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芯,缓慢送导管再撤出针芯的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穿刺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2 cm 后撤针芯0.2~0.3 cm,持针座和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再撤出针芯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杨小球 《当代医学》2012,(31):133-134
目的改良神经外科患者四肢微小血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由1名护士按照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独立进行操作;观察组由2名护士配合完成,采取低角度,缓慢进针,穿刺后见回血操作者右手固定针翼不动,左手继续绷紧皮肤,而由另1名护士协助将外套管推入静脉,之后,操作者右手退出针芯方法。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52/60)比71.7%(43/60),P<0.05]。结论改良双人配合方法可提高神经外科患者四肢微小血管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材料与方法1 材 料 采用美国 B- 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2 2~ 2 4 G号 ,宽 4cm的 3L医用透明胶贴。穿刺部位选大隐、前臂手背及头皮静脉。2 方 法2 .1 消毒及穿刺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 ,直径 8cm,松动外套管。操作者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血管 ,右手拇指、食中指握住套管针回血针管腔两侧 ,采用 1 5~ 30 0 角 ,在血管上方进针 ,见回血后 ,分甲、乙两组方法置管。2 .2 甲组常规置管法 见回血后 ,压低套管针角度约 5~ 1 50 ,继续进针 0 .2 cm,左手拇食指固定外套管 ,余指握拳状 ,待右手退针芯 0 .2 cm后 ,将套管全部置入。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0例患儿,按需要留置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方法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方法,改良组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结果 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51例,成功率为85.3%,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有56例,成功率93.3%.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比传统的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的方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孙艳平  王雅丽  黄颖 《医学争鸣》2003,24(17):1600-1600
0 引言 静脉留置针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又方便了及时给药 ,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因此 ,临床应用越来越普及 .但是 ,不同类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不同 ,我们根据临床穿刺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注意要点 .1 失败原因1.1 直型 常见失败原因为持针方式错误 ,见回血后未放低角度继续进针穿破血管 ,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和接肝素帽时回血溢出过多等 .1.2 Y型 (头皮针式 ) 常见失败原因为进针困难 (反持双翼 ,没有将翼夹紧、只持单翼进针 ,松动针芯时将针芯拉出与外套管平行和外套管盖住钢针斜面一半 ) ;刺破血管 (进针速度过快而未及时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不同送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方法 在儿科输液患者采用BD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观察120例次,按双手法送管和单手法送管两种不同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60例次见回血后不再进入血管,松开左手,用左手拇指、示指夹持Y型软管跟部,将外套管缓慢推入血管的同时右手拇指、示指退针芯,边送软管边退针芯,至完全退出针芯后固定;B组60例次见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角度10-15°,顺血管方向在将穿刺针推入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将针芯全部撤出,固定.结果 显示2组成功率分别为83.3%、95.0%,B组穿刺成功率更高,即单手法送管明显高于双手送管法(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危重病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危重病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 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液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用通液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打开输液管开关通液体送软管进血管,自然退出针芯”的改进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法置管“见回血进针1mm,边送软管边退针芯或采用先退针芯少许,再将软管并针芯送入血管然后抽出针芯”的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8%,高于对照组的64%(P〈0.01)。结论通液法置管在危重病患儿头皮静脉置管中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早为危重病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送管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退出针芯3~4㎜后,左手仍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皮肤,右手平稳送外套管及针芯至血管再取出针芯;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2mm,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静脉套管针与深静脉置管是临床上用于病情危重、变化快的患者补液、改善体液灌流情况、纠正电解质紊乱最常用的静脉保留液路的方法。我们对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穿刺静脉套管针留置的 5 8例 ,实施深静脉置管的 49例 ,并对留置效果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穿刺及保留方法1.1 静脉套管针穿刺时一般选用粗直、位置暴露的大静脉(如大隐静脉 )。常规消毒 ,扎止血带 ,持套管针两翼 ,绷紧皮肤 ,呈 15~ 30°进针 ,见回血后将针芯轻缓抽出 ,固定两翼 ,按压穿刺点上方 6~ 8cm处 ,连接备好的输液器 (或接三通管后再连接输液器 ) ,专用敷料贴固定套管针…  相似文献   

12.
黄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109-110
目的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54例患不同疾病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右手持针座固定针芯,保持针芯角度不变,左手持Y形接口顺静脉导管送入血管”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见回血后左手依然紧绷皮肤不动,右手拇指抵住Y形接口,中指向后推出针翼约0.5cm后,持针座将导管送入血管”的改进方法。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方法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院开展对手术病人以静脉留置针替代普通静脉输液器 ,收到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技术要领根据不同年龄、手术而选择合适的静脉。1头静脉穿刺 :操作时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见到回血后退针芯至外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管 ,固定好套管。2大隐静脉穿刺 :病人取仰卧位 ,两腿平放稍外展在内踝处选择穿刺点 ,与皮肤呈 1 5~ 30度角直刺血管 ,其他操作与上述相同。2 运用体会2 .1 静脉留置针在术中的运用 使用静脉留置针 ,便于手术体位的选择 ,减少了病人由于肢体屈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件80例,改进组80例.传统组采用见回血后助手绷紧皮肤,操作者左手与右手配合一退一进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改进组采用见回血后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不动,右手食指固定针芯,拇指将外地管送入血管的方法.结果 改进的方法提高了静脉留罟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 ,而且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 ,临床已广泛应用。然而 ,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 ,在静脉留置针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1 穿刺部位与方法1.1 皮下静脉穿刺 操作时手持套管针与皮肤呈 15°~ 30°直刺血管 ,见到回血后退针芯至外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连接输液管 ,固定好套管。1.2 颈外静脉…  相似文献   

16.
陈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1,(8):1323-132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降低输液瓶、升高调节器、反折输液管、改进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结果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留置针传统输液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而使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结论采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法更适用于较细的塌陷的血管患者的治疗和抢救。  相似文献   

17.
黎云 《吉林医学》2011,(5):1025-1025
颈外静脉压较四肢静脉压低,留置针进入其中也可以无回血,继续穿刺易穿透静脉。而在留置针后接一注射器,可边进针边回抽,能及时发现针是否已进入血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成功后先调整患者舒适体位及调整针头至输液通畅后再粘贴膜,大大减少患者不适感及输液故障率。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目前已部分应用于临床 ,它使用安全方便 ,避免反复穿刺 ,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好评 ,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溢血需随时进行抢救 ,且需持续静脉点滴药物的患者实用性更大。我院应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在心脑血管病房的应用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使用方法选择适宜血管 ,常规皮肤消毒 ,操作者拇指与食指捏紧留置针针翼 ,使针尖与皮肤呈 15°~ 30°角从血管正上方进针 ,速度要慢 ,见回血后再进少许 ,退针芯至套管内 ,再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固定好针翼 ,把输液器接好即…  相似文献   

19.
吕雅萍  王清华  苏秋妹 《海南医学》2011,22(23):151-152
目的 对比两种穿刺方法在PICC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分析.方法 将80例经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直接持穿刺针穿刺,见回血降低角度顺血管方向再进针0.5 cm,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实验组38例,持5ml注射器接上穿刺针穿刺,一边穿刺一边回抽,有回血降低角度顺血管方向再进针0.5 cm,再次回...  相似文献   

20.
李志敏  刘金凤 《吉林医学》2013,(20):4173-4174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2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针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负压进针法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回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负压进针法可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