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妮  吴显和  毛世芳  黄冶 《四川医学》2014,(8):1069-1071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救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救治程序护理58例,观察组采用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救治护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预后、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诊科到卒中病房的时间,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活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本中心救治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64例)常规急诊流程,给予实验组(64例)院前急救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调查两组患者救治环节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后溶栓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能够明显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于安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静脉溶栓率和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60.3±2.3)min]短于对照组[(89.2±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90.0%)高于对照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倩倩  巫庆荣 《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33-2335
目的:探讨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创新绿色通道前入院的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创新绿色通道后入院的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MRS评分与NIHSS评分,溶栓治疗时间(DNT)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RS评分与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4.536,P<0.05);观察组患者DN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基本符合标准时间,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5.202、3.100、3.697、3.229,P<0.05)。结论:对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创新绿色通道入院流程,能够缩短DNT,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为主题,对科室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时间长的原因,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由82分钟下降到4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工作流程及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照原则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死率和死亡率等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从接诊到确诊时间、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死率和死亡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实施急性快捷护理流程临床疗效较好,而且有效地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林青 《大家健康》2017,(12):88-89
目的:对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该此次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卒中护理,试验组给予优化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到达急诊至抢救室的时间、从进入抢救室至CT室的时间、溶栓患者(门针时间)、溶栓的治疗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患者到达急诊至抢救室的时间、从进入抢救室至CT室的时间、溶检患者(门针时间)、溶栓的治疗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后,患者临床救治和应用效果较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就诊程序,观察组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接诊到确诊的时间、确诊到行专科治疗的时间以及致残率和死亡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地减少急诊科救治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开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作用。方法采集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组开展常规静脉溶栓治疗,急诊绿色通道开通组开展急诊绿色通道开通下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效果;静脉溶栓时间、静脉溶栓之前等待时间、静脉溶栓后康复出院时间;静脉溶栓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结果急诊绿色通道开通组效果、神经功能评分、静脉溶栓时间、静脉溶栓之前等待时间、静脉溶栓后康复出院时间、死亡率均显著和常规静脉溶栓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急诊绿色通道开通下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确切,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内急性胸痛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再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采取院内急性胸痛绿色通道进行救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接受急诊PCI治疗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到接诊急诊PCI治疗时间更短,病死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实施院内急性胸痛绿色通道能有效缩短患者接诊急诊时间,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绿色通道的构建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制订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绿色通道流程及诊疗方案,绿色通道组417例患者按绿色通道实施诊疗过程,传统治疗组435例患者按医疗常规完成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死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绿色通道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病死率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实施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能够优化患者诊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然后选取优化前后各50例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能有效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98例,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及达标率,比较两组脑出血转化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出血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1 d及1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AIS患者溶栓绿色通道停留时间,降低脑出血转化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小彤 《中外医疗》2011,30(20):75-75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最佳救护流程,了解绿色通道的建立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施行PCI治疗的84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治疗组;选取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施行PCI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治途径,治疗组患者应用绿色通道诊治,比较2组患者的就诊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费用。结果治疗组无论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费用等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绿色通道的急性心梗治疗较一般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率为8.00%,死亡率为4.00%,均低于对照组的32.00%、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效果并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8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观察组93例,对照组患者在急诊科接诊时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接诊时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救治效果与死亡率。结果应用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在分诊时间、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与死亡率对比中,同样是观察组的指标较为理想。结论在急诊科应用优化护理流程,能够减少急性心梗患者救治过程中分诊与第一救治时间,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抢救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分级分诊模式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罗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急诊救治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模式救治,观察组接受急诊分级分诊模式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急诊救治时间、治疗等候时间与候诊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时间、治疗等候时间与候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采用急诊分级分诊模式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入组患者均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抢救护理,观察组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护理,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急诊到确诊时间、急诊到介入治疗时间、急诊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b、cTnI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b、cTnI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生存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采用绿色通道模式护理能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缩短血清肌红蛋白检验时间,帮助患者早期确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卒中常规流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行静脉溶栓的72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各关键时间点。结果实验组到院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到院至卒中小组评估时间、到院至CT检查完成时间及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常规采集至报告时间和凝血功能采集至报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减少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梗病人时的效果,为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院患者中挑选出58例,并随机等分成两个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日常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应用相同普通护理同时增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采用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却高过对照组。结论抢救时间决定了急性心梗患者的生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急救时间,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最大程度挽回患者性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