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方法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6年8月~2009年7月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方式接诊救治的ACS患者145例为研究组,以2003年8月~2006年7月院前急救院内分工合作救治的ACS患者127例为对照组。以胸痛缓解及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发作与溶栓时间、发作与外转PCI或CABG时间及死亡等四项指标为评判依据,对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一体化救治明显提高了ACS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溶栓延迟时间0.5~3h,经危险分层外转PCI或CABG时间缩短6~8h,死亡率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提高。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有利于ACS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是一项有意义的医疗救护模式,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叶惠娟 《吉林医学》2013,(33):7082-708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与对照组(患者被家属送到急诊科救治),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送到本院急诊科救治,给予常规院内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救治,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胸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减少胸痛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外科ICU重症监护治疗,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救治多发伤126例,治愈104例(82.54%),死亡22例(17.46%)。90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包括48例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死亡13例(14.44%)。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交通伤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严重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治,途中正确转运,与院内伤情完整交接等处理.结果 经过及时、规范、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明显降低院前的伤残和死亡率.讨论科学调度,迅速出诊,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联系,对有效降低交通伤患者的死亡率、伤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91-229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院前争分夺秒急救,早期救治心室颤动,院内急诊科抗凝、溶栓、生命支持,途中监护、密切观察、持续治疗转运至病房住院,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结果6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及其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等综合治疗,实行院前快速有效的基础创伤生命维护,院内早期综合复苏,选择合理术式施行手术和重症监护,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115例多发伤患者治愈93例,死亡22例。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对时限性要求高,传统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运用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包括远程专家支持、现场明确诊断、区域协同救治等,节省了医疗费用,同时提高了救治效果。介绍了广州军区总医院院前急救系统的软件平台和系统架构。运用院前急救平台使该地区的胸痛患者院前急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医院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实现路径和内涵,具体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情况。在原有急救系统基础上,通过多种通讯手段的集成将医疗信息无缝连接,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从院前急救现场、院内急救平台、院前急救平台、院外急救平台4个方面着手,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批交通伤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以及院前急救对成批交通伤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87例成批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护,途中正确转送,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等处理。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明显降低了院前的伤残和死亡率。结论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畅通的道路交通是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及时诊断和救治的保证,早期、快速、规范、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提高严重交通伤患者的生存率,是成功救治大批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8月~2006年9月未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出诊的139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后出诊完成的146例作为急救组。结果2组患者外伤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急性中毒患者救治中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3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性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希娟  高莊 《中外医疗》2011,30(7):141-141
在院前急救中充分调动急救护理思维,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症、重症患者的急救中起重要作用,熟练掌握院前急救现场和途中监护并及时有效给予心理护理,显著提高了院前抢救的成功率,为病人转入院内做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宝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10-811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救治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迅速给予取坐位、纠正缺氧、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管等院前急救措施。结果院前急救87例急性左心衰竭,80例(占92%)经上述处理后病情好转安全转运达院内,4例(4.6%)经抢救后未缓解,转送医院途中病情加重,3例(3.4%)抢救过程中死亡。结论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明确后,及时实施确定性救治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抢救与转运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抢救转运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院前救护后均安全转运到院内进一步治疗。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院内救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扁鹊飞救系统在边远山区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的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至2013年6月未应用扁鹊飞救系统前的90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应用了该系统的90例胸痛患者作为实验组,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一系列系统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院前、院内确诊时间,院前溶栓或PCI时间及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院前、院内确诊时间要较对照组减少30分钟、15分钟;院前溶栓或PCI时间要比对照组提前33分钟、13分钟。死亡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减少,而治疗费用方面明显减少间接费用(如减少病残率)。结论应用"扁鹊飞救"系统在边远山区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急程序在院前急救批量烧伤伤员中的应用。方法:迅速启动院前应急程序实施救护人员编组,根据病情分级,进入相应的救治区域对烧伤伤员实施有效的救治。结果:烧伤伤员均得到了及时救治。结论:有效的应急程序可以在批量烧伤伤员院前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突发事件日益增加,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灾害有扩大的趋势,实施院前急救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院前急救是构成完整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密切相关。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院前的医疗条件、设备、环境等因素的落后,导致院前急救工作难度较大,从事院前急救护理的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将在此期间急诊科院前接诊至急诊科内救治的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将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就救治时间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