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1)
目的临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6例,经随机统计分组,内科甲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处理,内科乙组患者则给予呼吸内科综合治疗处理,对比两种不同治疗处理的临床疗效。结果内科乙组的疗效率为96.43%(27/28),内科甲组的总疗效率为78.57%(22/28),明显可见内科乙组的总疗效率高于内科甲组,检验其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内科乙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CO_2分压均显著低于内科甲组(P0.05),而氧分压高于内科甲组(P0.05),且差异对比显著。结论经临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呼吸内科综合疗法治疗后,其临床疾病症状、呼吸频率、心率、CO_2分压及氧分压等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呼吸内科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瑾瑜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10)
目的分析和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单号单双数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内科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增强其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行传统呼吸内科治疗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模式基础上引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82)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最为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雾化吸入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9.2%),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运动耐力均明显提高,但是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更加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显著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各种临床症状也有了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呼吸内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住院时间与各项生理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氢离子浓度指数(pH)及血氧分压(... 相似文献
7.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A3)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8例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抽取38例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等情况,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快速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缺血缺氧程度,明显升高氧合指数,在保护重要脏器的同时持续改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59)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3年10月到2015年8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接收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这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120例患者中显效9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6min步行试验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可及时纠正血气指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2)
目的探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评价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2014至2015年入住我院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仅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与常规疗法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组,记录两组插管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支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率为22.9%(11/48)低于对照组52.1%(25/48)(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2%(2/48)低于对照组10.4%(5/48),(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迅速缓解呼吸障碍,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插管率与死亡率,是治疗该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2)
目的探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评价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将2014至2015年入住我院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仅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与常规疗法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观察组,记录两组插管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支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率为22.9%(11/48)低于对照组52.1%(25/48)(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2%(2/48)低于对照组10.4%(5/48),(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迅速缓解呼吸障碍,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插管率与死亡率,是治疗该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67)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3年10月到2015年8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接收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这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120例患者中显效9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6min步行试验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可及时纠正血气指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4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根据其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再行无创通气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插管率、住院时长和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更短(P<0.05);血气各项指标观察组亦更优(P<0.05)。结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通气状态,临床上对病人实施常规治疗为前提再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6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无创通气辅助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6.08%;治疗后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无创通气辅助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COPD并呼衰患者中的50例,分为2组,研究组(30例)采用NIPPV(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方式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O2、PaCO2及pH值)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临床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PaO2、PaCO2、pH值几项血气指标上改善均更明显;另外,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率4.0%,对照组为16.0%;研究组效果总体更佳(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可积极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扩张支气管、氧疗法、维持酸碱平衡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伤呼吸机治疗。观察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试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创伤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部功能改善,血液含氧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18.
秦小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5):803-803
无创正压通气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已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其疗效肯定,被认为是上述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我们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应用BiPAP呼吸机对我院30例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通气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H、PaO2、PaCO2、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严重呼吸衰竭、排痰困难或意识不清醒不能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以及经无创通气治疗2~4 h通气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应尽早进行有创通气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临床观察36例住院患者,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入院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吸氧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化痰、解痉、扩血管以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肾血流薛治疗。其中一组给予肝素治疗称为肝素组,另一组不给予肝素。观察发现经肝素治疗可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且能明显提高氧合指数,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防止DIC的发生,防止微循环衰竭及器官功能障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