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化甲基汞 ( MMC)对发育大鼠小脑组织转录因子 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大鼠于妊娠 7~ 1 0 d连续 4d每日灌胃给予氯化甲基汞 4mg· kg-1,取生后 1、3、7、1 4d大鼠小脑组织提取核蛋白。采用凝胶移位法观察 MMC对发育阶段大鼠小脑转录因子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发育阶段小脑组织 CREB在凝胶移位电泳中均呈现两条迟滞带 ;对照组和实验组 P1 - 7大鼠幼仔小脑 CREB DNA结合活性随生后发育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实验组大鼠幼仔小脑 CREB DNA结合活性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 :CREB参与大鼠脑发育的调节 ;甲基汞所致发育脑组织损伤可能与其引起 CREB DNA结合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thylmercury chloride,MMC)对发育大鼠小脑组织蛋白激酶C(PKC )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母鼠从妊娠前90 d至仔鼠出生后30 d连续喂饲含有不同剂量MMC(0.75、1.50和3.00 mg·kg-1)的普通饲料,取其生后(Postnatal day, PND)3、7、14、21和30 d仔鼠小脑组织提取胞浆和胞膜PKC。采用改良Takai法观察MMC对发育大鼠小脑PKC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生后不同时间仔鼠小脑组织胞浆和胞膜PKC活性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其中实验组Ⅰ(0.75 mg·kg-1 MMC)PND 3、7和14 d,实验组Ⅱ (1.5 mg·kg-1 MMC)和实验组Ⅲ (3.0 mg·kg-1 MMC)仔鼠小脑组织胞浆和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发育过程中PKC活性介导其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MC)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幼仔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A亚基(NR2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重为(120±20)g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连续90 d每天分别进食含不同剂量MMC(0.75、1.50和3.0 mg•kg-1)的饲料后,取其生后7、14、21和28 d的仔鼠海马组织提取NR2A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MMC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幼仔海马组织NR2A表达的影响。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发育阶段仔鼠海马组织都有NR2A的表达,生后14 d达到高峰。实验组大鼠幼仔在生后7、14、21和28 d海马组织NR2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NMDA受体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甲基汞所致发育阶段脑损伤可能与其引起NMDA受体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化甲基汞 (MMC)对发育脑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 :将 Wistar系妊娠大鼠于妊娠 7~ 1 0 d连续灌胃给予 MMC 4mg/kg,取 P1 (postnatal day 1 ) ,3,5,7,1 0 ,1 5仔鼠脑组织制备常规组织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c- Jun表达。结果 :对照组发育阶段仔鼠大、小脑有c- Jun表达。随着出生后时间延长 ,大、小脑c- Jun阳性细胞数下降 ,并且 c- Jun阳性细胞具有典型凋亡形态。实验组 c- Jun表达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 ,其中 P7,1 0 ,1 5小脑中 c- Ju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c- Jun参与了脑细胞发育中正常的凋亡过程。MMC诱导大鼠脑发育中神经细胞凋亡 ,可能是通过 c- Jun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氯化甲基汞(MMC)致脑发育损伤与海马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MMC致脑发育损伤机制。方法:选用Wistar雌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个MMC剂量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母鼠从妊娠前90 d 至仔鼠出生后30 d 连续喂饲含有不同剂量MMC (0.75,1.50和3.00 mg/kg ) 的普通饲料,取其生后(PND) 3 、7 、14 、21 和30 d 仔鼠海马组织提取胞浆和胞膜PKC。采用改良Takai 法观察MMC 对发育大鼠海马PKC 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脑汞含量的增加,仔鼠实验组和对照组海马组织胞膜胞浆PKC的活性随仔鼠生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生后30 d达峰值。1.50 mg/kg 剂量组生后21和30 d仔鼠以及3.00 mg?kg-1剂量组仔鼠海马组织胞膜和胞浆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长期接触低剂量MMC可引起发育阶段大鼠海马组织胞浆及胞膜PKC活性升高。MMC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发育过程中PKC 活性介导其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氯化甲基汞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脑组织c—Ju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MC)对发育脑组织损伤的机理。方法:将Wistar系妊娠大鼠于妊娠7 ̄10d连续灌胃给予MMC 4mg/kg,取P1(postnatal day 1),3,5,7,10,15仔鼠脑组织制备常规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Jun表达。结果:对照组发育阶段仔鼠大、小脑有c-Jun表达。随着出生后时间延长,大,小脑c-Jun阳性细胞数下降,并且c-Jun阳性细胞上有典型凋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鼠体内、外试验研究氯化甲基汞对其脑组织M胆碱受体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表明:氯化甲基汞能抑制氚标记配体二苯羟乙酸奎宁酯( ̄3H-QN用与大鼠大脑M胆碱受体的结合,其IC_(50)为0.0137±0.0037mol/L;饱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抑制作用是因为氯化甲基汞可减少大鼠大脑组织受体的最大结合位点以及降低 ̄3H-QNB与受体的亲合力。体内试验是在大鼠受孕的第7~12天,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氯化甲基汞溶液1.5,2.5,3.5mg/kg。各组仔鼠出生后于第7、14、21天处死,分离出大、小脑,分别制成匀桨进行M胆碱受体与 ̄3H-QNB的结合试验。观察结果显示氯化甲基汞对仔鼠发育的大脑和小脑的M胆碱受体与 ̄3H-QNB的结合均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ethylmercury chloride,MMC)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大、小脑组织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4、8、16、28天龄和成年(P1、P4、P8、P16、P28、AD)雄性昆明系小鼠,实验组腹腔注射10 mg*kg-1 MMC,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各天龄组小鼠按下述时间点在麻醉状态下取脑组织, P8组小鼠在30、45、60、120和180 min时间点及其余各组在45 min时间点迅速取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MMC对大、小脑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P8小鼠大脑和小脑c-fos mRNA阳性细胞率在第30分钟时开始增加,45 min时间点最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P8实验组45 min阳性表达率小脑高于大脑(P<0.05);45 min时间点实验组大脑和小脑c-fos mRNA阳性细胞率随小鼠天龄的增加而减少;P1、P4、P8天龄组大脑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高(P<0.05);P1、P4、P8、P16、P28天龄组小脑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MMC可诱导小鼠大、小脑神经元c-fos基因表达,这可能是MMC神经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妊娠7~11d的孕鼠,经腹腔连续注入氯化甲基汞(2mg/kg体重),采用Hewish和Burgoyne法分离纯化不同发育阶段新生大鼠的脑细胞核,来探讨氯化甲基汞对其脑染色质结构的影响。接触或不接触氯化甲基汞的大鼠脑细胞核分别经DNase1和EcoR1核酸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缺口翻译。结果接触氯化甲基汞生后3d的大鼠脑细胞核3H-dAMP的掺入量明显低于相应未接触氯化甲基汞的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氯化甲基汞对大鼠发育过程中脑染色质结构的影响可能与胎、幼鼠对甲基汞神经毒性的易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内接触甲基汞所致脑发育神经细胞损伤的机理。方法 :对妊娠 7~ 1 0 d的大鼠每天灌胃给予 4mg/ kg氯化甲基汞。对 2 0 d胎鼠和出生 1~ 7d幼鼠的脑组织行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结果 :1宫内接触甲基汞可诱导初生期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 2宫内接触甲基汞对脑神经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宫内接触低剂量甲基汞是以诱导凋亡的方式致脑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克隆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纯化及鉴定.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cDNA中扩增出LFABP基因片段,通过酶切和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m-LFABP,转化入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应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 Lipidex1000 凝胶层析分级纯化目的蛋白.圆二色谱分析检测目的蛋白的二级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 SDS-PAGE 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103,与理论值相一致;应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 Lipidex1000 凝胶层析分级纯化目的蛋白,得到纯度较高的蛋白.蛋白的圆二色谱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LFABP蛋白可以形成正确的折叠,热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 LFABP 蛋白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结论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 LFABP 的生物学特性、参与脂肪酸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研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基础和研究依据,并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1年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各项检测指标完整的78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RBP4、内脂素与MS的相关性.结果 ①MS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GLU)、谷氨酰基转移酶(G...  相似文献   

14.
脂多糖结合蛋白与CD14结合位点模拟肽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多肽序列.方法 以CD14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4轮亲合筛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鉴定筛选后的噬菌体克隆与CD14的结合活性,取结合活性较高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推导其多肽序列并与LBP序列比对,再进行竞争抑制实验检测筛选噬菌体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效力.结果 挑取的20个噬菌体克隆中,16个结合实验鉴定阳性,取6个亲和力最高的克隆测序,得到3条不同编码的12肽序列(FHRWPTWPLPSP、MHRHPPPITLPL和AAFHRAHHLTSP),3条多肽与LBP一级结构同源性低,为模拟肽.6个噬菌体克隆有较高的竞争抑制率.结论 用噬菌体12肽库成功筛选出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模拟肽.  相似文献   

15.
人胎脑中hSNF5结合蛋白的筛选、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在神经细胞中与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中hSNF5亚单位相结合的靶蛋白并探索其功能,为阐明hSNF5在细胞中参与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对靶基因调控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以hSNF5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MATCHMAKER cDNA文库.测定核苷酸序列,计算机软件分析核苷酸的同源性及功能结构域.结果获得9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表明,1个克隆的序列与推导蛋白FLJ20643羧基端的mRNA同源性高达97%,4个克隆与GenBank中可编码蛋白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他4个克隆编码的氨基酸顺序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无同源性.结论在人胎脑cDNA文库中克隆到hSNF5的结合蛋白,这些蛋白质可能通过hSNF5募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以调节其靶基因的转录活性,及其参与的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得与H22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的aptamer。方法:利用SELEX技术,以小鼠DC细胞为反筛选细胞,以H22肿瘤细胞为靶细胞,从体外合成的80bp随机单链DNA文库中筛选出能与H22肿瘤细胞特异结合的aptamer。采用荧光标记引物法检测aptamer与H22肿瘤细胞的亲和力:所获得的aptamer采用MACAWv2.05软件进行aptamer序列的一级结构同源序列比较,用DNASISv2.5软件计算分析序列最低二级结构能量值,获得其二级结构模拟图。结果:本实验设计的文库序列:5’-CGTCGCTGCACATTCCG—N46-CGCACAGCTGGGAGTAC-3’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适合于aptamer与以细胞为靶物质的筛选。经过11轮循环筛选,随机单链DNA文库与靶细胞结合的荧光强度从1%上升到59%,结合曲线进入平台期,表明结合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可以判断aptamer与靶细胞的结合基本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对所获得的32个aptamer进行测序,然后进行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分析。一级结构分析获得5个保守序列:AGGGA、AGAAGG、GTGAXAA、ATAGT、CAAGG,其余10个aptamer无同源序列。二级结构分析表明,aptamer形成的茎环、凸环结构可能是与H22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基础。亲和力检测结果表明第24号aptamer具有最强的亲和力。结论:利用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成功获得与H22肿瘤细胞特异结合的aptamer,其一级和二级结构与亲和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贝类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Pen a 1),并且评估其IgE结合活性。方法:首先基于Pen a 1 的已知序列人工合成Pen a 1 基因,其次将其与质粒pET-28a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en a 1,经测序、酶切鉴定后导入表达宿主E. coli BL21(DE3)细胞中。通过IPTG诱导,重组表达Pen a 1蛋白,镍柱纯化表达产物,并采用SDS-PAGE电泳及质谱技术鉴定所得重组蛋白。最后应用贝类过敏患者采用LICA技术检测该重组蛋白的IgE结合活性。结果: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全长为930 bp,与理论预测值一致。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宿主菌内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 36 kD ,大小与理论值相符。质谱鉴定结果进一步说明所得的重组蛋白为原肌球蛋白Pen a 1。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较高的IgE结合能力。结论:成功表达、纯化出有良好免疫学活性的重组原肌球蛋白Pen a 1,为进一步研究Pen a 1在贝类动物如虾类过敏的诊断和治疗中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脂多糖结合蛋白/CD14结合位点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DNAStar分析软件、亲和实验及竞争抑制实验初步定位脂多糖结合蛋白(1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CD14的结合位点.方法 以CD14为筛选分子,联合应用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噬菌体ELISA鉴定、LBP竞争抑制实验及DNA测序推导LBP/CD14结合位点的展示肽序列,采用DNAStar分析软件比对所获展示肽序列与LBP一级结构,初步定位LBP/CD14结合位点并人工合成其模拟肽.采用ELISA检测该模拟肽与CD14的亲和力及与LBP的竞争抑制活性.结果 DNAStar比对结果表明,经噬菌体肽库筛选获得的8条展示肽氨坫酸序列与LBP第252~263位氨基酸有一定相似性.LBP第252~263位氨基酸具有结合位点的特性,即有良好的亲水性、可及性、可塑性及抗原性,该部位可能是LBP/CD14的结合位点.体外活性实验表明,模拟肽FHRNHRSPVTLL可与CD14有良好的亲和力,有较强的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活性.结论 LBP第252~263位氨基酸的模拟肽FHRNHRSPVTLL与CD14有良好的亲和力及有较强的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活性,具有LBP/CD14结合位点的生物学特性,LBP/CD14结合位点初步定位在该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