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胃肠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经验性活检取材并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组患者通过内镜下双重染色及病理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结直肠早癌、胃早癌和食道早癌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结直肠早癌、胃早癌和食道早癌的几率分别为84.62%、60.00%和75.00%,均高于对照组57.14%、41.67%和5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92.00%(138/150)高于对照组80.00%(120/150),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检出率高,患者满意度较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现阶段,无痛胃肠镜技术是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及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消化内科,它所具备的特点包括准确性高、无痛、便捷、疗效好以及效率高等。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19,(4)
目的:分析临床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道内镜技术的诊疗效果。方法:以5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主要以传统外科开腹手术的方式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术中患者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83.31±9.42)mL、(65.42±8.41)min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0.31±12.78)ml、(84.62±10.75)min;以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4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消化道早癌症状的诊断治疗期间对于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有助于提升诊断影像的准确性,同时可有效降低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以及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另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14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57)和对照组(n =57),对照组应用内窥镜检查检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诊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影像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减少临床治疗费用,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689例不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果表明,大肠息肉219例(31.8%),大肠新肠127列(18.4%),慢性结肠炎102例(14.8%),炎症性肠病66例(9.6%),肛门肛周病变122例(17.7%),血管为11例(1.6%),肠寄生虫病3例(0.4%),阴性病例39例(5.7%),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94.3%。本文还就各种肠腔病变的肠镜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对79例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外科剖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化内镜黏膜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手术时间要优于对照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几率低,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消化道早癌使用消化内镜的诊断准确率要比超声内镜和常规内窥镜要高,使用消化内镜进行黏膜下切除手术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胃镜、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最重要的方法。目前有多种新技术运用于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应用中,包括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CE)、细胞学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以及自动荧光成像(auto fluorescence imaging,AFI)等,其中,NBI内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39)
目的对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治疗价值意义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0例,为所有患者开展内镜窄带成像检查及常规内窥镜检查,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外科剖腹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果内镜窄带成像在毛细血管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形态影像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内窥镜检查;并且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为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到消化道内镜技术,具有良好的诊断与治疗价值,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胃肠镜检查与血清癌胚抗原(CEA)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河南电力医院就诊消化道肿瘤患者98例,另选取同期行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52例为良性病变组,比较两组血清CEA水平差异,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EA水平诊断消化道肿瘤最佳阈值,进行阳性阴性划分。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胃肠镜检查、血清CEA水平与两项联合诊断消化道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并通过Kappa值分析其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消化道肿瘤组血清CE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EA水平诊断消化道肿瘤最佳阈值为167.355 ng/L,以血清CEA水平>2.215 ng/mL视为消化道肿瘤,血清CEA水平≤2.215 ng/mL为消化道良性病变。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胃肠镜检查诊断消化道肿瘤Kappa值为0.721;血清CEA诊断消化道肿瘤Kappa值为0.570;2项联合诊断消化道肿瘤Kappa值为0.884,2项联合诊断Kappa值显著高于胃肠镜检查与血清CEA水平单独诊断Kappa值(P&... 相似文献
15.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7)
目的分析对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时使用消化内镜技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3年内收治的48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历。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其中2312例使用传统内镜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另2488例需使用新型内镜方法诊治,设置为观察组。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诊治时,应用新型消化内镜技术可明显提升诊断治疗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47)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在随机数表法原理指导下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诊断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并利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最后所有患者借助常规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与治疗情况。结果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比还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与治疗中,消化道内镜技术诊断率高,手术操作有明显的优越性,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高继刚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64)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内镜诊断治疗,研究组接受消化内镜技术诊断治疗。结果研究组的胃小凹影像评分(3.50±0.75)分、形态影像评分(4.35±0.85)分、毛细血管影像评分(3.75±1.0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49.35±5.35)min、住院时间(6.85±2.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治疗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