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转移特性,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在其基因及分子水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探讨其侵袭转移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特性独特,其肿瘤细胞嗜神经侵袭是临床手术切除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嗜神经侵袭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7,(4):298-301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生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嗜神经侵袭的关系。结果 M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2.9%(29/35),在正常涎腺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2/2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是否发生嗜神经侵袭有关(P<0.05)。结论 MK蛋白可能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嗜神经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Dermo-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Derm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rmo-1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20例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结果 Dermo-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Dermo-1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嗜神经侵袭、术后复发及远位转移有关(P〈0.05)。结论 Dermo-1蛋白表达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分化调节、嗜神经侵袭及远位转移有关系,检测Dermo-1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特性独特,其肿瘤细胞嗜神经侵袭是临床手术切除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嗜神经侵袭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期望建立一种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通过将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与小鼠背根神经节在基质胶中进行共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双染动态观察肿瘤细胞与神经轴突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通过对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体外模型的观察,发现嗜神经侵袭过程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与神经之间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的腺样囊性癌一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能够模拟癌细胞嗜神经侵袭的发生过程,对于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腺样囊性癌在不同部位嗜神经侵袭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和条件。方法: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癌Acc—M细胞系接种于裸鼠臀部肌肉内及面后部皮下,分别于接种后7d,10d,16d,20d,28d 36d及动物自行死亡时用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及面神经受肿瘤侵袭的对比情况,并同时观察肺转移情况。结果:面神经组荷瘤率为82.1%,神经侵袭率为17、9%,.未发现功能障碍:而坐骨神经组荷瘤率为71、4%,神经侵袭率为53.6%,出现功能障碍率10.7%,均未见肺转移。结论:该模型是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良好模型,为研究嗜神经侵袭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李芷  陈伟 《口腔医学研究》2023,(12):1042-1045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分泌腺恶性肿瘤,最好发于涎腺。它具有嗜神经侵袭和早期血行转移的特征,这是其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腺样囊性癌的发展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Notch通路成员有望作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指标和药物靶点。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调控作用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高转移特性,虽然生长缓慢,但其侵袭性强,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ACC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探讨SACC发生发展、侵袭和远处转移的机制,启发临床治疗新思路。本文就SACC中EMT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雪旺细胞标志物S100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腺样囊性癌和18例粘液表皮样癌标本,分别进行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能力明显高于粘液表皮样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S100在绝大多数腺样囊性癌中均有表达,而在粘液表皮样癌中则没有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腺样囊性癌细胞发生了雪旺细胞分化进而侵袭神经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特性与生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腺样囊性癌具有两大生物学特性,即嗜神经侵袭和肺高转移特性。这两大生物学特性直接影响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和预后,因而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腺样囊性癌对于放疗、化疗均不敏感,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治疗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探索将生物治疗运用于腺样囊性癌,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神经营养因子-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腺的导管细胞表达为阳性 ;在腺泡细胞癌为阴性 ;在ACC病例中的阳性率为 93 .8% ( 3 0 /3 2 )。按病理学表现分组时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NT -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 (P <0 .0 5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大部分切片中神经束普遍较相应的正常腮腺组织或腺泡细胞癌密集 ,且有 4例ACC可见沿神经周分布的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远离神经者。结论 :NT -3可能作为ACC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标志。ACC中NT -3表达的增强可能是促进其嗜神经侵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XCL12/CXCR4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基因水平上,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人施万细胞(human Schwanncell,HSC)和涎腺腺样囊性癌ACC-3细胞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C和ACC-3细胞膜上CXCR4的表达。应用ELISA检测HSC培养上清液中CXCL12的表达。应用趋化实验观察HSC培养上清液对ACC-3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HSC中CXCL12基因有较高的表达,而ACC-3细胞中表达量极少;HSC和ACC-3细胞中CXCR4基因均有表达。HSC和ACC-3细胞膜上CXCR4蛋白均有表达;HSC培养上清液中CXCL12蛋白的质量浓度约为(403.4±16.4)~(785.3±32.3)pg/mL;HSC培养上清液能够对ACC-3细胞产生趋化作用,应用CXCR4单克隆抗体或CXCR4受体激活拮抗剂AMD3100能明显抑制这种作用。结论:CXCL12/CXCR4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4.
腺样囊性癌的嗜神经侵袭特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下面就神经和上皮相互作用,即肿瘤细胞与神经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机制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病变部位、治疗方法、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神经及周围组织侵犯、手术切缘等临床资料,通过随访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入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总复发率为46.9%,远处转移率为3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周围组织侵犯、手术切缘是否干净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型、周围组织侵犯是影响术后复发,手术切缘是影响术后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病理分型、手术切缘是术后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因此对有高危险复发或转移因素的患者尽量做到手术切缘干净并定期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Leu-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Leu-7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 例ACC,3例正常腮腺,3例正常颌下腺,3例正常舌下腺,5例肌上皮瘤及5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标本组织切片中的Leu-7进行检测.结果 28例ACC中的嗜神经侵袭率为85.6%(24/28),Leu-7阳性率为96.4%(27/28), Leu-7的表达在正常大涎腺的导管细胞及其周围肌上皮细胞为阳性,在肌上皮瘤的阳性率为80.0%(4/5),而在腺泡细胞癌内均为阴性.结论腺样囊性癌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发生雪旺细胞分化进而侵袭神经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许旺细胞标记物胶原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肌上皮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d-S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GFAP、α-SMA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GFAP蛋白与α-SMA蛋白在A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ACC组织中,GFAP蛋白与α-SMA蛋白均有表达,二者在同一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胞质中共表达。结论 ACC中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发生许旺细胞分化并侵袭神经可能是ACC嗜神经侵袭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ome malignant salivary gland tumors are known for their propensity to exhibit perineural invasion and vascular metastases.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alterations in the expression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are involved in these processe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 HCAM (CD44), 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PECAM-1), and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in normal salivary gland tissues and selected salivary gland malignancies, especiall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yCa) and 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PMLG), were determ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istologically demonstrated perineural invasion, vascular invasion, and tumor recurrence/patient death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NCAM, HCAM, and ICAM-1 were often found to be expressed by neoplastic cells, but no correlation to perineural invasion, tumor behavior, or patient prognosis was found. PECAM-1 was rarely and only focally expressed in three tumors, all of which were related to tumor metastases and patient death. CONCLUSIONS: Immunohistochemical demonstration of NCAM, HCAM, and ICAM-1 is not related to perineural invasion or tumor behavior. PECAM-1 expression was related to vascular invasion and poor patient prognosis in three cases.  相似文献   

19.
神经生长因子对雪旺氏细胞趋化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雪旺氏细胞趋化移动中的作用,并探讨腺样囊性癌的侵袭机制。方法:将雪旺氏细胞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室,下室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空白对照组下室中无神经生长因子,于孵箱中孵育10h后计数移动到下室的雪旺氏细胞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神经生长因子组移动到下室的雪旺氏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雪旺氏细胞趋化移动,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性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