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置胎盘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7月~2010年6月98例前置胎盘患者及同期98例胎盘位置正常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置胎盘患者中有高龄、人工流产、经产及剖宫产史者占78.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3%;79.6%(78/98)前置胎盘患者期待治疗,平均延长孕龄(20.4±10.3)d.前置胎盘组剖宫产率(93.9%)高于对照组(21.4%).结论 高龄、人工流产、经产、剖宫产史等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剖宫产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主要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病因、防治方法,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9例前置胎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前置胎盘中妊娠次数2~6次者45例,占91.8%,经产妇36例,占73.46%,有多次人流、引产史、剖宫产史者31例,占63.26%.B超对前置胎盘的检出率为95.92%,愈接近中央性前置胎盘其出血发生愈早愈严重,期待治疗24例,平均延长孕龄19d,剖宫产41例,占83.67%.结论:前置胎盘与多产、多次刮宫、引产关系密切.期待治疗及适时剖宫产术既延长孕周又减少母儿并发症,可避免大出血对母婴生命的威胁.剖宫产已成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高危因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单胎前置胎盘孕产妇(112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健康、单胎、非前置胎盘孕产妇(177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临床常见病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中年龄≥35岁者43例,占38.4%,无业30例,占26.8%,工人32例,占28.6%,分娩史≥3次者29例,占25.9%,人工流产史≥3次者48例,占42.9%,剖宫产史者22例,占19.6%,盆腔炎史者39例,占34.8%,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分娩史、盆腔炎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多次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及分娩史暴露率相对较高,是前置胎盘的常见病因;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研究组剖宫产、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分娩史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应做好生殖卫生、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工流产次数、降低剖宫产率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产科服务模式对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1月的3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35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年龄、孕次、孕周、刮宫史、产次、剖宫产史、手术方式、术中术后用药、麻醉方法﹑胎盘植入及胎盘粘连情况;应用计量法和称重法计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剖宫产术后24 h的出血量。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24 h出血量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优质的产科治疗、护理团队型服务模式可减少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24 h的出血量,提高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能够有利于产科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李凌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24-125
目的 分析初孕人工流产与再孕前置胎盘的发生相关率.方法 对在我院分娩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对象人工流产次数、流产与再孕时间间隔与前置胎盘发生的关系.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未进行过人工流产的产妇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0.33%,而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多,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数据间的比较具有差异意义(P<0.01);人工[流产与再孕的时间段缩短,前置胎盘的发生的可能性越高,而间隔近一年的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仅在1.31%,组内数据比较具有差异表现(P<0.01).结论 初孕流产与前置胎盘发生的关系极大,流产次数越多,缩短与再孕的时间段,前置胎盘的发生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相关因素及围生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观察组)及100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对照组)孕妇临床资料。对两组资料进行因素分析并比较围生期结局。结果: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及剖宫产次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及剖宫产次均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产前出血、产后出血、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及1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低文化程度、居住地、多产次、多人工流产次数及多剖宫产次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早产等围生期结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日照市中医医院4年间8 964例产妇中12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8 964例产妇中前置胎盘发生率为0.97%(87/8 964);87例前置胎盘患者均为多孕次产妇,经产妇占58.62%(51/87),高龄产妇占65.52%(57/87).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13%(12/8 964),占前置胎盘的13.79%(12/87),有前次剖宫产史者占83.33%(10/12),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至原子宫切口瘢痕处3例,占25.00%(3/12).植入组前次剖宫产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789,P<0.01).结论 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与瘢痕子宫密切相关,因此要重视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欣母沛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前置胎盘行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9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宫腔纱条填塞(宫纱填塞)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欣母沛注射液。对2组患者的出血量、氧化应激水平及应激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活性氧簇(ROS)及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ROS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及C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E、E及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注射液辅助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相关因素及围生期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分娩产妇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非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高龄产妇例数高于对照组;既往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产次、前置胎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前孕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前出血率、新生儿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早产儿发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既往流产次数、剖宫产次、年龄是引起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因素。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出现,与既往流产次数、剖宫产数、年龄等有关。故在分娩中,临床应详细了解产妇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控制处理措施,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胎盘主体附着位置对母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剖宫产时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13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胎盘主体附着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前壁组(n=9,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和后壁组(n=4,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侧壁及后壁).13例受试者的年龄为20-42岁,孕龄为34+1-37+6孕周,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3-1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提示为瘢痕子宫、完全性前置胎盘伴不同程度胎盘植入,并于剖宫产分娩时确诊.对两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壁组术中出血量(850-7 055 mL)较后壁组多(350-1 200 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壁组患者中,全子宫切除率为55.56%(5/9),后壁组为25.00%(1/4);后壁组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胎盘主体附着于子宫前壁(跨越前次手术瘢痕处)的中央型前置胎盘,若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提示胎盘主体位于子宫前壁,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并伴有前壁下段及瘢痕处植入者,为实际意义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观察组)与150例普通型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做对比。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观察组)孕妇年龄≥35岁,流产次数≥3次,剖宫产次数≥2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前置胎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B超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83.7%(82/98),特异度为89.8%(88/98);凶险型前置胎盘(观察组)发生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及输血、子宫切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普通型前置胎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应采取措施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规范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白丽华 《中国保健》2008,16(5):177-178
目的:为了探讨前置胎盘的有效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对61例前置胎盘的诊治情况和疗效.方法:对61例前置胎盘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了期待疗法、宫颈环扎术、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等处理方法.结果:婴儿生存率100%,其中苍白窒息3例,青紫窒息6例,围产儿死亡率1.64%,孕产妇死亡率为0,产后出血22例,发生率36.1%.结论:前置胎盘必须早诊断、早治疗,处理原则是止血补血和预防感染期待疗法、宫颈环扎术、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等都是有效方法,应根据阴道出血量、有无休克、妊娠周数、产次、胎位、胎儿是否存活、是否临产决定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霞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57-1658
目的 探讨止血带套扎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68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成2组,研究组(34例)采用止血带套扎法止血;对照组(34例)用常规治疗方法止血,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14,P<0.05),输血率及输血量低于对照组(x2=8.68,P<0.01,t=5.34,P<0.05),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6.66,P<0.01),2组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出生即刻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止血带套扎法可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及新生儿贫血的发病率,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和对母婴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儿的安全.方法:对永康市妇女儿童医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收治并分娩的118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在上升;高龄、经产史、流产史、剖宫产史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产前出血、胎位异常、产后出血、输血病例、胎盘粘连或植入、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术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注重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剖宫产术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1.80%(41/188)。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包括:孕妇高龄、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2次。所有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子宫切除率为26.82%(11/41),未并发胎盘植入者子宫切除率为0.96%(8/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41,P〈0.01)。结论对高龄、有多次剖宫产史或多次流产史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子宫切除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1],正确处理前置胎盘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4年5月1日~2010年5月1日本院住院分娩产妇前置胎盘患者87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1.3±2.1)岁;初产妇占26.4 %(23/87),经产妇占73.6 %(64/87);孕次0~2次,平均孕次(1.5±0.3)次.有剖宫产史者占47.1 %(41/87),人工流产史占48.3 %(42/87),前置胎盘史占3.4 %(3/87).  相似文献   

17.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经验,为胎盘植入的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行子宫切除的27例患者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提示:27例中,81.5%(22/27)有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有1次剖宫产史者为85.2%(23/27),≥2次剖宫产者为14.8%(4/27);中央性前置胎盘为92.6%(25/27),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各为3.7%(1/27);11.1%(3/27)在本院产前检查,88.9%(24/27)由外院转诊至本院.本组患者的诊断方式100.0%(27/27)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8.9%(24/27)行MRI检查,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48.1%(13/27),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7.5%(21/24).本组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为(35.53±2.55)孕周.胎盘植入直径≥8 cm 为77.8%(21/27),穿透性植入为48.1%(13/27).手术出血量为800~9 300 mL,其中,择期手术17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796.7±560.89)mL;急诊手术10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 538.9±600.90)mL,择期手术患者比急诊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RBC(8.07±5.24)U、血浆(622.22±569.3)mL.本组患者40.0%(4/10)急诊手术术后入ICU监护,100.0%(27/27)痊愈出院.结论 剖宫产术史、人工终止妊娠术史及刮宫史是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直径≥8 cm或穿透性植入,或伴失血性休克,应果断及时切除子宫挽救患者生命;规范术前准备,可减少严重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不同出血量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干预方法。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9年7月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10例,分析胎儿娩出后24 h总出血量,将总失血量≥1 000 ml者作为A组,将总失血量1 000 ml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产次、孕周、人工流产刮宫史、出血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肌瘤、胎盘附着位置、胎盘粘连、剖宫产史、巨大儿、既往产后出血史、羊水过多、高龄二胎,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产后24 h总出血量≥1 000 ml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 110例患者中产后24 h内总出血量≥1 000 ml者19例占17.27%,总出血量1 000 ml者91例占82.73%。A组人工流产刮宫史、胎盘粘连、剖宫产史、巨大儿、既往产后出血史、高龄二胎显著高于B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人工流产刮宫史、胎盘粘连、剖宫产史、巨大儿、既往产后出血史、高龄二胎是分娩后24 h总出血量≥1 000 ml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妇产后出血量与人工流产刮宫史、胎盘粘连、剖宫产史、巨大儿、既往产后出血史、高龄二胎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药物对症治疗,控制产后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龄孕妇为研究组,同期行剖宫产产后非出血的高龄孕妇460例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术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妊娠高血压史、流产史、宫缩乏力、巨大儿及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巨大儿、流产史。结论: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为临床有效预防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预防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产后出血提供理论支持及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9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标准将出血量500 ml产妇53例纳入未出血组,将出血量≥500 ml产妇39例纳入出血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资料,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年龄、孕次、产次、终止妊娠孕周、剖宫产史、产前出血史、胎盘粘连或植入及胎盘类型等相关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出血组产妇年龄及产后出血量均高于非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妇高龄、剖宫产次数、中央型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或植入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产妇(≥35岁)、剖宫产次数、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均可能是诱发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次数、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均可能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产后出血的风险,针对伴有上述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制定应对措施,以减低产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