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培养阴性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共9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对比分析培养阴性及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近期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62例共9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培养阳性者73例次(74.4%),培养阴性者25例次(25.5%).与培养阳性者相比,培养阴性者具有更高的近期抗生素使用史(28% vs 10%,P<0.05),两者在治愈率(84% vs 79.4%)、拔管率(8% vs 8.2%)及复发率(8% vs 12.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应用万古霉素组治愈率最高(100%),应用环丙沙星组治愈率最低(66.6%).结论近期抗生素使用史是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透液培养阴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阴性患者可能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治疗上以万古霉素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相对于血液透析有着独特的优势。腹膜透析技术日益成熟,但腹膜炎仍是PD的主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退出PD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PD患者死亡的重要促成因素,因此了解PD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腹膜炎保护腹膜功能从而提高生存率及技术存活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进行腹膜透析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未发生组(104例)和发生组(84例),确诊后24 h内,无菌留取透析液进行致病菌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统计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8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61.48%),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4株(36.06%),真菌3株(2.46%)。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及胃肠道紊乱、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90 g/L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84例发生组中治愈78例,治愈率为92.86%(78/84),退出腹膜透析治疗6例,发生率为7.14%(6/84),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且3例合并真菌感染。结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及胃肠道紊乱、白蛋白低、贫血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革兰阴性菌或者真菌感染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应根据患者致病菌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原因、有效诊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的诊疗资料.记录入组患者的年龄、原发病、细菌种类与腹膜炎的发生率关系,通过分析比较可评估患者腹膜炎的病因及最佳治疗方法.结果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但是体质量不正常者63例(占63%)、透析环境差者79例(占79%)、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69例(占69%)、营养状况较差者80例(占80%)、有糖尿病肾病史者58例(占58%)、透析超过2年者83例(占83%),且与同一影响因素的另组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G+球菌的检出率为42.0%,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为23.0%;G-杆菌的检出率为51.0%,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27.0%;真菌感染占7.0%.针对不同病原菌状况展开针对性的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状况的关键措施.所有患者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3.0%,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比例分别占24.0%和22.0%.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原发病展开治疗,是改善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与患者个体因素、操作技术、透析环境等因素有明切关系,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高腹膜液标本检测技术及腹膜透析相关技术可以次优化腹膜透析效果,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此外,对患者的病原菌及原发病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是改善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动物模型是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研究腹膜炎的病理机制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构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模型所采用的动物主要是大鼠和小鼠,细菌、脂多糖以及真菌是常用的造模试剂,腹腔直接注射造模试剂法、通过腹膜透析导管造模法以及腹膜刮擦法是常用的造模方法。不同研究所选用的模型动物、造模试剂、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各不相同。未来应更深入研究与人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更接近的动物模型,以完全反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从而为腹膜炎的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从而为腹膜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耐药性.结果 在50例CAPD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27例,阳性率为5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例(51.85%),革兰氏阴性菌12例(44.44%),真菌1例(3.7%).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结论 本腹透中心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患者家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n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是肾功能衰竭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CAPD治疗多数是在家中进行,因此其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减少严重并发症-腹膜炎的关键。医务人员进行家访可有效地指导患者正确操作,从而延长腹膜透析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我院肾内科1998年1月-1999年1月对30例CAPD患者进行家访,收到一定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17,(12)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患者腹膜炎发生与低血钾的相关性。方法:进行规律随访的145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规律腹膜透析至少半年以上。根据是否合并有腹膜炎发生分为合并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最近一次随访血钾的检测结果。结果:合并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龄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的低血钾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10.7%,合并组的低血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血钾与腹透患者发生腹膜炎有相关性,腹透患者合并低血钾者易致腹膜炎;同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在低血钾患者中肠源性杆菌监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感染并可能为严重的感染。其发生率大约为0.5次,人年,约2/3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通常,当出现包括发热、腹痛、腹腔引流液浑浊等症状、体征时,即可疑诊腹膜炎。此时,即便不是所有病人,大部分病人也需要开始经验性治疗,同时等待生物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继发腹膜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治疗肾功衰竭简便而有效的手段,其中最常见的共发症为腹膜炎,现对80例腹膜透析中25例继发腹膜炎的诊治体会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9岁。引起肾功衰竭的病因分别为:肾小球肾炎9例,肾益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2例,狼疮肾1例,机械梗阻2例,其它4例。腹透后引起腹膜炎的时间为65-940天,经抗炎及腹透或血透后24例缓解,一例死亡。诊断标准:Vas等于1983年首先提出腹膜炎的诊断标准。我国目前应用Leele产‘等人提出的诊断标准。即符合下列三项之二项;1.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2.透出液混浊,白细胞…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分析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 腹透中心腹膜炎的发生率为每个月1/28患者(0.5次/患者/年),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主要原因,营养状况好、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71.4%)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为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哌拉西林(71.4%)及庆大霉素(44.4%)耐药率较高.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操作不规范、营养不良和合并有糖尿病有关,加强透析患者管理以及再培训非常重要.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大部分对头孢唑林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187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4月~1999年4月我院676例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其中187例并发腹膜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7例,占全部腹膜透析治疗总数的2766%,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不全导致尿毒症行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占感染总数的7059%,女性55例占29,41%;年龄5-108岁,平均年龄637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的机率渐增;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98例占52。41%,糖尿病57例占30。48%,多囊肾17例占909o,高血压肾病15例占802O,发生腹膜炎的时间为国产管平均为95个病人月,进口“O”Set管平均为… 相似文献
13.
14.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bbit model corresponding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METHODS: Twelve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eritoniti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infused standard liv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3 x 10(9) colony forming unit (cfu) (peritonitis group) or 0.9% NaCl 1 ml (control group). After 48 hours, Laboratory rabbits in acute uremic model underwent regular dialysis for 6 hours.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in dialysate and the dialysate/plasma (D/P) ratio of the concentration creatinine (Cr), total protein(TP), album(Alb) and IgG,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in dialysate and water ultrafiltrate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D/D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and D/P ratio of Cr, TP, Alb and IgG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all P < 0.05). The drained volume was lower in the peritonitis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rabbit model infused intraperoneally staphylococcus aureus, (1) transport peritoneum of low and large molecular weight solutes is increased, (2) the volume of ultrafiltrate is decreased, (3) the counts of leukocyte in dialysate is increased. These change in this model is basic all correspond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patient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So this rabbit model of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 is a successful experimental infe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5.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惠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Z1)
自1978在我国首次腹膜透析以来,腹透技术已日臻成熟。但是腹膜透析的并发症———腹腔感染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尽管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腹腔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是腹膜炎仍然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仍然是影响腹膜透析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患者改为血液透析,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1]。腹膜炎可以造成技术失败、腹膜清除功能下降及腹膜硬化导致不能继续行腹膜透析[2]。同时它也可以使蛋白丢失增多,残余肾功能减退,占永久性CAPD失败原因的28 % [3]。1腹膜炎的发病机理腹腔主要的局部防御机制有[4]:(1)IgG和补体:它们是腹腔内主要的调理素,前者主要调理吞噬革兰氏阳性细菌,后者主要调整革兰氏阴性细菌。(2)各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为腹腔内主要的白细胞,是防御外来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效应细胞和免疫调节细胞并可控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其他如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间皮细胞等亦均起着不同的局部防御作用。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5]。如:(1)尿毒症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抵抗力下降。(2)腹透操作使腹腔与外界相通,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PDAP患者91例。其中,29例在1年内发生≥2次PDAP为频发组,62例仅发生过1次PDAP为偶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频发PDAP的因素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G+菌感染率较偶发组高(P?<0.05)。两组的G+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两组的G-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新酯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PDAP的影响因素。频发患者G+菌感染率较高。PDAP患者的G+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而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7年3月在我科因尿毒症接受CAPD治疗的门诊患者76例透析月龄为3~58个月;观察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为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询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门诊腹透患者家境等情况。结果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我院引起腹膜炎的诱因中操作不规范有17例,占53.1%,而且腹膜炎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CAPD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及操作培训,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7年3月在我科因尿毒症接受CAPD治疗的门诊患者76例透析月龄为3~58个月;观察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为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询问患者的文化背景及门诊腹透患者家境等情况。结果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我院引起腹膜炎的诱因中操作不规范有17例,占53.1%,而且腹膜炎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CAPD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及操作培训,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符合临床特征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 2只随机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腹腔内注入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0 9cfu(腹膜炎组 )或生理盐水 1ml(对照组 ) ;48h后 ,在急性尿毒症模型下行腹膜透析 6h ,观察不同时点腹透液 (D)内葡萄糖浓度变化及肌酐 (Cr)、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与血清中浓度 (P)比值 (D/P)以及白细胞数的变化和水的超滤。结果 :腹膜炎组葡萄糖D/DO 低于对照组(P <0 .0 1 ) ;D/Pcr,D/PTP,D/PAl,D/PIgG及白细胞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通过兔腹腔内给予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研制出的腹膜透析腹膜炎模型 ,具有小分子溶质转运增加 ,大分子蛋白转运增加 ,超滤量减少和腹透液内白细胞数增多等特点 ,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基本一致 ,是一个较理想的腹膜透析腹膜炎兔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登记管理的100例腹膜透析(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高RDW组(RDW≥13.6%)和低RDW组(RDW<1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透析龄、性别、原发病、身体质量指数、是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PDAP)、实验室指标(残余肾功能、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校正血钙、血磷、血镁、血钾、血清铁、铁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RDW);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PDAP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RDW是PD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5,95%CI:1.478~4.807,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提示,高RDW组发生PDAP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RDW组(Log Rank=3.969,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预测PD患者发生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41,RDW最佳截断值为14.55%,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91%。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风险相关,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