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发生误诊的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对导致56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36例(64.29%),误诊为心血管疾病10例(17.86%),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0例(17.86%).5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确诊后给予2周的系统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13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胃镜检查情况将患者分成RE组(80例)与Nerd组(54例),应用主诉临床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价患者症状以及患者药物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134例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Nerd组病患的症状平等高于RE组与病例组(P0.05);RE组病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Nerd组59.26%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内科门诊中常见,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借助症状量表可及时筛选出疾病,同时针对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可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分析30例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咽喉部异物感及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30例,抗炎治疗效果不佳,经排除心肺胸膜疾病后进行胃镜检查及RDQ量表平分,PPI试验性治疗最终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所有患者接受PPI及胃动力药物治疗,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结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哮喘发作、慢性咽喉炎等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和病理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在胃窦取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法及Gierosa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4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2.7%,56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3.6%,表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各组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341例疑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分析比较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的一致性。比较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高分辨测压远端潜伏期(DL)、下段食管括约肌综合松弛压(IR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结果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和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敏感度93.22%、特异度98.10%、准确度94.72%、阳性预测值99.10%、阴性预测值86.65%,分别高于单独使用胃镜下胃食管阀瓣分级或食管胃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与食管24 h pH阻抗诊断高度一致(Kappa值0.881)。通过胃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检出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食管高分辨测压测出DL、IRP大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测出DCI小于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镜下食管阀瓣分级联合食管胃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较各自单一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高,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探讨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医治中落实中医内科方案的可行性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的主体均为到本院医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所有病例收集的起止时间以及终止时间分别为2017年01月与2017年09月,从中抽取病例人数56例,以例数对等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予以分组处理。其中参照组的所有患者予以常规性西药医治方案,研究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落实中医内科方案。分析落实不同的医治方案后对医治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医治有效率为96.43%高于参照组84.61%,临床症状积分为(8.3±1.9)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医治中落实中医内科方案应用的可行性较高,一方面可有力提升疾病的医治有效率。另一方面可极大的降低疾病的临床症状积分,对于疾病的医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一般比较容易诊断,但临床常见一些不典型表现,如咳嗽、喘息等症状,常易误诊为呼吸道疾病。本文就14例初诊误诊为呼吸道疾病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治疗的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HP的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及各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生HP感染的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P检测阳性率观察组为36.96%、对照组为60.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各级患者之间的HP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经抗HP治疗根除HP后,75.0%的患者复发胃食管反流病,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的复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对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接受食管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其中77例患者同期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 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现象.伴有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患者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长反流时间高于单纯无效食管运动组、单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和非无效食管运动非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患者(P<0.05);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反流周期、长反流时间与食管炎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远端食管收缩振幅呈负相关(P<0.05);远端食管收缩振幅与食管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食管炎严重程度与无效食管运动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无效食管运动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者中,重度食管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轻度食管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过程,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可能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过程,但仅用一种机制难以解释所有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也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本院72例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对诊治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典型表现者54例(75.0%);非典型表现者10例(14.9%);特殊表现(哮喘、咽喉炎、肺炎等表现)8例(11.1%)。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心绞痛并存7例漏诊胃食管反流病4例,与支气管哮喘并存6例漏诊胃食管反流病5例;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6例、支气管哮喘4例、咽喉炎3例、肺炎1例。结论深入认识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非典型表现、特殊表现、误诊误治、漏诊情况及其几种疾病同时并存等问题,才能正确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探讨特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避免和防止出现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30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以上30例患者在经过胃镜检查后均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在进行抗返流治疗之后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某些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的患者在考虑心血管疾病前应先排除是否为胃食管反流病,以免出现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从脾论治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中医从脾论为依据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42例患者显效30例,占71.43%;有效9例,占21.43%;无效3例,占7.14%;总有效率达到了92.86%。结论以中医从脾论为理论基础,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高效,在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进行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因病施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与胃十二指肠形态的关系.方法 将20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和非RGERD,比较2组的胃十二指肠形态学异常情况;将RGERD按上消化道形态有无异常分为阳性组(异常)和阴性组(无异常),全部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并予以不同的体位变化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量表评分.结果 RGERD和非RGERD患者间胃十二指肠形态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阳性组患者GERDQ评分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RGERD患者胃十二指肠形态异常率明显增高;体位变化治疗对胃十二指肠形态异常的RGERD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疾病致咽喉炎的诊疗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胃食管反流疾病致咽喉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48例中显效22例(45.8%),有效16例(33.3%),无效10例(20.8%),总有效率达79%(38/48)。结论:胃食管反流疾病致咽喉炎通过有效制酸、促胃动力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养老院胃食管反流病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并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江苏省无锡市扬名幸福护理院内的胃食管反流病老人43例,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其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养老院胃食管反流病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养老院胃食管反流病老人生活质量得分(64.0±7.5)分显著低于常模(75.0±7.0)分,文化水平较高患者(高中学历及以上)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文化水平相对低者,年龄较小患者(65岁以下,含65岁)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年龄较大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较短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病程较长者,食物结构合理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食物结构不合理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养老院胃食管反流病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应据此制定针对性护理和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of diesase,GERD)的Stretta射频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于我中心就诊的接受射频治疗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分别于治疗后半年、两年进行随访,半年后复查,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半年后随访98例,呼吸道症状评分从治疗前的7.7±2.4降至3.7±2.2(P<0.01);症状基本消失者达28.7%,明显缓解者42.6%,部分缓解者22.9%,基本无效5.8%;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41.1%,满意33.3%,一般18.4%,不满7.2%。复查治疗半年后56例,pH≤4所占总监测时间从治疗前18.4%±6.9%下降至9.2%±3.7%(P<0.01),pH≤4的反流次数从74.2±12.1降至48.3±7.4(P<0.01);DeMeester评分从28.8±8.2降为15.8±5.2(P<0.01);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由9.8±2.3mmHg提高至10.5±2.1mmHg(P>0.05);呼气峰值流速从178.1±21.1L/min升高至298±31.9L/min(P<0.01)。治疗后两年随访92例,症状评分为4.1±2.2(P<0.01);症状基本消失24.7%,明显缓解40.2%,部分缓解者28.3%,基本无效6.8%;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38.2%,满意31.3%,一般21.3%,不满9.2%。结论胃镜下Stretta射频治疗是治疗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玉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275-327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以及抗反流治疗对于COPD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 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抗反流治疗,观察患者喘息等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2例COPD合并GERD患者经抗反流治疗均获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有关,抗反流治疗有利于COPD的控制和减少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是与胃酸相关的疾病 ,虽没有胃酸过度分泌的证据 ,但抑制胃酸分泌的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食管黏膜损害有效。我们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 ,并设雷尼替丁为对照 ,观察兰索拉唑的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4 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均有烧心、嗳气、反酸(反食 )、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反流症状 ,病程为 2周以上 ,经胃镜检查部分有反流性食管炎存在。 (内镜下Savery -Miller分级法 ,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Ⅰ -Ⅳ级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80例 ,男 4 6例 ,女 34例 ,年龄 18岁~ 6 4岁。对照组 6 0例 ,男 3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解郁清胃汤结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解郁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比较2组患者炎性因子、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食管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消化道外症状日益增多,国内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多有报道痰气交阻或痰气郁结胸膈的类型,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常伴有呼吸病及咽喉病症状,由于相当数量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临床胃食管反流表现不明显,没有典型的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且胃食管反流病有食管黏膜上皮结构改变(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e上皮化生)者为34%,常易漏诊胃食管反流病,影响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中医对哮喘、咳嗽、咽喉痛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颇佳,对这类患者,尤其是常规治疗疗效不明显的,一定要考虑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选用抑酸剂及促动力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同时加用对哮喘、咳嗽、咽喉痛有效的中西药,以提高疗效。本文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呼吸系病及咽喉病的现状及中医对它们的认识,旨在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不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