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行LASIK矫正视力的近视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对照组80例采用角膜板层刀制瓣,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残留屈光度(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术后干眼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均可有效改善或纠正患者视力,但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治疗,观察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制瓣厚度、制瓣成功率、剩余角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均有显著的效果,但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较低,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视觉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甘小林  邹世鑫  鲁江 《海南医学》2022,(23):3045-3048
目的 比较不同飞秒激光制瓣厚度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矫正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其1年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180例(360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飞秒激光辅助LASIK矫正治疗,根据飞秒激光制瓣厚度不同将患者分为90μm角膜瓣组(84例,168眼)和110μm角膜瓣组(96例,192眼),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OCT)检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视力矫正效果(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屈光度),并随访1年观察视觉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视力矫正指标均升高,且在术后3个月,90μm角膜瓣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角膜后表面顶点厚度分别为1.28±0.14、1.18±0.17、(552.31±26.08)μm,明显高于110μm角膜瓣组的1.20±0.15、1.13±0.12、(545.19±20.8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60眼)。对照组采用单纯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视空间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总RMS值、散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3 c/d和12 c/d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高阶像差总RMS值低于对照组,散光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纹出现率和平滑型角膜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纹均基本消失,角膜逐渐向平滑过渡。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近视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常规飞秒LASIK,术后残留散光值低,视力恢复快,对比敏感度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LASIK手术矫正视力,根据制瓣方法分为激光组200例,使用飞秒激光制瓣进行LASIK手术;SBK组160例,使用SBK角膜板层刀制瓣进行LASIK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光组6个月后无1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SBK组则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术后视力恢复均较好,但激光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王双 《当代医学》2010,16(2):148-14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校正近视的主要方法,其术中角膜瓣的制作是该手术的一个关键点,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已被公认为比用机械性角膜微切器制作角膜效果更好。本文就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原理、优点、并发症等相关问题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机械刀治疗高度近视的视觉质量。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准分子激光矫正高度近视手术的患者92例(1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98眼)和对照组43例(86眼),观察组进行飞秒激光LASIK治疗,对照组进行机械刀SBK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mo、术后6mo、术后1a时UCVA≥1.0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角膜瓣周边厚度、中央厚度、平均厚度、平均厚度和预设厚度差和对照组角膜瓣对应的厚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方法术后的裸视力均较好,飞秒激光对角膜瓣制作的厚度相比而言,均一性较好,视觉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应用与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准分子激光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板层刀制作角膜瓣;观察组患者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以及角膜瓣实测厚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d、7d、1月、3月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分别占总数的41.50%、64.75%、68.25%和73.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测角膜瓣厚度与设置值相比平均偏离15.46um,角膜瓣平均厚度与角膜顶点处角膜瓣厚度相差0.06um,而对照组上述两值分别为36.68um和16.54um。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应用于准分子激光手术与传统板层刀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份在我院眼视光中心分别接受飞秒激光和机械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各50例(50眼);其中接受飞秒激光制瓣为试验组,记为A组;接受板层刀制瓣为对照组,记为B组。采集术前及术后视力、屈光度、并发症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两组均有良好的有效性,飞秒组术后视力更佳;术后飞秒组屈光度更稳定;术后飞秒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飞秒激光比机械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具有更好的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Lasik手术中飞秒激光和机械刀制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角膜瓣制作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使用飞秒激光的观察组及使用机械刀制瓣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瓣厚度及术后裸眼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角膜瓣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各个阶段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进步一行以上的患者比例以及裸眼视力大于1.2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asik手术中运用飞秒激光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角膜瓣厚度,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半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近视激光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裸眼视力(UCVA)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治疗患者94例,均实施半飞秒LASIK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UCVA水平.结果:术后24h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配合情况,角膜上皮愈合及视力恢复时间,焦虑(SAS)、抑郁(SDS)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00%比84.00%),角膜上皮愈合及视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3.69±0.73)d比(5.50±0.84)d,(6.72±0.11)d比(8.85±1.35)d],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与机械刀制瓣LASIK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曲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71例(342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86例(172只眼),接受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治疗;对照组患者85例(170只眼),接受机械刀制瓣LASIK术治疗。术后1年,复查两组患者的视力及屈光度并进行常规检查,并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后表面曲率。结果:手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球镜度、散光度和等效球镜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3、6、8mm角膜后表面曲率明显大于对照组,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后对患者眼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优于机械刀制瓣LASIK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矫正高度近视患者64例(108眼),使用LDV飞秒激光制瓣,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结果 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曲率(37.20±1.29)、近视度数(-0.23±0.49)、散光度数(-0.17±0.41)、等效球镜度(-0.20±0.56)及角膜厚度(439±32)同术后1周相比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9±0.28),术后3个月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半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26±0.27),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曲率(-6.30±0.27),同术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飞秒激光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于高度近视飞秒激光LASIK手术安全有效,但需要长期观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并发症与处理方法.方法:1249例2438眼近视患者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并观察术中角膜瓣的制作情况.结果:351眼(J4.40%)发生角膜基质微小气泡,255眼(10.46%)术中结膜下出血,129眼(5.29%)发生角膜瓣掀起困难,11眼(0.45%)角膜瓣边缘出血,7眼(0.2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SIK与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LASIK和LASEK矫正近视的2140例4236眼,观察2种手术方法的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结果:LASIK术后3个月有92.6%的患者裸眼视力可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ASEK组为93.2%,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其中角膜瓣相关并发症为0.16%;LASEK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其中角膜瓣相关并发症为0.12%。LASIK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93.2%,有4.12%主诉暗光下出现眩光、重影、夜视力差;LASEK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97.3%。结论:LASEK手术角膜瓣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视觉质量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1999年,Intralase公司推出第一个飞秒激光角膜刀.2000年,飞秒激光用于制作角膜瓣并通过美国FDA的认证.飞秒激光制瓣较之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在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就飞秒激光制瓣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326倒(632眼)近视患者施行LASIK手术,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其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是角膜瓣制作不良所致,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视觉光学质量问题包括屈光回退,眩光不适等。结论: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刀片制作老年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的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82例行LASIK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0例80眼采用MoriaM2110刀头,观察组42例84眼采用MoriaM290刀头。观察二组制作角膜瓣厚度的差异,并评价其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瓣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刀片制作老年患者LASIK角膜瓣存在很大差异。MoriaM290刀头较MoriaM2110刀头制作角膜瓣厚度更薄,同时其保留角膜基质床也较厚,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能够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视应用准分子激光联合飞秒激光制瓣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近视患者共122例,将其均分对比,各组61例,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准分子激光联合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联合板层刀制瓣.结果:术后1天、7天,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以上方面,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3.28%,对照组为18.04%,t检验组间,证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联合飞秒激光制瓣治疗,疗效显著,患者视力恢复好,且方案安全性高,故更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