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iNOS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16/20),正常结膜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抑制iNOS可望成为治疗翼状胬肉,减少术后复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和CD34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33%(25/30),声带非典型增生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30%(3/10)。iNOS、CD34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非典型增生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3.45±10.06、21.34±6.3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NOS、CD3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CD34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因此,选择性抑制iNOS和CD34可望成为基因治疗喉鳞状细胞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45%(9/20),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90%(9/10)。Caspase-3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低表达,提示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PCNA,Bcl-2和Bax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翼状胬肉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探讨PCNA,Bcl-2和Bax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的PCNA,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9/20),95%(19/20)和80%(16/20),正常结膜中PCNA,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20%(2/10)和60%(6/10)。PCNA和Bcl-2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Bax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CNA的高表达和Bcl-2与Bax表达失衡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FⅧ-RAg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10例声带息肉中iNOS和FⅧ-RAg的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0例喉癌组织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24/30),声带息肉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10%(1/10)。FⅧ-RAg在喉癌组织和声带息肉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1/30),0%(0/10)。FⅧ-RAg,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喉癌组织和声带息肉中MVD分别为65.85±13.06,5.64±3.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NOS,FⅧ-RAg在喉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FⅧ-RAg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因此,选择性抑制iNOS和FⅧ-RAg可减少肿瘤的发展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蛋白与P21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P53蛋白与P21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翼状胬肉中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平均秩次分别为45.12和15.50;30例正常结膜中P53蛋白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平均秩次分别为15.88和45.50。P53蛋白与P21蛋白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中与正常结膜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蛋白与P21蛋白在翼状胬肉及正常结膜中均有阳性表达,且P53蛋白在翼状胬肉中高表达,P21蛋白在翼状胬肉中低表达,说明翼状胬肉是一种组织增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iNOS的表达。结果 2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14/20),正常外耳道皮肤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iNOS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可促进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和邻近骨质吸收,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p53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VEGF、p53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65例NSCLC患者癌组织平均MYD为31.44±15.79,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5.4%。10例正常肺组织平均MVD为13.71±4.12,明显低于癌组织,P<0.01。在转移癌组织中MVD显著性高于无转移癌组,P<0.01;ⅢA-B期癌组织中MVD也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P<0.01。NSCLC中。VEGF、p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两者阳性表达都与患者的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在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突变的p53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和血管生成(VEGF、MV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的CT征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37例小细胞肺癌,回顾性分析CT征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标本中的VEGF、MVD的含量,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37例小细胞肺癌中VEGF阳性表达为83.78%(31/37)、MVD平均为51.75±16.97;VEGF阳性组MVD为53.45±13.58,VEGF阴性组MVD为39.16±15.39,2组间有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肿瘤直径≥3cm、分叶征、肺门纵隔淋巴结大、强化程度与MVD含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通过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可以评价其组织中VEGF、MVD的表达及血管生成情况,进一步判断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预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方法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法对34例肺癌进行动态CT扫描,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相对血管容积(rBV)和毛细血管通透值(Pm),将各值分别与肺癌微血管密度(MVD)做相关性分析;将34例肺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组和VEGF表达阴性组,分析2组MVD、各成像参数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PH、M/A、灌注值、rBV、Pm分别为(26.17±9.17)HU、0.12±0.05、(0.31±0.08)ml.min-1.ml-1、(26.85±11.52)%、(191.20±132.65)μl.min-1.ml-1。PH、M/A、灌注值、rBV与MVD呈正相关,其中灌注值与MVD相关性最高(r=0.76,P<0.0001),Pm值与MVD无相关性(r=0.30,P>0.05);VEGF阳性组MVD和CT功能成像参数高于VEGF阴性组,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9,P<0.05)。结论DCE-CT技术可获得较为全面的肺癌血供信息,有望成为评估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人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1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及15例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中NF-κB与iNOS蛋白的表达,以染色后阳性细胞百分比来评价表达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组织中NF-κB与iNOS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嗜铬细胞瘤组中NF-κB与iNOS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组(P<0.05),各组中NF-κB与iNOS蛋白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人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组织中,高表达的NF-κB和iNOS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组织间,NF-κB与iNOS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提示肾上腺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在发病机制中可能有着本质差别;而NF-κB的活化与iNOS的表达,在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东星  王晶  聂玉辉 《武警医学》2020,31(7):601-604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分化簇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ALDH1和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LDH1及CD133的表达率(78.3%,75.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54.5%,48.0%)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0%,10.0%),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LDH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05) ,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0.05)。CD13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 (P<0.05)。ALDH1和CD13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P<0.05)。ALDH1及CD133表达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者 (P<0.05)。结论 ALDH1及CD133表达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定大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中三种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胃癌标本98例、正常及良性病变胃组织标本10例。所有标本以SABC法进行三种NOS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nNOS、eNOS和iNOS在正常及良性病变胃组织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表达,NOS在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癌组织,nNOS、eNOS和iNOS阳性率分别为28.6%(28例)、49.1%(48例)及50.0%(49例)。高分化腺癌中eNOS和iNO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NOS,而在其它类型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NO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的促发因素之一。三种NOS在不同类型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反映了肿瘤的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