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军娜  刘玥  曹文媚 《天津护理》2012,20(4):227-228
儿童肾移植一般指受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肾移植。儿童成功的肾移植不仅能够缓解尿毒症症状,而且能改进、甚至完全纠正骨骼发育迟缓、性成熟障碍、认知和心理功能损害[1]。癫痫(epilepsy)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服用环孢素的患者有2%~6%发生癫痫,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有5.6%~11.6%出现癫痫[2]。我科2008至2011年共行儿童肾移植术11例,其中2例患儿术后发生癫痫发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儿,女性,1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  相似文献   

2.
对55岁及以上肾移植患者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5岁及以上的肾移植患者的护理及其特点。方法对86例55岁及以上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一般状况、术前准备、免疫抑制用药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多因素分析,并与同期小于55岁的487例肾移植患者作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低蛋白血症、贫血较对照组严重(P<0.05);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愈合等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环孢素A用量较少、血药浓度较高,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P<0.05);1、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1.4%/75.7%、72.7%/66.3%,而对照组分别为88.3%/83.2%、78.3%/72.4%(P>0.05)。结论高龄肾移植患者全身基础情况较差,感染和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合适的心理调控,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A抗体,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原板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检测采用流式筛查技术。结果 321肾移植患者中共检测出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66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18例,分别占肾移植术后患者20.56%(66/321)和5.61%(18/321);抗体总阳性率26.17%(84/321)。66例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13.64%(9/66);57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占75.76%(57/66)。18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患者2例,占11.11%(2/18);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16例,占88.89%(16/18)。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对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5.80,P0.001)。结论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HLA-Ⅱ类抗体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根据Terasaki基金会举办的2007年厦门会议的要求,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并长期观察移植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2007年检测出156例肾移植术后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于2012年6月进行移植肾功能观察总结。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由于肾移植患者术后导致肾功能下降的因素较多,故把血肌酐/尿素氮正常值115μmol/L/7.14 mmol/L提至130μmol/L/9 mmol/L。结果 2007年检测出的156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患者中,102例患者移植肾功能基本正常。经过5年连续观察(2012年),102例患者中移植肾完全失去功能的患者6例,占5.77%(6/102);肾功能降低的患者16例,占15.69%(16/102);肾功能正常的患者80例,占78.43(80/102)。54例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占34.62%(54/156)。经过5年连续观察(2012年),目前移植肾完全失去功能的患者30例,占55.56%(30/54);肾功能降低的患者18例,占33.33%(18/54);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6例,占11.11%(6/54)。抗HLA-Ⅱ类抗体阳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者与移植肾功能下降者,5年后两者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30.29,P<0.001)。结论抗HLA-Ⅱ类抗体是移植肾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只有在移植肾功能下降时,才可增加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儿童肾移植(pediat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一般指受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肾移植.儿童成功的肾移植不仅能够缓解尿毒症症状,而且能改进,甚至完全纠正骨骼发育迟缓,性成熟障碍,认知和心理功能损害.功能良好的肾脏可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这是透析所不能做到的.我院从1986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 210例,其中5例儿童尿毒症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恢复良好,经过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上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率为30%~40%,是肾移植后心血管疾病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目的:分析肾移植后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0-01/2009-12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肾移植82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41例,女285例,年龄17~71岁;尸体供肾805例,亲体活体供肾21例.根据移植后是否发生贫血将患者分成贫血组与非贫血组,记录可能引起移植后贫血的各项参数,分别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826例肾移植患者中发生贫血225例,发生率为27.2%.女性和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3%和37%(P < 0.05 );年龄26~65岁,其中伴有高血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者46例,伴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或上消化道溃疡者16例,人存活率为85.3%,肾失功率为25.3%;非贫血组601例,占总例数的72.8%,其中男405例,女196例,年龄17~71岁,伴有高血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药物者35例,伴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或上消化道溃疡者14例,人存活率为92.1%,肾失功率为12.6%,与贫血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肾功能、消化道疾病史、药物因素等与肾移植后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血清中sCD30水平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62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3,7,21 d血清中sCD30的水平。结果肾功能衰竭患者移植前血清sCD30水平比正常人高(P<0.0001);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的受者移植前血清sCD30水平较未发生急性排斥者高(P=0.01);术后第3,7 d sCD30的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未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sCD30则很快下降。术后第21 d肾移植受者的sCD30水平基本已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肾移植前及移植后7 d内测定sCD30水平有助于预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高龄肾移植患者术后抗HLA抗体产生的几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潮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美国One lar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血肌酐正常值为53~115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1.43~7.14 mmol/L.结果 在2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阳性患者62例,占27.43%.男性患者PRA阳性占31.68%(32/101),女性患者PRA阳性占24.00%(30/125).在抗HLA抗体的类型中,主要以IlLA-Ⅱ抗体为主.抗HLA-Ⅰ+Ⅱ类抗体有9例,抗HLA-Ⅰ类抗体有4例,抗HLA-Ⅱ类抗体有49例.肾移植术后PRA阳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21侧,占总阳性率的33.87%(21/62),其中Ⅰ+Ⅱ类抗体阳性有4例,Ⅰ类抗体阳性有3例,Ⅱ类抗体阳性有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PRA阴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6例,占PRA阴性患者的3.66%(6/164).结论 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主要以HLA-Ⅱ类抗体为主.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关系不大,仅在抗HLA-Ⅱ类抗体强阳性时,部分肾移植患者可表现血肌酐升高.  相似文献   

9.
亲属肾移植父母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父母供肾对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前行肾移植手术的父母为供体的86例亲属肾移植受者于2011年12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并以子辈供肾移植肾功能作对照。结果以父母为供体的86例亲属肾移植受者中,42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48.84%(42/86);44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占51.16%(44/86)。父亲给子女供肾3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22例,不正常患者16例;母亲给子女供肾48例,肾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不正常患者28例。父母分别给子女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χ2=6.649,P<0.01)。大于或等于55岁和小于55岁的父母供肾移植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χ2=1.254,P>0.05)。42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受者3例PRA阳性,44例肾功能不正常患者12例PRA阳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73,P<0.05)。父母供肾与子辈供肾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025,P<0.005)。结论子辈与父辈作为肾移植供体相比,高龄供肾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PRA影响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患者致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率是心脏病变死亡率的5~10倍[1],而肾移植术后的心脏病死亡率下降[2]。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对206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前后进行心脏检测,旨在探讨肾移植术前不同透析时间对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肾移植患者206例,男125例,女81例,年龄18~59岁,平均(35.2±10.2)岁;肾移植前血液透析者时间少于4.6年。由此分为:①无透析组29例;②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患者居家睡眠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240例门诊肾移植患者。结果肾移植患者PSQI总分为(5.89±3.39)分,显著高于常模。26.3%的患者PSQI得分>7,睡眠质量较差;25.4%的患者认为自己过去1个月的睡眠质量不好或非常差;29.2%患者每晚需要30min以上时间才能入睡。患者近1个月内出现频率最高的睡眠紊乱现象依次是睡眠中途起床上洗手间(85.0%)、睡眠中醒来或早醒(75.0%)、做噩梦(58.3%);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在睡眠潜伏期方面比男性差(P<0.05);年龄越大的患者在睡眠持续性和习惯性睡眠效率两个方面较年龄小者越差(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居家睡眠质量低于正常成人,其中入睡困难和睡眠紊乱较多见,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后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重症肺炎的发病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对 18例肾移植后发生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 (68% )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救治获得成功 ,死亡 6例。结论 对于肾移植后的重症肺炎应及时大幅度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用量 ,采用降阶梯策略选用抗生素、针对多种病原体综合治疗 ,积极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综合处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控制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对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是很有帮助的。本文谈谈肾移植术后控制感染发生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1972年12月至1991年4月共进行了113例异体肾移植,其中男70例,女43例。年龄16~68岁。1987年以前10例.1987年以后103例。1987年以前10例患者9例感染。感染率为90%,3例死亡,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接受亲属高龄供肾者肾移植的患者近期移植肾功能状态,探讨高龄供肾者是否可保证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方法选择接受父母供肾的肾移植患者86例,于近期观测肾功能指标.供者43~64岁,受者19~40岁.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由检验科提供.结果 86例肾移植患者中42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其中24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18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小于55岁.44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其中34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10例患者接受的供者年龄小于55岁.接受供者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的患者与小于55岁的患者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供肾者不适宜作为肾移植的最佳供者,但亲属移植的患者移植肾功能下降后仍可维持较长时间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尿路梗阻的腔内治疗,并介绍一种选择性开展的"顺行经皮肾穿刺全尿路引导技术"。方法 4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因尿路梗阻(输尿管狭窄合并肾积水24例,尿路结石合并或不合并输尿管狭窄19例)接受腔内治疗。先尝试逆行途径,失败则行"顺行经皮肾穿刺全尿路引导技术",必要时建立18Fr通道顺行或结合逆行镜下手术。结果 43例患者中有9例(20.9%)患者顺利直接通过逆行输尿管镜手术,28例(65.1%)患者建立18Fr经皮肾通道顺行处理,6例(14.0%)患者采用"顺行经皮肾穿刺全尿路引导技术"处理。手术时间(72.0±16.0)(45~95)min。术后结石清除率89.5%(17/19);32例存在输尿管狭窄:6例(6/32,18.8%)一次扩张置管2个月后顺利拔除内支架,18例(56.3%)行狭窄扩张并留置内支架2或3次后积水稳定,5例(15.6%)需要长期反复留置内支架引流,3例(9.4%)留置肾造瘘管引流。结论腔内微创治疗成为肾移植术后尿路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顺行经皮肾穿刺全尿路引导技术"为逆行操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避免了顺行经皮肾带来的出血等风险,尤其是结合输尿管软镜,使得移植肾尿路结石能够在尽量小的创伤下得到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Orem自理模式对肾移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共30例肾移植患者应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并与2006年1月前行肾移植的30例门诊随访患者进行调查并比较;同时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定期复查、正确服用免疫剂、准确监测并记录各项指标、有效预防并发症、饮食、营养合理、坚持适量运动等情况有显著改善(P0.05),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Orem模式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结论采用Orem自理模式对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6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6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和经验,以提高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6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6例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48例(41.4%),高血脂32例(27.6%),消化系统疾病31例(26.7%),糖尿病30例(25.9%),泌尿系统疾病11例(9.5%),痛风7例(6.0%),呼吸道感染3例(2.6%).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12.1%(14/116),感染32.8%(38/116),肝功能损害14.7%(17/116),心血管疾病12.1%(14/116),消化系统疾病6.0%(7/116),药物性糖尿病5.2%(6/116),骨折3.5%(4/116),腹壁切口疝、尿瘘、肾周血肿各2.6%(3/116),其它并发症6.9%(8/116).术后随访2~62个月,中位数34个月,死亡9例,1年人、肾生存率为89.0%、85.4%.结论:60岁以上终末期肾病肾移植患者全身状况较差,合理选择病例,术前积极准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死亡原因,为提高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行的265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共死亡285例,按肾移植时的年份分为1990~1995年(A)、1996~2000年(B)、2001~2005(C)、2006~2010年(D)4组,分析比较各组死亡率变化趋势.统计不同时间段死亡例数及各死亡原因构成比,并将其分为移植肾失功能死亡组(n=181)和移植肾带功能死亡组(n=104),对两组死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组肾移植受者死亡率分别为:A组28.21%;B组15.57%;C组8.14%、D组3.41%,B、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7.72%(79例)患者于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死亡,该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15.79%(45例)患者于术后3~5年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为感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前3位死亡原因分别是,失功能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4例,40.88%)、肺部感染(26例,14.36%)、药物性肝衰竭(18例,9.94%);带功能组:肺部感染(46例,44.23%)、药物性肝衰竭(21例,20.19%)、心血管意外(2例,占1.92%).结论 肾移植受者死亡率随时间的发展呈明显下降趋势,患者死亡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术后3个月,第二个是术后3~5年,感染是移植肾带功能组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在移植肾失功的受者中显著增加,加强对肺部感染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防治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建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比参考范围。方法 67例健康对照组、169例肾移植患者于肾移植手术后1周清晨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同时按年龄段划分为3组进行统计:≤30岁(青年组)、31~49岁(中年组)、≥50岁(老年组)。结果 (1)建立了肾移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参考范围:CD3+56.80%~64.54%;CD4+30.82%~36.43%;CD8+23.45%~27.32%;CD3+CD4+/CD3+CD8+1.35~1.68;NK 6.04%~8.35%。(2)肾移植术后不同性别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移植术后不同年龄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肾移植术后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CD4+/CD3+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肾移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参考范围,同时发现肾移植术后随年龄增长CD8+细胞百分比降低,而CD3+CD4+/CD3+CD8+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2月54例(55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①本组1、3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36%(53/55)及90.91%(50/55);50岁以上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77.78%(7/9),1年人存活率为88.89%(8/9)。②本组肾移植术后患者死亡原因中,排斥反应居首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11/55),病死率为18.18%(2/11);其次为感染,发生率为16.36%(9/55);糖尿病及外科并发症发生率均为5.45%(3/55)。③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随术前组织相容性位点抗原/基因误配位点数减少而降低。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较高的手术操作水平、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