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眼球挫伤后2周用三面镜检查追踪观察最长达十年,观察前房角、睫状体、玻璃体、和周边视网膜等改变,探讨其与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不作凝固的单纯巩膜外压陷术治疗11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近期和远期疗效满意。对此种手术使视网膜复贴作了推理,并指出了该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谢怀林 《广西医学》1998,20(3):457-458
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效果观察广西区南溪山医院谢怀林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8例39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同期双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病例 24例,从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屈光状态、临床表现、裂孔特点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同期双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以青年人,中高度近视者多见.患者常主诉单眼视力下降."患眼"视网膜浅脱离累及黄斑区,视力严重损害,"健眼"视力较好.视网膜裂孔多位于下方视网膜变性区内的圆形萎缩孔,而且常见双眼裂孔位置对称.结论同期双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忽视早期症状,延误诊治;对"健眼"的检查不能简单满足于视力和验光的结果,应通过三面镜和眼底镜详细了解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同期双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病例24例,从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屈光状态,临床表现,裂孔特点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同期双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以青年人,中高度近视者多见,患者常主诉单眼视力下降,“患眼”视网膜浅脱离累及黄斑区,视力严重损害,“健眼”视力较好,视网膜裂孔多位于下方视网膜变性区内的圆形萎缩孔,而且常见双眼裂孔位置对称,结论:同期双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忽视早期症状,延误诊治;对“健眼”的检查不能简单满足于视力和验光的结果,应通过三面镜和眼底镜详细了解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显微镜下(显微组)和间接眼底镜下(经典组)行巩膜加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冷凝反应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及冷凝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和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显微外路手术具有易掌握、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和间接眼底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的结果,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40例(40眼),术前均进行散瞳下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检查和散瞳后间接眼底镜检查,记录两种方法的术前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视网膜裂孔检出率Kendall Wa系数为0.842,两种检查方法存在显著的一致性,但两种检查方法检出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裂孔的数量存在差异,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小圆孔及沙眼孔,其他类型裂孔的遗漏相对较少。结论 CLARUS 500超广角眼底照相机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术前检查效果与间接眼底镜检查一致性显著,但可能会遗漏较周边的视网膜裂孔,尤其是周边视网膜的细小沙眼孔。  相似文献   

8.
韩晓霞  戈伟中  张矛 《当代医学》2009,15(6):137-13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只眼,间接眼底镜下行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显微镜下预置外加压块和(或)环扎带及排放视网膜下液和前房穿刺。手术结束前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裂孔和加压嵴关系。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1次复位率95%,视力〈0.1者8只眼,占19%;0.1~0.4者21只眼,占50%;≥0.5者1 3只眼,占3 1%。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氩激光治疗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底病变阻止双眼视网膜脱离。方法:对186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对侧眼托品酰胺散瞳,裂隙灯,三面镜详查玻璃体,视网膜。结果。发现58例眼边视网膜有干性裂孔,其中8例为单眼,有6例已出现裂孔周围平脱,及时用氩激光进行封闭,随访6月-3年,除2例因外伤或某种原因再次出现新裂孔外,其余裂孔全部封闭良好。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收治泡状视网膜脱离(Bullous retihal detachment)1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男,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月就诊。来院前曾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无效。1972年双眼曾患此症,经治疗后痊愈。检查:视力右0.5,左0.7。双眼底后极部视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血液病的眼底改变,为临床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及病程的推测寻找依据.方法 选取自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诊断为血液病的患者32例,缺铁性贫血8例,再障性贫血6例,白血病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例.观察患者眼底镜表现及其相对特征性.结果 贫血眼底改变包括:眼底呈现苍淡色调,视乳头及视网膜轻度水肿,视网膜静脉颜色接近动脉颜色,视网膜呈火焰状、线条状、圆点状及不规则形和内界膜下出血,并有棉絮状或结节状渗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眼底改变视网膜出现大小不一,间断的出血斑点,可见到新鲜的与褪色的陈旧性出血灶交错存在现象;白血病眼底改变: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出血主要特点是有白芯出血,视网膜出血、渗出,眼底小动脉管径或扩张,但以静脉改变为主,可有静脉迂曲、扩张.结论 血液病的眼底改变大部分具有相对特征性,主要表现为眼底的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血管改变.这些改变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病情及病程的推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采用透热电凝CO2冷凝,放视网膜下液,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或环扎术。结果:术后检查视网膜复位率为91.67%,75%的患者视力提高,未成熟者为外伤所致巨大裂孔1例,陈旧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巩膜透热电凝,CO2冷凝和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或环扎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视网膜脱离患手术区新型巩膜层间垫压物。方法:采用经过处理的牛眼巩膜,备好巩膜条,放入巩膜层间行加压。结果:151例患视网膜脱离区均获解剖复位,无1例垫压物外排和感染。术后视力得到提高。结论:牛眼巩膜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新型垫压材料。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误诊7例分析邸宁(桂林医学院附院眼科)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散瞳眼底检查;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的进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裂孔如位于下方的网脱发展缓慢,当向上延及黄斑区发生浅脱离时则出现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极易与中心性浆...  相似文献   

17.
间接立体眼底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手术方面,由于该镜具有照明光强,能直视手术及可视范围大等优点而明显优于直接眼底镜.但是,由于该镜所见为虚性倒像,使习惯用直接眼底镜的人难以适应,故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自1988年9月至1992年8月,我们采用间接眼底镜去物镜直视法进行手术,使所见物镜呈现出真实正像,共行视网膜脱离手术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和适应证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接受532倍频激光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治疗RD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36眼中视网膜全部复位。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的冷凝改为532倍频激光间接眼底镜下光凝可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损伤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是治疗R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姜世怀  余敏  李建全  王科 《四川医学》2006,27(4):419-420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底检查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94例住院治疗病例。全部病例住院期间均有散瞳下双眼底检查的详细记录,出院时记录视网膜,激光斑,视力等情况,出院后1周,2周,1,3,6个月观查眼底,视力,屈光变化。对格子样变性,干孔及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的病例进行预防性氩激光治疗,网脱范围较大的病例行手术治疗。结果94例患者中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例(4.2%),对侧眼格子样变性14例(14.8%),干孔14例(14.8%),对侧眼有病变者32例,占全部病例34.0%。28例对侧眼底有病变行氩激光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裂孔,局部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发生发展,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光凝局部见清晰激光斑。2眼网脱范围局限行氩激光辅助药物治疗的,均于治疗后2周内视网膜下液吸收复位。视网膜脱离无复发,视力均为1.0。2眼手术治疗,术后最好矫正视力为1.0和0.8。结论对一眼已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对侧眼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并对病变眼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保护对侧眼的视力功能,降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认裂孔未封闭C级以上增殖膜、大裂孔、多发性裂孔是网膜复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可确信只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即使复杂网脱手术也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