT基因转录本,并观察其基因组的改变。结果:约8.3%(2/24)肾细胞癌有异常转录本;其中一株细胞系cDNA在用外引物扩增时,只有一个变小的FHIT基因异常转录本;用内引物扩增时,FHIT基因转录本完全缺失。约20%(5/24)肾细胞癌FHIT基因区域的基因组DNA出现重排。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后肾功能测值与肾血流灌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测值与肾血流灌注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能量图(CDE)对1 100例移植肾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和追踪.根据肾内血流灌注情况将CDE分为4级,同时取患者当天的尿和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肾功能测值与CDE肾内血流灌注级别密切相关,而移植肾的排异反应与CDE肾内血流灌注级别及肾功能测值变化也密切相关.结论CDE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肾血流灌注信号,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更为敏感,其反应的肾灌注情况与肾功能测值成正相关并能适时反应移植肾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经肾动脉化疗栓塞在肾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39例肾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栓塞,使用碘化油化疗药乳化剂及明胶海绵进行栓塞,并在栓塞后3~7天行手术切除。结果 39例栓塞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150~800 ml,平均300 ml,手术时间100~22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切除彻底。结论经肾动脉化疗栓塞是肾癌手术前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可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及有利于术中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可稳定传代的肾透明细胞癌小鼠肺转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肾透明细胞癌特异性鼠肺转移细胞亚株,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CC05-TXJ,体外扩增培养制成细胞悬液后注射于NOD-SCID小鼠颈背部皮下,成瘤后取出瘤组织接种于另外NOD-SCID小鼠的肾包膜下,待有肉眼可见瘤块后,处死小鼠并取出肿瘤组织接种于新NOD-SCID小鼠的肾包膜下,反复数轮,直至出现稳定的鼠肺转移模型。此时取模型鼠肺转移组织,一部分继续接种于新鼠肾包膜下,反复数轮,尝试以转移组织诱导肺转移;另一部分进行原代培养,细胞经体外扩增纯化后制成悬液接种于新鼠肾包膜,数轮循环至产生肺转移,筛选能产生稳定鼠肺转移的细胞亚株。整个筛选过程均观察记录原位成瘤、淋巴及肺转移形成情况,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CA9(肾癌标志)、CD133(干细胞标志)表达检测。结果:以RCC05-TXJ细胞株接种所致NOD-SCID小鼠颈背部皮下肿瘤组织作为移植瘤材接种鼠肾包膜在第2轮即出现鼠肺转移,此后3~6轮以鼠肺转移组织移植肾包膜下,均能成功诱导转移。以鼠肺转移组织原代培养RCC细胞均获成功,第6轮原代培养细胞扩增纯化后制成的细胞悬液(RCC05-TXJ-L)接种于鼠肾包膜下,出现特异性肺转移,重复2轮实验结果稳定。RCC05-TXJ-L细胞具有生长速度快(传代时间约为2 d)、原位成瘤时间短(1周左右)、接种后转移性较强、CA9及CD133表达升高等特点。结论:RCC05-TXJ在NOD-SCID小鼠体内多轮反复筛选可建立稳定的肾细胞癌鼠肺转移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的肺转移性细胞亚株RCC05-TXJ-L可稳定诱导NOD-SCID鼠产生肺部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活检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中实施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病因分布,评价肾活检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151例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并行肾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肾活检的487例肾功能正常病例进行对比,观察肾活检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151例肾功能异常患者均能成功完成肾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为9.9%,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的发生率5.1%(X^2=4.52,P=0.03)。并发症主要为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未发生误穿其他脏器、大出血需肾脏切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51例患者病理分析显示以急性病变为主者105例(69.54%),慢性病变为主者46例(30.46%),肾活检后纠正了30例(19.87%)患者的病因诊断,62例(41.06%)患者的治疗方案被更改。结论肾活检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实施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及病因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对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7例接受肾移植治疗的肾衰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椎体叶间动脉、肾段动脉、肾主动脉的相关血流参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峰值流速);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肾皮质、髓质、肾窦的弹性模量。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对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 57例接受肾移植治疗的肾衰竭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14例,发生率为24.56%。急性肾损伤组肾长径短于非急性肾损伤组(P <0.05)。急性肾损伤组肾椎体叶间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皮质弹性模量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椎体叶间动脉搏动指数增加[O^R =3.522(95% CI:1.203,10.304)]、阻力指数增加[O^R =3.294(95% CI:1.125,9.637)]、肾皮质弹性模量增加[O^R =3.016(95% CI:1.031,8.825)]均是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 <0.05),肾长径增加[O^R =3.418(95% CI:1.168,9.998)]是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肾椎体叶间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肾皮质弹性模量单一及联合预测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性分别为71.4%(95% CI:0.420,0.904)、60.7%(95% CI:0.326,0.836)、71.4%(95% CI:0.420,0.904)、85.7%(95% CI:0.562,0.975);特异性分别为74.4%(95% CI:0.585,0.859)、60.5%(95% CI:0.445,0.746)、60.5%(95% CI:0.446,0.746)、72.1%(95% CI:0.561,0.842);AUC分别为0.740(95% CI:0.575,0.905)、0.648(95% CI:0.477,0.818)、0.718(95% CI:0.573,0.862)、0.803(95% CI:0.642,0.964)。结论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可用于预测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尤以肾椎体叶间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肾皮质弹性模量对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