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度近视在年轻人群中越来越常见,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后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因素,其中东亚国家尤甚。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的发展和应用,这种方便、无创、穿透性强的眼底成像技术使我们对高度近视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定量分析方面,OCTA可用于评估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灌注和厚度,以监测近视性黄斑病变的病程和评价眼底手术治疗的效果。定性分析方面,OCTA可以观察近视眼底形态学变化,例如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手术后的解剖复位情况,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VEGF)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mCNV)后的变化。该文就OCTA在高度近视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视是我国常见的眼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度近视会造成视力损伤,也是引起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无创高效的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近视眼底结构及血管的改变,实现对非病理性近视患者眼底改变的监测,并可用于明确病理性近视对眼底结构,尤其是血流灌注的影响。本文旨在对OCTA在近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近视患者眼底改变的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双  李鸿 《重庆医学》2023,(19):3004-3009
异常屈光状态如近视、远视、屈光参差等可导致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并表现出不同的眼底循环系统改变。对不同屈光状态下眼底循环系统改变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异常屈光状态的早期识别、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制订干预措施、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项简单、快速、无创的新型血流成像技术,在眼底疾病的诊疗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其通过扫描血管内红细胞的运动,清晰显示出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密度与组织结构形态,为研究不同屈光状态的眼底循环系统改变提供了可能。该文对OCTA在不同屈光状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不加以干预可致盲。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具有无创、快速、安全、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在不同层面观察和量化分析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变化情况。本文将综述OCT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DR中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糖尿病脉络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神经损伤的应用,了解DR不同的形态学改变,实现对DR的早期筛查、监测及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袁瑞娜  李恒   《四川医学》2023,44(9):981-984
<正>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是一种相对快速且无创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通过扫描血管内运动的红细胞,从而得到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高分辨率图像[1]。OCTA可以通过所得的图像检测定量分析许多微血管参数,包括血流密度、灌注密度和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等,量化分析各层微血管,直接显示病变的部位和深度,因此OCTA在研究多种视网膜疾病和脉络膜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视网膜是AD脑内病变的窗口, 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光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OCTA)的研究显示痴呆期和临床前期AD患者视网膜结构和血管均发生显著改变, 与认知功能、脑组织结构改变等显著相关, 并可预测认知功能的下降, 提示基于OCT/OCTA视网膜结构及血管的改变可为AD早期诊断提供无创、廉价、实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AD基于OCT/OCTA视网膜结构及血管改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评述, 以期为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是眼球主要的血管组织,其在多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已被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增强型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扫描源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应运而生,从手动分割到自动分割和二值化方法的逐渐转变促使了脉络膜的三维重建,增加了脉络膜影像标志物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些标志物提供了对发病机制的更好理解,有助于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并且在未来也可能有助于设计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OCT及OCTA下的脉络膜影像学标志物进行综述,通过这些标志物对健康和疾病中的脉络膜提供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测量单眼低度近视儿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4岁单眼低度近视儿童45例(90眼)临床资料。经1%环喷托酯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将等效球镜度(SE)-3.00 D~-0.50 D纳入近视眼组,SE+0.25 D~<+2.00D纳入非近视眼组。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眼轴(AL)、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R),计算轴率比(AL/CR)。使用海德堡SD-OCT进行黄斑区水平线性扫描并获取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使用OCTA模块获取3 mm×3 mm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通过Image J图形处理软件获取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血管丛(DCP)血流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血流指标与年龄、AL、CR、AL/CR、SFCT的相关性。结果 近视眼组SE和SFCT均小于未近视眼组,而AL和AL/CR均大于未近视眼组,差异...  相似文献   

9.
封亮旗 《吉林医学》2022,(2):497-500
目的:对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估OCTA在ICNV的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经OCT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ICNV患者22例(22眼),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10...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光感受器损伤的视网膜退行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眼底特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减少、血管周围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及视网膜萎缩。目前视网膜血管减少的机制尚不明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是一个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可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各层血管状态,用于评价RP患者的病情。本文主要对RP患者的OCTA表现进行综述,为研究RP的血管变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高效、高分辨率的新型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实时显示视网膜结构及眼底血管的变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群的致盲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地图样萎缩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本文将综述OCTA在临床诊断监测干、湿性AMD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多种眼科疾病或系统疾病会出现视盘及盘周血流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项无创、可重复的眼科成像新技术,可提供高精度盘周血流密度图像。近来,诸多研究报道OCTA在青光眼等眼病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其他系统疾病中的新发现。本文就盘周血流特点、OCTA在各种疾病状态下盘周血流变化中的应用作系统综述,并讨论OCTA的诊疗价值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龚静文  蒋劲  王秋  赵治  方丽华 《浙江医学》2019,41(10):998-1001,1006
目的对比观察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下的成像特点,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OCTA下定性观察CNV血管网的形态特征及周边脉络膜血流情况。方法收集wAMD患者40例40眼,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照相、FFA、SD-OCT和OCTA检查。对比观察wAMD患者的CNV在FFA、SD-OCT和OCTA下检查图像特征,同时在OCTA下定性观察CNV血管网的形态特征及周边脉络膜血流情况。结果在FFA上表现为典型性CNV,SD-OCT以II型CNV为主;OCTA下显示的血流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上,在外网膜层可见黄斑区边界清楚的、团状的高反射信号,CNV血管周围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信号影。在FFA上表现为隐匿性CNV,SD-OCT以I型及混合型CNV为主;而OCTA下显示的血流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布鲁赫膜之间,CNV周围常伴有低密度晕,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且CNV形态在OCTA上比FFA显示得更清晰。在OCTA下根据CNV血管结构及成分,将I型wAMD患者的CNV分为5种类型:纤维状血管团型(41.0%)、毛细血管团型(13.6%)、枯树型(13.6%)、局部血管扩张型(13.6%)及不明分型(18.2%)。而II型CNV的血管网表现较为一致,均由细小微血管组成,未见较粗大的主干血管。结论OCTA能清晰地显示CNV血管形态,OCTA作为实时无创的血管观测技术,将成为传统眼底血管造影的一项补充甚至替代的检查方式,有助于提高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表层血管骨架、血流密度和无血管区,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表层血流变化.方法:研究组纳入38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8眼,取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6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裂隙灯、眼压、B超和眼轴测量,应用OCTA对黄斑区...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盘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特征性缺损缩小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视网膜血流改变在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发展实现对视网膜及脉络膜分层血流量化分析,对评估青光眼中视乳头、视网膜、脉络膜周围区域的微血管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AMD)患者进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的图像特征。方法:将2015年1月至6月来我院眼科中心就诊,经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前节、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OCTA等检查确诊为wet-AMD患者28例(28眼)纳入研究,包括初发或复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经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每月随访一次并行BCVA、裂隙灯、眼压、眼底镜、眼底彩色照相、OCT、OCTA检查,随访3-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FFA检查,比较初次及末次随访时OCTA图像特征,并与FFA及O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次随访时28眼FFA均发现新生血管性渗漏,OCT平扫28眼均发现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异常高信号团块,13眼伴有视网膜下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积液。OCTA扫描结果显示浅层、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28眼外层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发现异常血流信号,其中9眼观察到结构清晰的新生血管,5眼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现新生血管病灶主干血管异常增粗。抗VEGF治疗后末次随访FFA发现11眼渗漏减轻,17眼渗漏无明显变化;OCT平扫12眼病灶变小,16眼病灶稳定。OCTA扫描15眼异常血流信号面积缩小,13眼病灶稳定。OCTA可清晰显示CNV结构,与FFA、OCT相比更直观,敏感性更高。结论: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即可由浅入深地观察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较传统FFA、OCT检查,更清晰直观显示CNV结构,用于wet-AMD诊断及随访观察,无创直观,安全性、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是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部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主要标准。最新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病理生理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能可视化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生成高分辨率图像。本文对OCTA在青光眼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宋晗  陈喜慧  陈阿缘 《当代医学》2021,27(22):105-107
目的 探讨眼球屈光状态对小学生黄斑区血流灌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行OCTA检查的75名小学生(134只眼),根据检查结果的不同分为正视组(-0.5 D~+0.5 D,n=23)、近视组(>-0.5 D,n=40)和远视组(>+0.5 D,n=12),比较3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血流(Flow)面积、黄斑区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结果 3组FAZ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Flow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组、远视组CRT均明显高于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视组和远视组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TA检查发现,与正视组和远视组比较,近视组CRT变薄,说明儿童时期近视就已经出现了解剖结构变化,OCTA可为评估小学生不同屈光状态的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近视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视度数加深、眼轴延长会引起不可逆的眼底病变,最终导致低视力甚至致盲。阿托品滴眼液是控制近视屈光度增加和眼轴增长的最有效方法,但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可对眼部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畏光、视近模糊及过敏性结膜炎等不良反应,局部使用阿托品滴眼液的安全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0.01%阿托品滴眼液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疗效肯定,眼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患者的耐受性较高。阿托品滴眼液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未知且部分不良反应尚未明确,后续需长期、大量的临床实验进一步探讨及证实。  相似文献   

20.
夏颖  施梅  张铭 《中国医药导报》2022,(28):144-146+15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微循环障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早期筛查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125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视网膜微循环障碍分为发生组(67例)与未发生组(58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 d内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OCTA筛查,比较两组深层视网膜黄斑区血流密度(MVD)、表层视网膜MVD、脉络膜视网膜MVD与黄斑中央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以FFA筛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OCTA对DR患者发生视网膜微循环障碍的筛查价值。结果 发生组深层视网膜MVD、表层视网膜MVD、脉络膜视网膜MVD低于未发生组,FAZ面积高于未发生组(P <0.05)。OCTA筛查DR患者发生视网膜微循环障碍的灵敏度、特异度为95.52%、91.38%,Kappa=0.873,提示一致性良好。结论 OCTA在早期筛查DR患者发生视网膜微循环障碍中具有良好的价值,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