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述安全型留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优势。方法:将2007—12/2008~12我院急诊科出诊需建立静脉通道的危重患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5例,一组用头皮针输液,另一组用安全型留置针。比较两种输液工具发生针刺伤、需建立静脉通路的数量及实施穿刺的数量。结果:头皮针组建立静脉通道182条,静脉穿刺234次;留置针组共建立静脉通道120条,静脉穿刺125次。结论: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2岁以内危重婴幼儿运用24G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 43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5例,2次穿刺成功8例,X线定位后3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2例导管反折进入胸壁静脉,调整后进入锁骨下静脉。结论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腋静脉穿刺术在早产儿静脉留置针置管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将186例行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颈静脉、四肢静脉等留置针置管输液,比较2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置管后局部外渗、导管脱出和套管堵塞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局部外渗、导管脱出和套管堵塞、静脉炎等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腋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简单、安全、易操作的静脉留置方法,是早产儿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可在早产儿输液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压穿刺置管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正压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应用正压穿刺法,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上不合作手术患者穿刺置管的方法.方法 将拟行急诊手术烦躁、不合作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穿刺成功后观察组左手仍固定肢体和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单手退针芯置外套管,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手协作退针置管法,比较两组成功置管率、意外拔针率和退针发生针刺伤率.结果 观察组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单手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刺伤率和意外拔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此方法提高了成功置管机会,减少了针刺伤和意外拔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上不合作手术患者穿刺置管的方法.方法 将拟行急诊手术烦躁、不合作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穿刺成功后观察组左手仍固定肢体和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单手退针芯置外套管,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手协作退针置管法,比较两组成功置管率、意外拔针率和退针发生针刺伤率.结果 观察组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单手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针刺伤率和意外拔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此方法提高了成功置管机会,减少了针刺伤和意外拔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随机分为Y型留置针组和防针刺伤组各250例.Y型留置针组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防针刺伤组采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套管针.观察2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结果 2组针刺伤的发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因血管条件和针型不同而不同.防针刺伤型留置针组无一例针刺伤发生.结论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可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输注静脉营养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危重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和头皮静脉组各38例,腋静脉组采用液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腋静脉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明显优于头皮静脉组(P0.05),液体渗漏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头皮静脉组(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注营养液,可有效维持静脉通道,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减少反复穿刺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在腹泻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应用头皮静脉留置技术,对照组应用大隐静脉留置技术,比较两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血栓、静脉炎及套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泻患儿的治疗中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左手食指送管方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内科病房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对照组98例.研究组穿刺时采用左手食指送管,左手拇指始终绷住皮肤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99.0%,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9.8%,研究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左手食指送管方法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抢救时建立静脉通路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的输液效果等。结果300例均成功穿刺置管,两组穿刺时间相仿,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穿刺效果好,固定确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中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是静脉穿刺置管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送套管方法,对照组以传统方法穿刺和送套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穿刺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两种不同送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行静脉留置穿刺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均由一位具有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穿刺经验的主管护师负责穿刺,用不同2种方法给两组新生儿送管,观察比较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送管方法一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进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送管方法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病人在输液效果和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穿刺法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两人操作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进的两人操作法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手送管与双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双手送管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患儿采取单手送管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及穿刺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需助手配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组内手足背静脉与头皮静脉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与手配合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及穿刺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采用单手送管能够提高穿刺效率和穿刺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危重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美国BD公司20G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24 G留置针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穿刺完成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置管时间,并对置管期间的置管部位进行观察,观察血液白细胞、CRP指标的变化,拔针后留置针送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两组危重症患儿在穿刺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P〈0.05),不良事件(外渗、静脉炎、脱管、堵管)发生率低(P〈0.05);血液白细胞、CRP指标变化的检测,拔针后留置针残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一样,未增加感染的风险,两组留置针置管安全性一样.结论 通过临床对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症患儿的应用研究,证实了在抢救危重症患儿中行股静脉留置针置管效果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特别适合无条件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