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11个边境口岸蜱的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蜱。〔结果〕在黑龙江省11个边境口岸采获蜱3926只,计3属4种。林缘的优势种群为森林革蜱(95.9%);针阔混交林为全沟硬蜱(46.1%)和森林革蜱(31.8%)。不同口岸的蜱种组成有所不同。绥芬河口岸蜱密度指数最高(93.1%只/人工小时)。不同生境蜱密度指数有所不同。4种蜱的雌雄比:日本血蜱2.7:1,森林革蜱1.7:1,嗜群血蜱1.3:1,全沟硬蜱1.1:1。〔结论〕本次调查为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地区的蜱种群组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七个口岸蜱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摸清边境口岸蜱的种类,为预防蜱传疾病由国境传入传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对7个口岸不同生境的蜱进行调查。结果 经180人工小时的调查,获蜱6554只,隶属1科3属4种。不同生境4种蜱均有分布,但优势种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安徽口岸地区蜱的种类、分布、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2018—2019年,在安徽省7个口岸的不同生境,用布旗法采集野外的游离蜱,用宿主体表捕捉法收集寄生蜱。对采集的蜱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蜱1890只,其中游离蜱1 866只、寄生蜱24只。经鉴定隶属于2属2种,分别为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粒形硬蜱(Ixodes granulatus),其中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99.21%。自然生境中蜱密度从高到低的口岸依次为合肥新桥机场、池州口岸、黄山机场、芜湖口岸、马鞍山口岸、铜陵口岸、安庆口岸,密度分别为10.08、5.00、4.01、3.49、2.99、0.35、0只/人工小时。羊的带蜱率为42.86%,野鼠的带蜱率为15.38%。5、6月及9月为蜱数量高峰期。结论安徽口岸地区优势蜱为长角血蜱,除安庆口岸外,其他口岸自然生境中均有蜱的滋生,密度不一,应重视蜱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边境口岸蚊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掌握云南边境口岸的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 ,为边境检疫服务。方法 采用抽样方法 ,以采集幼虫为主。结果 共采获蚊类标本 170 0 0余只 ,经鉴定 ,隶属 3亚科 12属 18亚属 97种 (亚种 )。结论 云南边境口岸蚊虫种类复杂 ,近代有媒介蚊虫输入。加强边境口岸的蚊虫检验检疫 ,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内蒙古主要陆地边境口岸地区蜱的种群分布、构成和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和宿主体上搜法采集蜱标本,PCR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在被调查的策克、满都拉、满洲里3个口岸地区共采集蜱1313只,隶属于1科4属7种.草原革蜱在3个口岸均有分布,策克口岸获蜱占69.08%、蜱种多(6种)、短小扇头蜱为该口岸的优势种占74.86%.3个口岸地区共检测出5种蜱传疾病病原体,其中贝氏斯柯氏体仅在策克检出;平均感染率依次为莱姆病螺旋体15.08%、人巴贝西原虫3.35%、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8%、贝氏斯柯氏体1.07%、埃立克体0.99%.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在上述3个口岸地区均较高,分别为13.56%、22.88%、5.00%,且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巴贝两原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莱姆病螺旋体等5种蜱媒病原在策克、满都拉、满洲里口岸地区有不同程度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2013-2014年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PCR检测蜱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立克次体、贝纳柯克斯体、巴通体5种病原体。结果检测发现伯氏疏螺旋体2例、立克次体28例、巴通体6例。其中立克次体是长白口岸地区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蜱传病原体。结论中朝边境长白口岸蜱类携带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巴通体等病原体,为蜱传疾病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参加了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俄罗斯阿穆尔州联邦消费者权益和人的安全保护监督局及哈巴罗夫斯克鼠疫防治站、联邦国家机关阿穆尔州卫生防疫中心联合开展的《中俄边境鼠携带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和比较研究》科研课题联合监测组的野外调查工作。中俄边境口岸鼠及蜱类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存在异同,将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为大家在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蚊种分布及其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蚊虫并收集相关文献。结果在黑龙江省中俄边境6个口岸采获蚊虫15 300只,计4属36种,其中长白山亚区(3市县)分布32种,大兴安岭亚区(3市县)分布27种。6个口岸的蚊种分布分别为:饶河28种,黑河21种,萝北20种,漠河20种,绥芬河13种,逊克10种。优势种群是刺扰伊蚊(88.7%)。不同生境、场所的蚊种组成有所不同。刺螫伊蚊是5月的优势种群,刺扰伊蚊是6-9月的优势种群。结论为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蚊类本底、蚊媒病和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绥芬河边境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诱虫灯法采集吸血蠓,收集相关文献。结果 2007-2009年在绥芬河边境口岸采获吸血蠓14923只,计1属17种,其中端斑库蠓、哈尔巴岭库蠓、新替库蠓、暗藏库蠓、西伯利亚库蠓为绥芬河口岸首次记录的蠓种。优势种为兴安库蠓(87.8%)。阔叶林缘的优势种是兴安库蠓(93.6%);牛舍的优势种是兴安库蠓(38.8%),新替库蠓(28.9%)和刺螫库蠓(27.4%)。不同月份的蠓种组成有所不同。兴安库蠓在6月上半月至9月上半月有活动,在6月上半月(11872)和8月下半月(158)出现2次高峰。结论为黑龙江省绥芬河边境口岸吸血蠓本底、生态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吸血蠓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吸血蠓;并收集相关文献。〔结果〕2007—2009年在黑龙江省中俄边境6个口岸采获吸血蠓2123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1属19种,其中新发现了逊克库蠓新种(Culicoides xunkerensis sp.nov.),哈尔巴岭库蠓为黑龙江省新纪录。长白山亚区(3口岸)分布37种、大兴安岭亚区(3口岸)分布26种。所调查的黑龙江省6个口岸吸血蠓的分布分别为:饶河35种、黑河24种、萝北20种、绥芬河17种、逊克12种(均为该县首次记录)、漠河8种。优势种群为兴安库蠓(占66.2%)。不同口岸、生境场所、月份的蠓种组成有所不同。〔结论〕为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吸血蠓本底、生态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中蒙边境蜱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对2010年中蒙联合监测小组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地区采集的162只亚东璃眼蜱进行病原体检测。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蜱标本中的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的伯氏疏螺旋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5例伯氏疏螺旋体、3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16例贝氏柯克斯体,检出率分别为3.7%、2.2%和11.9%,并发现2例伯氏疏螺旋体和贝氏柯克斯体复合感染的情况。结论中蒙边境地区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黑龙江口岸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对莱姆病的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病学方法,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从传染源方面看,口岸两国均有传染源存在,且发病率较高;从传播途径来看,黑龙江省莱姆病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鼠,经火车、汽车、船只传入境内;从预防方面看,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法规和条例以利于发现和处理传染源,但公众认知程度不高,为此病的防治带来一定困难。结论:各口岸应做好联防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检验检疫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出入境交通工具的鼠媒控制工作;各口岸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黑龙江黑河口岸鼠类及蜱类携带巴尔通体的情况。方法利用布旗法和夹夜法捕获蜱类及鼠类样本,其中捕获蜱类样本640只,鼠类样本8只,对样本进行处理后,利用PCR方法检测巴尔通体,获得的阳性样本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结果在蜱类检测中,仅在森林革蜱中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数为22只,在森林革蜱中的感染率为3.77%(22/583);在鼠类检测中,仅在黑线姬鼠中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率为33.33%(2/6)。结论黑龙江黑河口岸存在鼠类及蜱类携带巴尔通体的情况,提示应重点关注巴尔通体感染,并开展鼠类及蜱类携带巴尔通体的常态化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宁波口岸蜱的种群特征和莱姆病病原携带情况。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蜱,用PCR法检测蜱类中携带的莱姆病DNA片段。结果采集蜱872只,隶属于1科3属3种,分别为中华硬蜱、长角血蜱、镰形扇头蜱,其中长角血蜱占97.36%,为优势种;3-9月均可捕获蜱,3-6月为高峰期,7月下旬种群数量开始急剧减少;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检测均呈阴性。结论查清宁波口岸蜱的种群结构,宁波口岸尚无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体外寄生虫寄生情况,为防止鼠传疾病由口岸传人传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iton氏夹日法,对黑龙江省中俄边境绥芬河等7个口岸边境地区的山林、农田、草原、口岸等不同生境进行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革螨的调查。[结果]共布放鼠夹6904夹次捕获鼠类773只,隶属2目4科10属12种;采集体外寄生蚤443只、革螨931只。[结论]摸清了该边境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体外寄生虫情况,为今后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中国逊克和俄罗斯波亚尔科沃边境蜱的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人工布旗小时法采集蜱。结果 2012年3-9月在逊克和波亚尔科沃采获蜱1 804只,计3属4种(森林革蜱、全沟硬蜱、嗜群血蜱、日本血蜱)。优势种群为森林革蜱,其中逊克占95.57%,波亚尔科沃占90.87%。不同月份的蜱种构成有所不同。逊克蜱的活动季节在4月上半月至9月上半月(165 d),波亚尔科沃蜱的活动季节在4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150 d)。逊克和波亚尔科沃的森林革蜱在整个活动季节均出现1次高峰,分别在4月下半月和5月上半月。结论本次监测为中国逊克和俄罗斯波亚尔科沃蜱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蜱与疾病和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二连浩特羊寄生蜱种类及蜱携带病原情况。方法对蜱进行形态学种类鉴定,然后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使用PCR技术对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羊寄生蜱439只,包括亚东璃眼蜱、森林革蜱、草原血蜱。从森林革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例,检出率为0.227 8%,其他病原未检出。结论在二连浩特口岸地区蜱种中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抚远口岸蜱类监测数据,掌握口岸蜱类种属构成、季节消长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为抚远口岸蜱类防制及蜱传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9—2021年4-9月,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蜱,种类鉴定后检测7种病原体核酸。结果 共采获蜱类351只,计1科3属4种,分别是日本血蜱、嗜群血蜱、全沟硬蜱、森林革蜱。检出3种病原体,其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率最高,为16.81%;日本血蜱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最高(66.67%),嗜群血蜱的伯氏疏螺旋体(11.22%)和巴尔通体感染率最高(4.08%)。结论 黑龙江省抚远口岸蜱类携带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等多种病原体,应加强对该地区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珲春边境4个口岸鼠、蚊和蜱的种群构成。方法鼠采用夹夜法、蚊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蜱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结果此次调查珲春口岸共捕获鼠18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3科5属7种,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58.3%,其次为褐家鼠,占33.9%,季节消长为2014年5月密度最高(19.2%),2015年2月最低,为0;捕获蚊虫共1 85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属7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占42.8%,其次为刺扰伊蚊占25.1%,季节消长是8月密度最高,为33.7%;10月最低,为2.0%;采获蜱1 58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属4种,其中森林革蜱为优势种群,占72.0%,其次为全沟硬蜱,占22.5%,季节消长为6月密度最高,为31.2%,9月最低,为10.4%。结论本次调查为珲春边境口岸的鼠、蚊、蜱种群构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黑龙江口岸地区蜱携带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针对黑龙江省5个中俄边境口岸,2014年4-6月采集蜱类样本188份,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5种新发蜱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检测出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阳性样本11例,巴贝西原虫(Babesia)1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101例,巴尔通体(Bartonella)6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10例,感染率分别为5.85%、0.53%、53.7%、3.72%、5.32%。共发现8种病原体,分别是嘎氏疏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巴贝西原虫属(Babesia sp.)、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 sp.)、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结论黑龙江中俄边境存在新发蜱传疾病多样性的特征,提示应重点关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并开展蜱及蜱传疾病的常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