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庆平  何坚沃  雷学明 《吉林医学》2012,33(21):4488-4489
目的:探讨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在疼痛、行走、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X线表现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疗效显著。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该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在疼痛、行走、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X线表现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P〈0.05。随访6个月~5年,优16例,良10例,中4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国荣 《当代医学》2014,(12):81-8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龙门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共接诊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50例,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比较顺利,依据Sanders功能评分的标准,其中优27例、良18例,总有效率为90%,并且术后患者的各项Sanders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加快髋关节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4.
陶岳峰 《中外医疗》2009,28(23):27-27
目的观察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住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例髋臼后缘大块骨折和髋臼后上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住急诊复住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在术后4~8个月发生临床忿合。根据髋关节创伤后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6例为优,2例为良,1例为中。结论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在急诊复位后早期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利于碗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中较常见的是髋臼后缘骨折。多为髋臼后缘大块骨折和髋臼后上缘骨折,此类骨折常并发股骨头后脱位,对髋关节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本文着重讨论髋臼后缘大块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的手术治疗。 自1993年~2000年,我们共手术治疗10例此类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20岁~60岁,其中车祸致伤8例,劳动中受伤2例。 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为髋臼后上缘骨折;髋臼后缘大块骨折;髋臼横断同时有后缘骨折;髋臼横折。以上四类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在麻醉下,手法牵引股骨头复位后,而骨折末能复位者则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采用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收治的90例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利用Harris评分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前患者Harris评分为(48.98±4.67)分,治疗后Harris评分为(86.95±2.31)分,治疗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永项  梅汉尧  索鹏  王浩杰  高凌光 《广东医学》2007,28(12):1935-1936
目的 评估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通过对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X线检查结果来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5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9%.X线片检查:33例髋臼完好,20例髋臼骨质增生,20例假体下沉,未见髋臼底内陷和中心性脱位.因其他疾病死亡的有20例,死亡率37.7%.结论 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远期疗效满意,并不会造成髋臼底内陷和中心性脱位,大多数患者的疼痛都可以耐受,假体的使用时间均长于高龄患者的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3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2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关节功能Merled’Aubigné评分:优22例,良5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8%。本组患者未发生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位质量和功能康复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125-12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行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脱位、股骨髁上牵引、择期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2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1~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若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范振华  谭为  黄文华 《医学综述》2012,(20):3412-3415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现以髋关节周围解剖结构为基础,对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损伤机制、分型进行探讨。目前对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诊断需结合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以防漏诊。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最后对近年来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诊断、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魏志梧  白喜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40-464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按照Harris评分,32例关节屈曲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在随诊中复查X线片,线未见髋臼磨损、髋关节脱位与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及早下床,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较早恢复下肢行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19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Koche—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6年。根据Matta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高靖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172-317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例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手术,后行髋关节 CT 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手术指征后改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手术效果。结果4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0.43)h;平均失血量(224.5±18.65)mL;平均住院时间(13.5±2.65)d。46例患者经解剖复位+内固定手术后,效果优21例,良15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78.3%。46例患者并发坐骨神经损伤2例和股骨头坏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病情复杂,建议先给予股骨头闭合复位,再行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疗效满意。复位质量直接决定着手术效果,建议满意复位后再行下一步手术,以确保髋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邹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125-12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行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脱位、股骨髁上牵引、择期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2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1~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若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男,20岁。于1992年3月21日从机动三轮车上甩下后,感左髋部疼痛,不能活动3天入院,查体:左髋部饱满,左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左髋关节弹性固定,左下肢较右下肢缩短2cm;X线表现为左髋关节后脱位,髋臼内高密度,诊为左髋关节脱位并股骨头滑脱。入院后急在肌松驰下试行复位,复位不成功,并且有骨擦感,故考虑为股骨头骨折。牵引一周后,在硬膜外麻醉下,经左髋关节前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见髋臼内被襞裂之股骨头填充,襞裂之股骨头不与圆韧带相连,约占整个股骨头的1/3,股骨头位于髋臼后侧,髋臼后缘无骨折。将股骨头与骨折纯复位后,用2枚加压螺丝钉固定,并使钉帽打入软骨内。术后牵引6周。4个月复查见髋臼内股骨头复位,愈合良好;一年后随访患者走路无跛行,左髋关节活动基本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14年11月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后壁骨折24例 ;用改良的 Merle d'Aubigné和 Postel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 ,用 Matta放射学标准评价影像学结果[1].结果:24例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2年,X线摄片示骨折愈合时间12 -18周 ;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4例发生异位骨化 ;临床疗效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é和Postel评分髋关节功能:优18例 ,良3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7.5% ;按 Matta的放射学评价标准评分:优19例 ,良2例 ,可3例 ,优良率为87.5%.结论:骨折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 1997年起我们手术治疗髋臼后部骨折 11例 ,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 ,术后维持骨牵引下早期功能锻炼 ,取得满意效果 ,避免患者二次手术创伤。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2 0~46岁。车祸伤 8例 ,压砸伤 2例 ,坠落伤 1例 ,合并休克 3例 ,合并坐骨神经损伤 1例 ,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 3例。入院时经 X线和CT检查确诊。按 Letournel和 Judet分型髋臼骨折分型为后壁骨折 ,其中后上型 4例 ,后下型 7例 ,合并髋关节后脱位 3例 ,半脱位 8例 ,关节腔内游离碎骨 2例。2 治疗方法术前首先稳定全身情况 ,排除胸腹、脑等重要脏器合并损…  相似文献   

18.
吕银玉 《吉林医学》2014,(2):299-300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分析及适应证选择。方法:对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大骨节病致股骨头坏死患者14人15例进行了术后疗效分析及适应证评价。结果:随访1~14年,平均3年,良好1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0%。术后平均随访3年,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明显改善,可参加日常生活劳动。复查髋关节X线片,14例显示髋关节关系正常,髋臼假体及股骨头假体匹配良好,假体与骨质之间融合良好,无明显骨质吸收及假体松动现象,1例术后3个月感染发生髋关节半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大骨节病致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也是目前治疗大骨节病致股骨头坏死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的具体情况,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闭合手法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对较大骨块复位后用螺丝钉固定,对粉碎骨折取自体髂骨重建修复髋臼。结果 22 例髋关节脱位并髋臼骨折者复位满意,非持重下髋关节功能良好。4 例髋关节脱位虽复位,但髋臼骨折仍错位> 3m m ,活动功能受限、疼痛。26 例中23 例随访2 ~10 年,优6 例,良7 例,可6 例,差4 例。结论 根据病情,早期采用闭合手法复位或手术修复髋臼,有利于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病例]男性,73岁。因摔伤致右髋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来我院,摔倒时右侧大转子着地。查体:右髋关节肿胀、压痛明显,右髋关节主动活动不能,因疼痛被动运动检查不理想,双下肢等长,无右下肢外旋畸形。X线平片:右股骨颈骨折,右髋臼后缘见透亮影(图1)。初诊为右股骨颈骨折,不除外髋臼后壁骨折,入院后行右下肢皮肤牵引。考虑患者年龄较大、股骨颈骨折伴有髋臼后壁骨折且伴骨质疏松,拟行右侧全髋置换术。术中见髋臼后柱隐匿性骨折,骨折线起自坐骨大切迹角部,累及后柱的后上部分,经髋臼关节面后走行向下劈裂坐骨支,不累及闭孔,骨折块无明显移位。予先复位髋臼骨折,复位满意后以6孔重建钢板固定,固定髋臼后柱骨折后行右侧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