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的特点、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5-2000年住院治疗下咽癌患者108例,均经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根据1992年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分级。手术后将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确定肿瘤主体所在原发部位及发生转移的颈淋巴结分布区域。按照病理学将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确定为高、中、低分化。通过颈淋巴结病理检查和随访观察确定颈淋巴转移情况,用Kaplan-Meier方法对3、5年生存率进行非参数分析。结果病例中T1、T2淋巴结转移率为45.8%,T3、T4淋巴结转移率为79.8%,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0%(81/108),(P〈0.05)。梨状窝癌为100例,占全部病例的92.6%(100/108),梨状窝及下咽后壁癌的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4.0%和87.5%(P〉0.05)。病理高、中、低分化型3组,其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72.2%、67.6%、85.7%(P〉0.05)。患者3、5年累积生存率分为67.53%及29.87%。Ⅱ、Ⅲ区颈淋巴转移率为76.5%,Ⅴ、Ⅵ区颈淋巴转移率为8.6%。结论下咽癌颈淋巴转移率高。下咽癌颈淋巴转移是影响下咽癌的预后主要因素,随着颈淋巴转移程度的增加,患者3、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方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讨头颈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对384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标本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的总发生率为60.4%,其中N0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1.7%,N1-3颈转移率为81.2%,口腔癌主要向Ⅰ,Ⅱ和Ⅲ区转移,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主要向Ⅱ,Ⅲ和Ⅳ区转移,转移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一个或相邻的三个解剖区。颈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和淋巴结包膜破坏的发生率随着临床N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5价99m锝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imercaptosuccinic acid,99mTc(V)-DMSA)寻找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为制定合理的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32例,行99mTc(V)-DMSA头颈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寻找异常放射浓聚区域,将结果和术后病理比较。假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行半连续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99mTc(V)-DMSA SPECT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为75.0%(9/12),特异性为90.0%(18/20),准确度为84.4%(27/32)。9例颈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的患者感兴趣区放射性摄取值:患侧147.4~627.8,平均387.6;健侧12.56~458.4,平均235.48,配对t检验,t=8.128,P=0.00004。假阳性患者淋巴结半连续病理切片未发现癌转移。结论 99mTc(V)-DMSA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和转移的淋巴结有较高的亲和性,其检测颈淋巴结转移准确度高,可检出颈部隐性转移的淋巴结,为制定颈淋巴清扫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跨声门癌局部生长扩展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跨声门癌局部扩展及颈淋巴转移的组织病理学,将30例跨声门癌的喉体标本及35侧颈廓清大体标本行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跨声门癌以喉室为中心向声门上区、声门区呈基本均等态式浸润扩展。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3.3%(13/36)。潜在性转移为30.0%(6/20)。将颈淋巴结分为四类,颈部转移淋巴结分为三型、四期。随着颈淋巴结增大,转移率增加,聚融型淋巴结增多,破膜率增加。结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方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头颈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对384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标本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发现颈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的总发生率为60.4%,其中N0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1.7%,N1~3颈转移率为81.2%;口腔癌主要向Ⅰ、Ⅱ和Ⅲ区转移,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主要向Ⅱ、Ⅲ和Ⅳ区转移。转移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一个或相邻的三个解剖区。颈淋巴结转移病理阳性和淋巴结包膜破坏的发生率随着临床N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后者在N2,3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0,1。提示对N0,1的病例可行区域选择性颈清扫并追加术后放疗。对N2,3的病例应行根治性颈清扫术,以彻底清除转移灶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显像法与生物活性染料定位法示踪cNO期喉癌和下咽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0例cNO喉癌患者和10例cNO下咽癌患者,术前于喉镜引导下注射~(99)Tc~m-硫胶体,使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CT进行颈淋巴显像;同时术中用γ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手术中注射亚甲蓝,示踪蓝染的SLN.SLN全部被切除后,行肿瘤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所有淋巴结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运用淋巴显像法35例喉癌和6例下咽癌患者检出SLN,检出率为82.0%(41/50).运用生物活性染料定位法29例喉癌和4例下咽癌患者示踪SLN,检出率为66.0%(33/50),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9,P<0.05).SLN的检出数目分别为96枚和83枚(χ~2=2.098,P<0.05),灵敏度分别为83.3%和66.7%.本组50例患者中,12例患者常规病理检查有淋巴转移,占24.0%.结论 淋巴显像法和染料法均可示踪cNO期喉癌和下咽癌的前哨淋巴结.淋巴显像法不仅术前可进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而且较染料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喉癌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对全喉切除术同期及复发后第1次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29例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喉癌、下咽癌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易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患者的转移淋巴结融合率高,颈静脉下区出现阳性淋巴结的比率高;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患者原发病灶分化差的比率相对偏高;同期与复发后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原发病灶分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T2期及以上的声门上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尤其当细胞分化比较差时,即使颈淋巴结阳性体征不明显亦应积极考虑颈淋巴结清扫问题,对下咽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考虑彻底清扫颈静脉下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00例声门上型喉癌临床N0患者和颈廓清标本(153侧)进行连续切片,光镜观察。结果隐匿性转移率为38%,发现转移淋巴结51个,Ⅰ区1个(2%),Ⅱ区37个(73%),Ⅲ区12个(23%),Ⅳ区1个(2%),转移淋巴结的长径0.5~2.6cm,平均为1.1cm。51个淋巴结中癌早期21个(41%),癌长期18个(35%),癌满期7个(14%),破膜期5个(10%)。结论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的隐匿性转移率高,早期不易诊断,应积极行选择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9.
p53蛋白异常表达与喉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57例喉癌、下咽癌标本p53蛋白染色,进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1)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p53蛋白表达率升高(P<0.001);2)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p53蛋白表达率升高(P<0.001);3)p53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提示p53蛋白基因的突变对喉癌、下咽癌的颈淋巴转移有促进作用,因此,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喉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喉癌,下咽癌颈廓清组织中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振坤  王天铎 《耳鼻咽喉》1997,4(4):198-201
对54例经临床或/和CT扫描确诊为有淋巴结转移而行颈廓清的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喉癌,下咽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规律可循,即LevelⅡ,Ⅲ有较高的转移率,LevelⅣ,Ⅵ的发生率较代,而LevelⅡ,LevelⅤ很少发生转移。提示:喉癌,下咽癌病人的颈廓清的施术应在颈LevelⅡ-Ⅳ廓清的同时行同侧甲状腺侧叶的切除以将颈中器官周围淋巴结清扫彻底。  相似文献   

11.
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与Ⅱ-Ⅴ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与颈侧区(Ⅱ-Ⅴ)区颈淋巴转移的特点,为临床选择正确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至2000年12月,99例甲状腺癌患者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进行初次手术,同期行颈清扫术,进行病理检查,术后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甲状腺癌61例(双侧乳头状甲状腺癌1例),乳头滤泡混合型13例,滤泡状甲状腺癌25例。根据2002年UICCTNM分期:Ⅰ期60例,Ⅱ期1例,Ⅲ期5例,Ⅳ期33例。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80例,一侧腺叶及对侧大部或次全切除15例,全甲状腺切除术4例。全部患者同期颈清扫术104侧(双颈清扫5例),其中经典性清扫66例(68侧),改良性清扫33例(36侧)。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83例(86侧),其中3例双侧淋巴结阳性,颈淋巴转移率为83.8%(83/99)。VI区阳性率37.5%(39/104),颈侧区(Ⅱ-Ⅴ区)阳性率76.9%(80/104),VI区和颈侧区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X^2检验,X^2=33.01,P〈0.01)。统计分析表明颈侧区淋巴转移和Ⅵ区淋巴转移无相关性(独立X。检验,X^2=2.08,Pearson列联系数C=0.14,P〉0.05)。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84.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与颈侧区(Ⅱ-Ⅴ区)淋巴转移率不同。不能仅从Ⅵ区转移判断颈侧区是否有转移。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患者不比颈侧区(Ⅱ-Ⅴ区)淋巴转移的预后差,经过正确的外科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颈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55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肿瘤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数目、累及区域、最低受累区域等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大小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声门上型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2.7%。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影响患者预后。结论: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受原发癌病理学因素的影响,它从多个角度明显影响患者预后;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提高声门上型喉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NO( clinical NO,cN0)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外科处理方式.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术前采用核素法和染料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进行对照.记录51例患者53侧颈部淋巴结清扫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情况.研究患者年龄、肿瘤多中心病灶、被膜外侵、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转移数目与颈侧区淋巴转移的关系,影响颈侧区淋巴转移率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77.4% (41/53),颈侧隐匿性转移率58.5%(31/53),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是颈侧区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NO 12侧,pN+41侧,17侧仅有1个分区转移,占pN+的41.5%( 17/41);2个或2个以上分区转移24侧,占pN+的58.5%( 24/41).转移淋巴结分布以Ⅵ区最常见,为62.3%(33/53),其次为Ⅲ区52.8%(28/53),Ⅳ区30.2%(16/53),Ⅱ区18.9%(10/53),Ⅴ区0% (0/53).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以多区转移为主,Ⅵ、Ⅲ、Ⅳ、Ⅱ区常见.中央区淋巴转移≥3枚较易出现颈侧淋巴转移,对cNO患者选择性清扫Ⅱ、Ⅲ、Ⅳ、Ⅵ区能清除大部分存在的颈部隐匿性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淋巴转移规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规律及临床阳性淋巴结(cN+)的颈部治疗模式;评价术前彩超在诊断甲状腺癌颈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诊治93例(113侧)cN+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阳性患者(64侧)和术前颈部触诊阴性,彩超诊断为颈淋巴转移患者(49侧)两组。记录术后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结果93例患者中双侧颈转移占21.5%(20/93),113侧颈清扫标本中92侧(81.4%)为多分区转移;转移淋巴结在颈部的分布以Ⅱ、Ⅲ、Ⅳ、Ⅵ区为主,分别为60.2%(68/113)、70.8%(80/113)、61.9%(70/113)、58.4%(66/113);Ⅴ区较少分布22.1%(2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7,P〈0.001)。颈部触诊阳性患者颈清扫标本中转移淋巴结数量(10.1个),多于颈触诊阴性、彩超检查阳性患者(6.9个);淋巴转移区域也多于后者(3.18区与2.61区);术前彩超检查可以发现43.4%(49/113)的颈部触诊漏诊的颈部淋巴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转移为多分区分布,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彩超在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cN+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进行包括Ⅱ、Ⅲ、Ⅳ、Ⅴ、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密度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及透射电镜观察,对75例喉癌及癌周组织、8例正常喉组织毛细淋巴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密度进行了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 各型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密度、管径及管腔面积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亦明显增高;喉癌声门上型癌周毛细淋巴管密度与声门下型无显著差异,而二者均显著高于声门型.电镜观察示正常喉组织毛细淋巴管具有较高通透性,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通透性更高,呈不同程度扩张及变性破坏改变,内皮细胞连接开放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结论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癌周毛细淋巴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密度密切相关,为探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机制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声检查对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及对颈部隐戒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5例行颈廓清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5价99m锝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imercaptosuccinic acid,99mTc(V)-DMSA)寻找口腔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为制定合理的口腔癌颈淋巴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32例,行99mTc(V)-DMSA头颈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r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寻找异常放射浓聚区域,将结果和术后病理比较。假阳性患者的淋巴结行半连续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99mTc(V)-DMSA SPECT寻找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灵敏度为75.0%(9/12),特异性为90.0%(18/20),准确度为84.4%(27/32)。9例颈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的患者感兴趣区放射性摄取值:患侧147.4-627.8,平均387.6;健侧12.56-458.4,平均235.48,配对t检验,t=8.128,P=0.00004。假阳性患者淋巴结半连续病理切片未发现癌转移。结论 99mTc(V)-DMSA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和转移的淋巴结有较高的亲和性,其检测颈淋巴结转移准确度高,可检出颈部隐性转移的淋巴结,为制定颈淋巴清扫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梨状窝癌颈淋巴结对侧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0月~1999年10月同期行颈廓清术53例梨状窝癌,术后颈廓清标本采用透明淋巴结摘出连续切片法,观察颈淋巴结转移状况,再通过随访资料,分析肿瘤对侧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关系。结果:53例梨状窝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79.2%,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5.8%。对侧转移与临床N分级、病理分化程度、同侧转移淋巴结中融合转移及破膜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对于N2~3病例及肿瘤分化程度中、低病例,或者同侧转移淋巴结发现融合转移及破膜转移,都应该积极地作肿瘤对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