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导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发病率较过去明显升高。当前,针对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尤其是非手术疗法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相关经验,以期对该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3.
研究表明,76%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人无神经症状,且病情一直没有进展,这类病人即可给予保守治疗。本文就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前凸度(LLA)及骶骨水平角(SHA)大小与腰椎退变性滑脱(LDS)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中立站立位X线摄片,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上测量LLA、SHA大小和滑脱距离。比较LD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LA值和SHA值,统计120例LDS患者各腰椎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并对LLA、SHA和滑脱程度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LDS组的LLA值和SH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4、9.66,P均<0.05);各腰椎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显示:腰椎(L)4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最高,达55.83%,次高为L5,为29.17%,L1最低,为0.83%;Pearson相关分析:LA与退行性脊柱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r=0.19,P<0.05);SHA与退行性脊柱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r=0.19,P<0.05);LDS患者的LLA与SHA具有相关性(r=0.83,P<0.05)。结论 LLA及SHA与LDS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可能是LD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是最常见的脊椎滑脱,多见于老年人,50岁以前较少发生,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有文献报道70岁以上的女性多患有此病,仅程度上有差异,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5倍,L4~5是多发部位~([1]).  相似文献   

6.
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首先对41例60岁以下(平均年龄55岁)有L4-5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和32例(平均年龄53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用CT轴向扫描关节突关节,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关节横向,关节面的深度和观察关节面形态。第二部分研究分别测量40例40岁以下和40例60岁以肯要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结果 退变笥滑脱患者与对照组相比,L4-5节段关节角度方向明显偏向矢状面,关节角度不对称和关节面深度比也有显著差异。第二部分2组下腰痛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60岁以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存在着关节突关节形态异常,L4-5节段关节或矢状排列和/或同时伴有关节角不对称是腰椎早期滑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14-3415
目的探讨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82例,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行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组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术前、术后7d、术后随访12个月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下肢痛、腰痛情况,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估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7d,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参照组,下肢痛、腰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融合率(92.68%,38/41)与参照组(90.24%,37/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行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下肢、腰痛,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椎间融合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腰椎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应用MOSS MI-AMI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31例腰椎退变性滑脱X线平片,以提高对退变性滑脱的认识。方法31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全部病例常规摄片,并进行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单个椎体滑脱28例(90.32%),阶梯状滑脱2例(6.45%),错位状滑脱1例(3.23%),发生退变性滑脱的腰椎共34个。椎体向前移位22个,向后移位7个,向左移位3个,向右移位3个(其中有1个椎体属向前向右移位)。下腰椎向前移位多,上腰椎向后及向左右移位多,移位程度3.5~20mm(平均7.8mm),L3向前移位多见。结论X线平片对腰椎滑脱移位的程度,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的护理特点.方法 选自我科收治的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的患者15例,另以同期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明显侧弯18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结果 椎旁肌应力点损伤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X线明显旋转侧弯,广泛骨赘形成.结论 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是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一种表现,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护理上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何文宇  甄鹰  段丽娜 《现代护理》2007,13(20):1895-1896
目的探讨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的护理特点。方法选自我科收治的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的患者15例,另以同期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明显侧弯18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结果椎旁肌应力点损伤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X线明显旋转侧弯,广泛骨赘形成。结论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是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一种表现,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护理上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和分析,认为年龄大于50岁、绝经后女性、椎小关节改变、腰椎间盘退变及L4-5节段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这些高危因素能有效预防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导致的下腰痛。  相似文献   

13.
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的有限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退行性变性腰椎滑脱节段的有限元力学模型,模拟不同体位下的加载,计算和分析滑脱节段各部应力分布。结果:①腰段脊柱发生滑脱后,下位椎体在Z轴上的应力前移。②椎间盘的剪切应力主要分布在纤维环。③小关节的平均剪切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④峡部应力集中。结论:腰椎退行性变性滑脱时,下位椎体对重力的承载部位前移;小关节成为剪切应力的主要承载者;峡部最具被破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张俊 《临床医学》2022,(9):15-18
目的 探讨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给予改良侧方腰椎融合手术,对照组给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腰腿功能、滑脱角、滑脱率、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少,且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疼痛程度、腰腿功能分值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滑脱角、滑脱率数值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对照组(20.93%,9/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 <0.05)。结论 改良侧方腰椎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并能减轻疼痛度,避免滑脱、改善腰腿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退变性腰椎疾患手术病人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56例退变性腰椎疾患手术病人在围术期进行疾病知识、生活方式、行为训练、功能锻炼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给予健康指导.[结果]156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疾患手术病人围术期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叶有晨  许芳  王炤  陈利英   《护理与康复》2017,16(3):253-255
总结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术前准备,进行手术体位和床上排便训练;术后正确安置体位,注意创口渗血,控制疼痛,密切观察并发症情况,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1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5~8 d,随访12~24月,13例功能恢复正常,3例症状明显改善,1例部分改善,1例无效。  相似文献   

17.
椎小关节变性与腰椎滑脱-CT表现和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与腰椎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腰椎滑脱而未见椎弓峡部断裂患者的腰椎CT,主要观察滑脱椎体小关节的情况。结果: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现有关节突增生硬化、肥大及碎裂。椎小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消失,小关节半脱位等。结论:部分腰椎滑脱仅与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有关,CT可以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进行后路固定融合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34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手术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心理评估与护理、术前训练以及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通过各种措施预防早期并发症,进行积极康复训练等,观察良好的临床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结果 34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提高对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护理水平,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20.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