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钢丝固定髁突囊内骨折,恢复下颌骨升支的高度及牙齿咬合关系。方法:利用钢丝切开内固定髁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寻找到骨折断端,分别于两断端对位标记处用高速动力手机钻孔,用杭州奥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的钢丝穿过,结扎固定,见骨折线对位良好。关节盘对位缝合于髁突表面,术后7 d拍摄曲面断层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结果:髁突囊内骨折用钢丝固定,手术入路简单,对关节盘的损伤小,术后牙齿咬合关系良好。结论:髁突囊内骨折采用钢丝固定,能减少术中对关节盘的损伤,术后防止关节粘连,降低术后关节强直的发生率,可以很好地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及形态,恢复咬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4):313-316
<正>髁突骨折是下颌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1],据统计,髁突骨折的发病率为下颌骨骨折的 25%~52%,儿童占 40%~60%[2~3] ,其中囊内骨折占全部的22%~36%[4]。髁突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一部分,其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左右关节关系密切,骨折后势必对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目前髁突囊内骨折趋向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何种方式固定囊内骨折并且减少由其引起的并发症成了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现就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方式的选择作一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薛廷亮 《中原医刊》2009,(18):54-55
目的观察钛板、钛钉进行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应用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手术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恢复良好,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效果良好,同时也应积极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不同固定方法在单侧髁状突骨折固定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1984/2003单侧髁状突骨折患者184例病例资料,利用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maxillofacialinjury severity score,MISS)系统将患者伤情分成轻度(≤20分)、中度(≤40分)、重度(>40分)3层,并将各层分成不锈钢丝固定组、克氏针固定组、接骨板固定组,分别通过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并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4例患者术后颌间牵引时间接骨板固定组在轻、中、重度伤情中分别为5.3,7.7,15.3 d,均短于不锈钢丝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P<0.05);重度伤情中接骨板固定组的升支高度恢复要优于克氏针固定组(P<0.05);中、重度伤情中咬合关系正常率最高的是接骨板固定组,均优于不锈钢丝固定组(P<0.05).结论:接骨板固定组术后颌间牵引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两组,在咬合关系上优于不锈钢丝固定组,在升支高度的恢复上优于克氏针固定组.  相似文献   

6.
髁状突区域是下颌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保守治疗主要是在磨牙上放垫后行颌间牵引 ,而手术方法多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我科 1998— 2 0 0 1年对 1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5例中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18~ 70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9例 ,打击伤 4例 ,跌落伤 1例。损伤情况 :15例中左侧髁状突 9例 ,右侧 6例 ,并发正中骨折 4例 ,对侧颏孔区骨折 2例 ,对侧下颌角骨折 1例。 15例患者均有因后牙早接触而致的前牙开 ,张口困难 ,…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法治疗髁突骨折,观察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4例选择后下颌下切口,3例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骨折断端复位后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检查髁突复位良好。3个月复查张口度28~32 mm,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可达到解剖式复位,固位效果可靠,短期内可行使下颌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骨折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股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逆行带锁髓内钉(GSH)16例,动力加压螺丝钉(DCS)20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两组病例的优良率分别为90.00%、93.75%,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GSH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DCS组明显减少(P均<0.01);切口长度也明显缩小(P<0.01)。结论手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结果。逆行带锁髓内针和股骨髁钢板固定在临床应用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状突矢状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住的45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采用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传统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23例患者设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  相似文献   

10.
李庆华  郭骏   《四川医学》2018,39(6):610-615
目的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曲安奈德局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然后实验组用关节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则观察其自然愈合。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颞下颌关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颞下颌关节中VEGF、OCN、OPN和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于关节腔内可有效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抑制新骨过度修复是预防关节强直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翼外肌-髁状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功能评价.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30°~45°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颌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随诊复查,内容为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面型双侧对称,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有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一周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患者,进行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体会@崔永峰$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口腔科!江西上饶334000 @张勋怀$广东省边防局第六支队卫生队口腔科!广东广州5100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外肌-髁状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功能评价。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300。450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a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颁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状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随诊复查,内容为: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面型双侧对称,张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有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一周颁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患者,进行翼外肌-髁状突骨折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髁突颈部骨折后,髁突骨折近心骨段常受翼外肌牵拉发生前内方移位或脱位,出现错He、疼痛、下颌运动障碍及张口偏斜等临床症状。采用切开解剖复位和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突颈部骨折以恢复面容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笔者总结手术治疗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股骨髁上骨折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股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取6副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远端骨折(AO分类的A1型),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顺行交锁髓内钉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劣.应用股骨股骨动力髁螺钉治疗28例患者.骨折按AO/ASIF分类A1 5例、A2 6例、A3 17例.结果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DCS固定方法最佳,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股骨远端骨折刚度较差(P<0.01).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平均手术时间92min,平均出血量400 ml,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月(平均4.7月),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优良27例(93%),可2例.结论股骨动力髁螺钉可有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股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取6副尸体股骨标本,制成股骨远端骨折(AO分类的A1型),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顺行交锁髓内钉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实验应力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劣。应用股骨股骨动力髁螺钉治疗28例患者。骨折按AO/ASIF分类:A15例、A26例、A317例。结果: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DCS固定方法最佳,而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股骨远端骨折刚度较差(P〈0.01)。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平均手术时间92min,平均出血量400ml,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月(平均4.7月),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优良27例(93%),可2例。结论:股骨动力髁螺钉可有效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便、直观、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比较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骨科中心2008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PFNA内固定组42例,LCP内固定组41例.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随访17 ~33个月(平均23个月)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PFNA组较LCP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较LCP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和PFNA均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相对而言PFNA更加适合老年人群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在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中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技巧,并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该手术指征的下颌骨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21例(27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24侧应用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3侧行髁状突骨碎片取出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4个月,21例患者均无面瘫、涎漏、螺钉松动发生,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满意;3例患者因一侧行骨碎片取出术只做了单侧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7侧术后关节头有影像学错位畸形及骨质轻度吸收,但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拉力螺钉可用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在恢复下颌升支高度及关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可吸收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及可吸收缝线治疗成人肱骨内上髁骨折30例。结果:本组3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13.1个月,根据手外科分会肘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93.3%。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内上髁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无毒无害,无需2次手术取出,在骨折端面产生自动加压作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加强固定,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对65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结果65例患者中60例伤口I期愈合,语言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占92.3%;4例咬合关系欠佳,经临床颌间牵引,2周后恢复正常,占6.2%;1例出现钛板松脱。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确切,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