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效果、安全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组15例,年龄18~46岁,常规服用华法林,根据INR值调整量,观察患者INR值、栓塞、出血事件等情况,随访3a。结果男性INR值(1.82±0.67),女性INR值(1.79±0.64),皮肤、黏膜出血和牙龈出血各1例,血尿2例,其余患者未见出血和栓塞倾向。结论基层医院加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指导,规范抗凝治疗,减少出血和血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16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服用华法令后3天~5年,平均147.53±136.71天。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2例,下消化道出血4例;保守治疗11例,内窥镜治疗4例;死亡2例(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病死率12.5%(2/16)。出血组患者术中转流时间(142.73min±49.8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98.27min±39.52min)(P〈0.05),华法令平均用药量(2.46±0.53mg/d)与对照组(2.38±0.69mg/d)无明显差异(P〉0.05),国际标准比值(INR)均值(2.7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1.49±0.58)(P〈0.05)。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停用华法令5~19天,平均13±2天,所有痊愈患者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月内均无栓塞及消化道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3月内)抗凝治疗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转流时间过长和抗凝强度过大(INR〉2.0),晚期则可能与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2)、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华法林停用2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3-01~2006—12共施行8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予抗凝治疗,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46例,年龄19~64岁,平均47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馨提示卡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抗凝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20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馨提示卡。结果温馨提示卡实施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温馨提示卡使用后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人员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4年10月~2004年10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36例,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经随访,发生栓塞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小英  陈淑娟 《护理学报》2005,12(10):41-4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治疗的监护,提高心脏手术后妇女的优生率.方法1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从确定妊娠开始,由口服华法令抗凝改为妊娠确诊后前3个月和分娩前2周皮下注射肝素抗凝,其余时间口服华法令抗凝;调整抗凝剂用量,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50~55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5~1.8,凝血酶泵时间(PT)保持在正常对照的1.5~2.0倍.并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心力衰竭,了解胎儿发育情况,消除焦虑心理,指导合理饮食.结果1例胎儿脑积水、死胎引产,10例孕足月,其中1例孕妇发生右腹股沟血肿,1例孕妇出现糖耐量异常,均行择期剖宫产,新生儿均健康.结论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妇优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由于长期服用抗凝剂,存在出血危险.报告了对11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护理.术前调整抗凝剂用量,监测凝血功能变化;术后注意心、肺功能及电解质平衡,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指导合理饮食,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出院健康教育.本组均顺利完成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未出现因出血过多而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发音、吞咽均正常;6例发生手足麻木,经及时补钙纠正,出院时PT、INR已恢复至入院时首次测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总结有关心脏瓣膜病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早期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数,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及安全强度。方法:对75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为A、B、C3组。术后定时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D-二聚体浓度、抗凝血酶Ⅲ活度(AT-Ⅲ:C),并定时监测术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机械瓣置膜置换术后,INR控制于1.6~2.5范围,可保持D二聚体浓度,AT-Ⅲ: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55人次INR控制在1.6~2.5之间,有16人次轻微出血,3例未出现血栓形成。结论:广东局部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术后IRN控制在1.6~2.5范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置换受损的瓣膜,恢复瓣膜启闭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部分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患所致的心脏瓣膜病变。本院心胸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开展此类手术11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总结我院14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因抗凝强度不当导致颅内出血的病例。探讨术后抗凝治疗的防护。作者认为:术后抗凝治疗从开始治疗的第1日起即应监护至一生,这对减少抗凝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能发生多种远期并发症,且需长期抗凝以预防血栓栓塞,加之妊娠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及抗凝剂对母婴均有影响,使换瓣术后妊娠和分娩存在很大的危险性[1]。本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及分娩抗凝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期抗凝的有效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妇产科自1965年至2002年共有换瓣术后妊娠78例,其中62例达到足月妊娠分娩,2例早产,14例因心功能不全或有并发症而流产、死产、终止妊娠。其中剖宫产54例(49例剖宫产+绝育术)…  相似文献   

14.
古航  胡电  沙金燕  崔英  惠宁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2):522-52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能发生多种远期并发症,且需长期抗凝以预防血栓栓塞,加之妊娠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及抗凝剂对母婴均有影响,使换瓣术后妊娠和分娩存在很大的危险性[1].   ……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心脏瓣膜能矫正瓣膜病变,有效解决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不论应用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一般需抗凝3~6个月。然而,抗凝治疗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若过度则会造成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现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方法、抗凝监测及护理指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永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10-271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下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 120例CPB期间无意外发生。结论灌注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才是完成CPB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及护理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治疗 ,但临床用药剂量不易掌握 ,致使抗凝治疗中出血、栓塞成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2 ] ,本文通过检测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rothrombintimeratio ,PTR)的变化规律与出血的关系 ,探讨机械瓣膜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和护理要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16~ 4 4岁 ;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术15例 ,双瓣置换术 2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3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明霞  方荣华 《华西医学》2005,20(1):204-204
风湿性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全国风湿性心脏病有140万人,女性占80%,占全国心脏病总数的64.8%。其中79%累及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内科治疗情况下,从发生症状到完全致残平均7.3年,10年生存率仅为15~42%。  相似文献   

19.
对6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自我管理教育.通过发放《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管理监测日志》,以及医护合作的方法,分别在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出院前、出院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及学习自我管理方法的主动性,促使患者形成并坚持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习惯,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育龄妇女妊娠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仍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挑战的问题[1,2 ] ,由于妊娠期的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危险性明显增加[3 ,4] ,更应强调足够抗凝的重要性 ,以确保抗凝治疗的有效性 ,同时又必须考虑到抗凝治疗对胎儿的影响 ,因此抗凝治疗的安全性亦同等重要。在选择任何一种抗凝药物和抗凝方案时均需兼顾这两方面[5,6] 。有时由于担心香豆素类对胎儿的致畸作用 ,而在妊娠早期停用或换用其他类型的抗凝药物 ,导致抗凝不足而引起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将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1 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