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老年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样本,研究调查过程中,先对患者进行常规ct诊断,再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将诊断结果进行记录,最后通过手术病理验证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精准度为96.97%、特异性为93.94%、敏感性为98.48%、漏诊率为6.06%。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精准度高,特异性、敏感性好、漏诊率低,建议今后首选此种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2.
沈昌山  胡元成  郑桥如 《安徽医学》2012,33(10):1361-136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GIST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对肿瘤大小、密度、强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7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3例,肠系膜根部1例。MSCT主要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肿块,具有跨腔内外生长或腔外生长为主的特征。良性4例,肿瘤平扫密度均匀,增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交界性3例,恶性8例,其中有7例直径大于8 cm,肿块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增强肿块不均匀强化,内部出血、坏死、囊变,局部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SCT检查对GIS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分析术前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8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结果 11例中胃间质瘤9例,肠道阃质瘤2例.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外生长为主.良性2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均匀强化;交界性4例:恶性5例,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 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显示GIST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其定位、定性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CT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16例、小肠5例、食管1例、肠系膜2例,结肠及直肠2例.2例为多发,1例发生在胃和小肠,另1例发生在小肠和乙状结肠;良性12例(46%),恶性9例(34%),交界性5例(19%),肿瘤直径2~l3cm,平均6.5cm.≤5cm者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均匀强化;>5cm者,多为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欠清,密度不均,病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部间质瘤可见黏膜溃疡形成,肿块内伴发点状钙化2例,伴有远处转移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GIST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GIST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GIST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GISTs的CT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25例肿瘤位于胃部16例,小肠4例,直肠2例,十二指肠2例,食管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外生长为主。良性8例,恶性14例,交界性3例。良性肿块密度均匀,增强均匀强化,恶性肿块内有囊变、坏死及钙化低密度区,增强不均匀强化。病理切片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CD117均呈阳性。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在GISTs的定位、定性判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密度、边界和有无转移,增强后肿瘤的强化特点等。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23例,十二指肠5例,空回肠14例,结肠2例,肠系膜2例。腔外型24例,跨壁型9例,腔内型13例。良性表现为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恶性表现为边缘分叶,瘤体容易发生坏死、液化,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瘤内可见斑点状、条状粗乱的供血血管,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丽君 《中外医疗》2010,29(28):169-1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和影像分析。结果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在动脉期有明显强化,持续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也无出现强化。有13例未能显示出与胃肠壁有关系。2例患者合并了肝转移。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很清楚的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起源和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很好的弥补横断位图像对肿瘤定位的困难,为提早确诊提高治愈率作出贡献,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GIST中7例发生于胃部,3例发生于小肠,1例发生于直肠,1例发生于腹膜;7例恶性,5例良性;直径>5cm者8例,<5cm者4例;呈类圆形生长的5例,不规则形生长的7例;9例边缘较清,3例边缘不清。结论:良性胃肠道间质瘤多层螺旋CT基本表现为与胃肠道关系密切的较小的软组织肿块,呈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呈中度或明显均匀性强化;恶性间质瘤表现为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形,边缘不清,瘤体内出现液化坏死,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可有周围侵犯和远处转移等征象。  相似文献   

9.
宾精文  许传波  布桂林  杨鸿 《四川医学》2010,31(9):1359-13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45例中发生在胃1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14例,结肠6例,肠系膜2例,网膜及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良性11例(胃5例、空回肠3例、结肠2例、十二指肠1例),交界性8例(胃4例、空回肠4例),恶性26例(发生在胃10例、空回肠7例、结肠4例),良性者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者直径多〉5cm,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本组23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及囊变,实性部分位于肿块周围,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实质期仍保持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MSCT检查可明确GISTs的发生部位,肿瘤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GISTs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初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GIST患者病例资料,均行术前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发生于食管2例、胃13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3例、回肠3例、结肠2例及肠系膜1例.16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9例呈不规则形,2例呈哑铃状.大多数病灶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可发生出血、囊变、坏死,钙化及气体影,增强扫描病灶大多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部分高度危险间质瘤可侵犯临近脏器.CT定位诊断符合率77.8%(21/27).27例均手术后或胃镜钳取组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27例CD117均为阳性,23例CD34阳性.结论 GIST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是GIST术前诊断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GISTs术前MSCT表现特点,观察GISTs发生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形态及强化程度。结果本组18例病例中,发生于胃部14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系膜2例;极低或低危险7例,中度危险3例,高危险8例;7例低危险和2例中度危险边界清晰,呈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均匀强化,8例高危险及1例中度危险边界多不清晰,多呈不均匀强化,其中有2例可见瘤内积气。本组定位准确率为83.33%(15/18),定性准确率为88.89%(16/18)。结论 GISTs的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其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影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的5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以手术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的影像诊断价值。结果:对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发现恶性肿瘤27例,潜在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13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肿瘤、潜在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45%、92.45%和100.00%,敏感度为88.89%、92.31%和100.00%,特异度为96.15%、92.50%和100.00%。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MSCT影像诊断价值较高,有利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且影像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螺旋CT对我院64例GIST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输入ADW4.2工作站重建,由我院2名资历较深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分析64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 64例GIST患者胃41例、小肠15例、直肠3例、食管3例、网膜2例。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51例、不规则分叶状13例。分布:胃肠道腔外42例、胃肠道腔内15例、胃肠道腔内外7例。黏膜状态:黏膜光滑41例、黏膜有明显溃疡23例。囊实性49例、实性15例。密度:平扫及肝实质比较均匀密度基本一致29例,周边等密度内部较低31例,4例瘤内有气体影,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33例,不均匀强化31例。均匀强化患者3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不均匀强化1例良性,11例潜在恶性,19例患者恶性。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可为术前病理判断及手术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扫描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CT扫描的方法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发生于食道2例,胃部10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5例,回肠3例,结肠4例,胃肠外腹腔肠系膜3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7例.有2例小肠间质瘤漏诊,均未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结论检查前恰当的肠道准备能提高检出率,利于病变定位和定性,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诊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GIST)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本组中食管间质瘤1例,胃间质瘤15例,小肠间质瘤7例,直肠间质瘤1例,结肠系膜间质瘤1例,腹膜后间质瘤1例,肿块太大难以确定来源部位4例(主要位于腹腔及盆腔)。低度危险5例,中度危险6例,高度危险19例。低度危险的GIST为类圆形的肿块,密度较均匀;高度恶性肿瘤直径均〉5cm,强化欠均匀,坏死囊变多,形态不规则;中度危险的GIST大小形态无特征性。结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肿块,准确定位,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对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特征以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来源于小肠5例,小肠网膜3例,胃3例。9例恶性CT平扫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多不均匀呈混杂密度影,肿块内可见坏死、液化及囊变。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中度不均匀性强化,肿块坏死、液化、囊变区未见强化。9例恶性肿块直径>5cm,本组病例中最大个直径约18.3cm。2例良性肿块直径均<3.2cm,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结论:螺旋CT检查明显提高了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准确率,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明确肿瘤是否腹腔内组织器官或腹膜后转移及治疗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冯泽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20-112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确诊的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8例中1例平扫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例平扫表现为厚壁空洞性肿块;6例平扫密度不均匀,类圆形,边缘有分叶,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中4例源于胃,2例源于十二指肠,1例源于空肠,1例源于肠系膜。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20例胃间质瘤中16例为恶性,4例为良性.病灶多呈类圆形.平扫:呈均匀等密度5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央低密度区15例.增强: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5例;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可见散在坏死15例.结论:螺旋CT是目前胃间质瘤检查的最佳选择,可以清晰显示病灶各项特征,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螺旋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螺旋CT表现。使用GEPROSPEEDF1I双层螺旋CT检查,12例平扫+增强,1例仅平扫。结果:胃间质瘤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肠系膜1例。直径5cm以下者7例,直径6-10cm者4例,直径大于10cm者2例。术前CT定性正确11例,定位正确10例。手术病理报告:高度侵袭风险5例,中度侵袭风险3例,低度侵袭风险3例,极低度侵袭风险2例。结论:GIST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帮助术前定位、定性和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