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168例经射频刺激热凝配合臭氧消融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包括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射频热凝与臭氧介入综合治疗、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宣教、术后观察、术后体位、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热凝与臭氧综合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双极射频热凝术联合盘内臭氧溶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双极射频热凝术联合盘内臭氧溶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过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双极射频热凝术联合盘内臭氧溶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医护的密切配合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冶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96例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术后6-12个月跟踪随诊优良率1-3个月达91.7%,6个月优良率89.6%,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冶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护理保证了治疗与康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金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994-2994
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对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6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VAS评级、MacNab标准评定;术后1周与术后24h的VAS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兴手段。  相似文献   

5.
孔海燕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1032-1033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联合胶原酶盘内注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半年随访,临床治愈71例,显效36例,残留部分症状13例。结论术前良好的沟通、完善的准备,术中合理的医护配合及术后积极的健康宣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组(A组,n=30)、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30);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30).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显著提高(P<0.05);B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均高于C组(P<0.05),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较A组高(P<0.05).各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利用高温射频热凝和臭氧溶核松解的不同作用,直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关节内侧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二区C域Ⅲ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36例二区C域Ⅲ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B二组,每组168例.A组采用小关节内侧 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小关节内侧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二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和3个月,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结论:小关节内侧 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二区C域Ⅲ层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椎板间孔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n=50),B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胶原酶溶盘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VAS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结果: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四天VAS、治疗1、6、12个月的疗效、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胶原蛋白酶溶盘治疗相似,但接受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盘内注射臭氧盘外注射胶原酶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盘内注射臭氧结合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胶原酶治疗组(对照组),2组病人均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指导,但观察组特别注重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 1月和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盘内注射臭氧结合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胶原酶治疗疗效更显著,患者恢复快,特别对不具备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条件的医院,更具价值.臭氧结合胶原酶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一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臭氧椎间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症较窄,仅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或轻、中度突出,纤维环完整者.但对突出较大、纤维环破裂、髓核部分脱出者,单一治疗方法效果欠佳;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臭氧盘内注射及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优势互补、扩大手术适应症及提高疗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C臂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5ml,然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分别设定温度为75℃和85℃,时间各90秒.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86.7%以上,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臭氧联合射频热凝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臭氧化学溶核组(A组)和臭氧联合射频组(B组)。A组:分别于盘内和侧隐窝注射臭氧。B组:臭氧注射同A组,加突出物射频热凝。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Oswestry评分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亚组腿痛评分比较,术后3天、2周,B1组(8.9±4.4、7.8±4.9)和B2组(10.0±5.2、9.2±2.9)均明显低于A2组(16.9±7.9、13.8±4.7),P<0.01或P<0.05。结论:臭氧联合突出物射频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臭氧好,对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亦如此。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1]。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之一,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射频热凝穿刺针距离神经根较近,易对神经根产生较强刺激,注射臭氧时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物靶点射频联合盘内(突出物)小剂量(75U-200U)胶原酶注射术.术后2周与3月根据Maenab标准评定疗效,对比术前与术后3月椎间盘突出指数(IDH).结果:术后2周与3月优良率分别为66.5%和88.1%;术后3月复查CT突出物缩小或消失占复查病例86.8%,IDH值较术前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靶点射频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8例,分为臭氧组264例,臭氧+射频组264例。均在CT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臭氧组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4 ml。臭氧+射频组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设定最高温度为90℃,时间为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以及临床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臭氧+射频组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较臭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个月,臭氧组优良率为80.3%,臭氧+射频组优良率为86.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射频热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术前及术后1、6个月的VAS及ODI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VAS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VAS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一射频热凝治疗相比,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行臭氧消融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84例行臭氧消融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各项护理措施。结果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熟练掌握椎间盘臭氧消融术及射频热凝术治疗有关知识,正确实施围术期各项护理措施,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利用美国矫形外科学会的建议进行分类,所有患者均采取小关节内侧缘进针方式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观察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Ⅰ、Ⅱ、Ⅲ型患者在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P=0.00<0.01);Ⅱ、Ⅲ型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明显改善(P=0.00< 0.01).Ⅳ型患者虽在治疗后3d的VAS评分较术前有所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P=0.11> 0.05),且治疗后1月的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较治疗后3d未见明显改善(P=0.414> 0.05),其治疗1月后的有效率为70%,优良率为50%.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对Ⅰ、Ⅱ、Ⅲ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显著疗效.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虽可减轻患者疼痛,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临床医师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19.
臭氧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盘内臭氧注射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仅盘内臭氧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靶点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臭氧组.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射频热凝臭氧消融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生活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认为积极开展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