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对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福利水平及社会总福利水平的影响,并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患者药品福利水平长期稳定地提高给出建议。方法:从药品市场经济剩余出发,结合效用理论对各方福利变化进行推理。结果: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改变了供需双方力量对比,对药品市场经济剩余进行了再分配。结论: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以来,患者福利水平提高;药品行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单个药企的福利水平增减不一;社会总福利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药品带量采购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从药品集中采购基本情况、带量采购试点药品范围和品种、企业资质认定、中标企业确定、药品配送和药款结算六个方面对上海市药品带量采购做法进行梳理总结,分析认为上海市真正实现了药品带量采购,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设立药品采购专用账户、预付药品采购货款、加强平台服务和监管能力,有效保障带量采购机制运行。由此得出以下启示与建议:事权统一的职能部门是实现药品带量采购的重要保障,技术手段和平台建设是实现药品带量采购的基础条件,经济技术标的设置应当关注通用名药品个体属性,推进三医联动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带量采购药品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相关数据变化,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政策实施效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仿制药充分发挥了对原研药的替代作用,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促进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带量采购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药品流通领域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实现药品供需关系下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带量采购与科斯定理密切相关,药品作为准公共物品,采购的效率性得到极大改善。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深入执行,应进一步完善采购机制,加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高药品质量稳定性,实现药品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的合理转化,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部门间联动效应,优化供需关系,完善市场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4.
明确药品带量采购的核心要素及相关理论,深入分析和比较我国实施的3批药品集中采购的相关政策,厘清我国药品带量采购模式的演进历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优化我国医药采购制度、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俞丹丽 《医疗装备》2022,(17):59-62
浙江省从2020年开始实施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该研究通过对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主要做法、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提出了对浙江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若干思考,以期为浙江省及其他地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从2001年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到今天,这项制度已经实行近18年。2018年5月,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后,密集调研了多地的医改政策。在众多地方实践中,上海市的药品招标采购政策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提出探索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此次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上海做法。相比此前的政府采购,带量采购有  相似文献   

7.
摘 要 为缓解抗癌药品的短缺情况,减轻癌症患者的购药压力和经济负担。文章基于抗癌药品视角,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药品带量采购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双重政策的实施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发现癌症患者、政府、医院和仿制生产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力性、紧迫性、损益及立场均有所不同。针对政府、医院、仿制药生产企业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探索药品合理的定价机制和采购数量、及时公开信息、构建多国联盟的仿制药信息平台、严格监督市场;医院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深化改革、探索激励机制;仿制药生产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加强人才储备、注重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生产企业是否中选及中选价格的影响因素,探讨带量采购政策效果及是否仍有提升空间。方法:选取第二批至第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品种进行分析,以中选企业是否中选以及价格降幅为因变量,企业特征和竞争因素相关指标为自变量,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药品价格降幅及是否中选的影响因素,并控制潜在的选择偏倚。结果:原研企业相较于仿制药企业中选概率更低,但是一旦中选其价格降幅相较于仿制药企业高41%;市场份额较小企业相较于原有市场份额较高企业(>50%)中选概率更大,但价格降幅低7%;具备原料药生产加工资质的企业更易中选,但是价格降幅相较于不具备相关资质企业没有显著差异;潜在竞争者数量每增加1%,中选价格降幅增加0.26个百分点,企业中选概率也更低。结论:药品带量采购可以有效促进原研药产生“专利悬崖”现象,理顺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具备原料药生产加工资质的企业体现出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时,在规则设计中可以进一步突出保障供应在中标规则中的重要性、制定动态触发机制或者尝试建立组合投标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降低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9.
正"实行药品省级招标采购后,各地都说比较原来的国家定价下降了四五成。但是行内人士认为,这只是从‘天花板价’压缩到‘斩首价’,药品价格离‘地板价’还差得远呢。"一位医改专家评价说。2014年4月,安徽省设计推出了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由各地市组织采购班子,"以量换价",使得各地的药品平均价格又下降了约15%,为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铺平了道路。从省级招标到带量采购,安徽省是国内较早实行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相似文献   

10.
探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卫生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总结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8条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评价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效果.建议从确保质量、供应、使用和回款4个方面,对药品带量采购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中选结果数据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效果,以完善后续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方法 利用韦唐政策评估模式中的目标模式,依据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目标,构建效果评估体系,以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效果。结果 根据韦唐政策评估模式中的目标模式评估,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66.60%,带量比例超90.00%,价差普遍控制在2倍左右,关联中选情况少,企业分量增幅与报价及需求量的相关性符合预期,91.67%企业直接或复活中选,88.32%的分量具有延续性,至少56.87%的跨类别分量较为合理,因此基本实现了政策目标,但也出现了少数组别中选价差较大、伴随服务报价价差较大以及对医疗机构高价偏好的行为缺乏应对措施等问题。结论 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基本实现了降低耗材价格、挤压灰色空间、稳定价差、保证企业参与积极性、提高临床选择性、稳定临床供给和使用、优质产品临床替代的政策目标。建议:优化价差控制机制,减少异常中选价的出现;细化伴随服务报价规则,优化价格形成机制;避免医疗机构选择高价产品的倾向对集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创新性提出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新模式——企业全产品带量采购。与单品种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相比,企业全产品带量采购具有降价幅度温和、谈判效率更高、谈判产品限制较少等特点,为医用耗材价格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及各类构成费用的影响。方法 基于研究医院的9 852份糖尿病患者病案首页数据,整理患者基本信息、医疗服务利用信息及各项医疗费用信息,综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确实能够降低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药品费用(t=-2.27,P<0.05),但是对住院总费用、医疗服务性费用影响不显著。OLS回归低估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对患者检查化验耗材费用的增费效应(t=2.26,P<0.05)。结论在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有序扩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系统推动医药领域集约式改革,持续放大改革红利,实现患者总体医疗负担减轻,让政策福利遍及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某地三家不同规模医疗机构连续4年的药品采购情况和典型药企连续4年的四费构成情况,综合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医院和药企的影响。方法 以三家医院2018年一季度—2021年一季度的药品采购数据为基础,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医院药品成本的变化情况。以药企连续4年的财报为基础,分析药企四费的占比及变化趋势。结果 各医院连续5个季度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金额逐季递增,采购成本下降显著。药企的研发费占比呈上升趋势,销售费占比呈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医疗机构的绩效,也促进了相关企业提升其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剖析新时期药品带量采购内在机制,发现政策落实的困难和关键点。方法:利用RACI模型分析带量采购各环节和流程的参与者和相关方承担的角色及责任。结果:新时期带量采购机制设计中,角色分配和责任划分较为清晰和合理,但部分环节涉及角色较多。结论:为保障带量采购政策得到充分落实,需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政策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于药品利用与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2019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了集采品种和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的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变化。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后,与未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相比,实施试点政策或部分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集中采购试点品种的标化价格下降72.2%,标化采购量增加16.9%,采购费用下降55.3%,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均为P<0.01)。尚未发现集采品种的采购向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转移的证据。结论:药品带量集采政策有利于药品支出的控制和用药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必要扩大药品带量集采的覆盖面,尽快将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各省(区、市)前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首年采购完成情况,为更好地执行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首年采购数据,对比分析前四批带量采购药品的约定采购量完成率和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结果:随着带量采购批次的增加,医疗机构报量趋于准确且完成率的季度波动幅度逐步缩小,中选产品采购占比维持在80%左右且逐季递增。结论:前四批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后续需完善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准确报量;实时对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防止滥用非中选产品;关注非正常中选价格,消除可能的寻租空间;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过评仿制药的真实世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政策从利益集团形成期到博弈期的全过程,剖析各利益集团结构特征、政策诉求与互动机制,对政策变化后的利益团体博弈及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利益团体间的矛盾点,提出矛盾调和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集中带量采购对公立医疗机构约定采购周期及续约期药品采购的影响,以期为政策协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两干预点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7个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量、采购金额及日均费用的变化特征。结果:集中带量采购品种中原研药、未过评仿制药试点期采购量及其占比水平变化均为下降(P< 0.05)。集中带量采购品种中原研药(β2=-0.58,P=0.043)、过评仿制药(β2=-3.18,P<0.001)、未过评仿制药(β2=5.83, P<0.001)试点期日均费用水平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替代品种中过评仿制药在试点期政策干预后采购量(β3=19.69, P=0.025)及采购量占比均呈上升趋势,但在续约期政策干预后采购量及采购量占比均呈下降趋势。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及免疫用药试点期采购量水平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药品使用监测和合理用药管理,制定并完善挂网采购审核、价格监测、医保支付标准调整等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自2018年药品4+7带量采购试点至2020年第二批带量采购完成招标以来的政策,探讨政府和药企应如何应对,并对政策完善及我国药企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通过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推进与深化进程中3次招标采购对我国药企的动态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医药产业在成本控制及创新研发等方面深受该政策的影响,有利于推进采购流程科学化、一致性评价与新药研发。结论:该政策促使加快药企内部结构调整与转型,对建立与落实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医药领域法律法规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