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鹏  郑国玺 《陕西医学杂志》2020,(11):1482-1484+148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试验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RQL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治疗后RQL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评分两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中重度持续发作变应性鼻炎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RQLQ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较术后3年的RQLQ及VAS评分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且近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书玉  武瑜  肖嵩 《医学综述》2022,(10):2065-2069
目的 探讨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包括诺斯清生理性海盐水鼻腔喷雾冲洗鼻腔(每日2次)、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冲洗鼻腔(每日1次)、口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每次10 mg,每日1次);研究组患者采用鼻后神经切断术联合药物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观察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VAS、RQLQ、SNOT-20评分组间和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VAS、SNOT-20评分组间和时点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或P<0.01),RQLQ评分组间和时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VAS、RQLQ、SNOT-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鼻甲减容术联合鼻后神经(PNN)切断术治疗伴有下鼻甲肥大的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就诊的伴有下鼻甲肥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鼻内镜下鼻甲减容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窥镜下鼻甲减容术联合双侧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74-76+8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79),对照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增加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同时两组均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鼻内镜下经鼻腔翼管神经切断术与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效果,并分析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AR患者,按照手术方法 进行分组,将接受改良鼻内镜下经鼻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切断组(n=50),接受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切除组(n=46)。采用鼻部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 naire,RQL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分及肺通气功能。结果 切断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切除组(P<0.05);治疗后两组RQLQ评分、VAS、SNOT-20评分显著降低,且切断组显著低于切除组(P<0.05);治疗后两组用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6例行鼻内镜下改良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相关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2年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6个月、1年、2年VAS评分分别为4.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37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42例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术后1 a进行随访。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鼻内镜评分,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鼻纤毛传输速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及鼻内镜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83-86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确诊的变应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例1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行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用力呼气流量(FEF)、用力呼气容积(FEF)/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通气量(MVV)的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各数据均明显优于本组手术前(P0.05);术后观察组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手术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有逐渐增高趋势,但明显低于手术前,观察组更明显。且观察组术后同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5)。结论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治疗变应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蝶腭神经节针刺次数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针刺患者,22例针刺满6次设为观察组,19例针刺不足6次设为对照组,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末次针刺1周)、6个月后鼻部症状及体征总分,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眼痒、流泪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8.2%)优于对照组(52.7%)(P<0.05),观察组6个月后有效率(77.3%)优于对照组(52.6%)(P<0.05).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RQLQ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RQLQ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2组6个月后疗效指数与针刺次数之间呈显著相关性,提示针刺次数越多,6个月后疗效指数越高.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减轻AR症状有明显效果,随着针刺次数增多,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逐渐减轻,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半年内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高反应性鼻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高反应性鼻炎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术前至术后6个月至1年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中显效13例(38.2%),有效4例(11.8%),无效17例(50.0%),总有效率为50.0%;对照组中显效23例(67.6%),有效7例(20.6%),无效4例(11.8%),总有效率为88.2%;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高反应性鼻炎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3D打印蝶腭孔神经分支阻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蝶腭孔神经分支阻断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3D打印蝶腭孔神经分支阻断术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以及鼻吸气相有效阻力(IER)、鼻呼气相有效阻力(EER)、0~6 cm鼻腔容积(0-6cm 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鼻部症状VAS评分及R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鼻部症状VAS评分及RQLQ评分均有时间变化趋势(均P<0.05),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效应(均P<0.05),其中在术后4周至12个月,研究组的鼻部症状VAS评分及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IER、EER均低于术前,0-6cm NCV、NMCA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的IER、EER均低于对照组,0-6 cm NCV、...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应用低温等离子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und—Ken...  相似文献   

15.
徐明  张炜伟  王卢莎 《浙江医学》2018,40(24):2688-2689,2692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43例,行经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鼻腔盥洗液IL-5、periostin蛋白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水平,取盥洗液沉淀物行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有效率为90.7%(39例)。本组患者术后均无眼干、少泪、眼困等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患者鼻腔盥洗液IL-5、periostin、eotaxin-2水平与EOS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简捷、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筛前神经阻断组89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组36例。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以及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法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9个月生活质量、打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9个月2组患者RQLQ评分、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和打喷嚏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5)。而翼管神经切断组患者流清涕和鼻塞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筛前神经组(P <0.01)。结论: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但对症状的改善程度有一定差异。对于打喷嚏明显但是鼻塞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独选择筛前神经阻断术;对于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建议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阻断术;而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建议两种术式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配合鼻喷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聚焦超声治疗后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术后继续使用小剂量鼻喷激素治疗3个月:B组作为对照组在术后不加用鼻喷激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年和2年对患者进行症状VAS评分,比较两组的评分和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5),但随着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B组每个阶段随访评分的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1年内随访评分无明显差异,2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之间术后1年和2年时的评分比较也有差异(P<0.05),A组评分更低,且A组随访2年时的总有效率为71.4%,高于B组的53.1%。结论对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聚焦超声治疗的疗效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疗效有下降趋势。如果术后配合使用小剂量鼻喷激素,则对于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接诊的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RQL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3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均行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另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鼻内镜评分,对比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鼻内镜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纤毛传输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鼻塞通外用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持续性AR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鼻外用鼻塞通溶液治疗2周(每侧鼻孔2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次,1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眼症状总体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评分(RQLQ)和鼻炎发作天数的变化,并评估鼻塞通的安全性。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的鼻眼症状总体评分、VAS和RQLQ评分呈下降趋势,鼻炎发作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鼻眼症状总体评分、VAS评分和鼻炎发作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RQL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鼻塞通溶液可以有效减轻持续性AR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减少AR急性发作的天数,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