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生境德国小蠊体表带菌状况,提高对蟑螂危害的防范意识,为预防控制以蟑螂为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方法分别对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霉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粘质沙雷氏菌9个项目进行了检测。结果不同生境德国小蠊体表带菌检出率为100%,其中霉菌检出率最高为100%;依次是大肠杆菌检出率为80%、铜绿假单胞菌和粘质沙雷氏菌检出率均为4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检出率均为20%;志贺氏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最低,均未检出。结论西安市德国小蠊体表带菌状况较为严重,存在相关媒介生物性疾病传播风险较高,应不断加强蟑螂的监测和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扬州口岸蜚蠊优势种群携带病原微生物情况,为口岸预防和控制蜚蠊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蜚蠊体内携带的病原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计数。结果从德国小蠊体内分离到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葡萄球菌等10种条件致病细菌和黄曲霉等16种真菌;德国小蠊携带细菌量0.6×10^6~1.6×10^6cfu/只,平均1.13×10^6cfu/只;携带真菌量1.6×10^4~3.2×10^4cfu/只,平均2.28×10^4cfu/只。结论德国小蠊已成为扬州口岸从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生境德国小蠊携带病毒现状,提高市民对蟑螂危害的防范意识,为防控西安市以蟑螂为媒介的生物性传染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说明书对标本进行核酸提取,对提取的RNA分别采用EU/EV71/CA16病毒RNA检测试剂盒及腺病毒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西安市5种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带毒总检出率均为100%,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各种均有检出,检出率为100%;腺病毒(ADV)除居民区外其他行业均有检出,检出率为8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除宾馆外在农贸市场、餐饮、医院、居民区均有检出,检出率为80%。结论西安市德国小蠊体表和体内带毒状况较为严重,应继续进一步加强蟑螂的监测和防治力度,从而降低以蟑螂为媒介的生物性疾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蟑螂体表带菌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徐州市不同生境室内蟑螂体表带菌状况,提高对蟑螂危害防范意识,控制疾病传播。方法将诱捕到的蟑螂,根据不同生境进行分组,分别检测蟑螂带菌总数及其携带致病菌情况。结果不同生境蟑螂带菌率为100%,大肠杆菌、霉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携带率分别为60%、100%、40%、20%、20%,溶血性链球菌和志贺氏菌均未检出。结论徐州市蟑螂带菌率较高,应加强对蟑螂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开展对德国小蠊等重要病媒生物抗性的监测,掌握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了解其抗性动态,对在防治工作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杀虫剂,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2011年对银川市的德国小蠊抗药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昆虫德国小蠊成若虫采自银川市某宾馆,带回实验室正常饲养,培养一代后取2~3周健康、活跃的雄性成虫供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连州市医疗机构物品及医护人员手消毒后葡萄球菌带菌状况。方法从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标本中分离培养葡萄球菌,应用生化试验和血浆凝固酶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657份标本中,检出葡萄球菌阳性35份,阳性率为5.32%;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护士手(9.77%)、医生手(7.86%)、物体表面(3.37%)、消毒液(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4,P0.05)。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华纳氏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分别占22.85%、22.85%、17.14%、17.14%、14.28%和5.71%。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体诊所(9.55%)、乡镇卫生院(6.00%)和市属医院(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2,P0.05)。结论连州市医疗单位物品及医护人员手在消毒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葡萄球菌污染,应规范消毒制度,加强消毒监测,提高消毒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不同使用年限、不同控制措施的农贸市场德国小蠊侵害现状及不同类型摊位、不同部位的侵害率,比较目测法和粘纸法在密度上的差异.方法目测法、粘纸法、询问法.结果目测法蜚蠊侵害率为32.35%,粘纸法阳性率为35 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筑使用年限<4年、4~8年及>8年的农贸市场,目测法侵害率分别为21.90%、38.39%和33.33%,4~8年与>8年的农贸市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年与其他使用年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纸法测阳性率分别为28.06%、32.84%和50.48%,<4年与4~8年的农贸市场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与>8年的农贸市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测法侵害率占前3位的摊位是饮食(60.00%)、半成品食品(50.00%)和肉类(44.19%);粘纸法阳性率占前3位的摊位分别是半成品食品(62.96%)、其他(61.54%)和豆制品(48.57%).采取自我控制与委托控制措施2种方法防制蜚蠊的农贸市场,目测法侵害率分别为29.52%和33.78%;粘纸法阳性率分别为31.06%和37.34%,侵害率及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监测方法测蜚蠊侵害情况无差异,建筑使用年限越长,蜚蠊侵害率越高,且主要孳生在木质家具和电器中,早期防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掌握铁路旅客列车上德国小蠊抗性的发生,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和克服抗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药膜接触法测定抗药性。结果不同地区铁路旅客列车上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高效氯氰菊酯(2.10~3.65)〉溴氰菊酯(1.85~2.87)〉残杀威(1.25~1.60)。结论铁路旅客列车是一个特殊的人群集聚场所,其特点是流动性大,掌握铁路旅客列车上蟑螂对不同杀虫药剂抗性水平的准确资料,有利于制定铁路旅客列车蟑螂综合防治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旅客列车中德国小蠊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药膜法对旅客列车上的德国小蠊的抗药性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杀虫剂对列车上德国小蠊的作用效果下降 ,即列车上的德国小蠊比敏感品系对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抗击倒和抗致死的能力 ,其中 0 .0 5 %的敌敌畏、辛硫磷和三氯杀虫酯对其不击倒 ,并且敌敌畏和三氯杀虫酯对列车上的德国小蠊的 72h死亡率为零 ,而对敏感品系的死亡率分别为 6 3.3%和 5 3.3%。所以单一的化学防治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抗药性 ,结果造成增加防治成本和降低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全国防制螂蟑、臭虫科研协作组成立以来,对我国室内蜚蠊的种群分布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小蠊属种类目前已发现有三种,即德国小蠊(B·germanica)、拟德国小蠊(B·lituricollis)、广纹小蠊(B·latistriga);尽管后两种小  相似文献   

11.
旅客列车德国小蠊抗药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药性。方法:点滴法。结果:旅客列车上采集的5个品系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6.2-37.6、4.0-15.7和4.5-21.3,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0-32.7、1.3-12.4。所有品系对二氯苯醚菊酯均产生了抗药性,尤其南方品系(SD)对5种杀虫剂已产生程序不同的抗性。结论:旅客列车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敏感性和抗药性不一,化学防制须合理选择药物、浓度及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市德国小蠊种群特征,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结果苏州市餐饮行业和农贸市场内德国小蠊密度最高,分别达0.67和0.57只/张,侵害率分别为28.70%和23.66%,德国小蠊密度高峰期为5-10月份。结论苏州市餐饮和农贸市场德国小蠊密度最高,受侵害最严重,是防治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3.
佛山市城区德国小蠊侵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侵害情况、密度及主要受侵害场所,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法、药激法调查蟑螂情况,用粘蟑盒测定密度。结果特殊行业、一般单位、居民住户的单位侵害率(%)分别为85.71,6.52,5.48,密度(只/盒·夜)分别为15.12,1.85,1.47。各类型单位均受侵害,以特殊行业最为严重,主要受侵害场所为厨房、食品仓库、点心间、熟食间和员工更衣室等。结论德国小蠊侵害广泛,危害日趋严重,由饮食、娱乐等特殊行业蔓延至一般单位和住户,是今后灭蟑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德国小蠊抗药性水平,为指导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发展速度,提高蟑螂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西安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敌敌畏、氟虫腈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935、2.794、2.539、3.128、1.800、1.485,均为低水平。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蟑螂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生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策略,减少媒介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德国小蠊是蜚蠊目中分布最广泛、最难治理的害虫,与人类关系密切。德国小蠊具有适应能力强,但夜间“怕光、怕噪声、怕振动”特点,若虫粪便最具聚集活性和滞留活性。成虫对敌敌畏、残杀威的敏感性高于若虫,若虫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敏感性高于成虫;德国小蠊的抗性形成机制具有多样性。其在传播疾病方面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德国小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德国小蠊 (Blattellagermanic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害虫 ,它除了盗食、污染食物 ,损害衣物、书籍 ,破坏电脑等精密仪器 ,造成经济损失外 ,更主要的危害是传播大量疾病[1] 。研究表明 ,德国小蠊还是人类哮喘和过敏的主要诱发因素[2 ] 。由于德国小蠊适应性强、繁殖快 ,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 ,因而对其防治难度很大。据报道 ,美国饮食服务业有害生物防治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就是防治德国小蠊[3] 。我国各地德国小蠊的危害也日趋严重[4 ]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防治的研究。1 德国小蠊的生物学及习性德国小蠊生活史分为成虫、卵、若…  相似文献   

17.
德国小蠊防治效果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小蠊在我国的内蒙等北方省区为优势种,在南方主要侵害酒店、宾馆、船舶,家庭少见。在广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外的交往频繁,德国小蠊侵害越来越严重,由八十年代后期从宾馆、大饭店、交通工具向一般酒店、小饮食店、食品加工厂、肉菜市场蔓延,尤其在厨房、糕点加工间、餐厅、娱乐场所等处所密度非常高,白天可见成群结队的活动。据近期报刊报道家庭也有德国小蠊。采用化学药物防治德国小蠊普通反映效果不佳,因此,在除虫灭鼠服务工作中,特别注意对德国小蠊的防治,进行了施药方法与药物效果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L.),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病媒生物,原产于非洲,在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均有分布,据有关蜚蠊化石考证,它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亿多年。德国小蠊适应能力特别强[2、3],德国小蠊在(-5℃~5℃)和(40℃~50℃)的逆境温度范围内生存时间都比其他蜚蠊长[4],经各国贸易往来输送到全球各个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从1984—1988年对船舶德国小蠊侵害情况调查结果,发现船舶受德国小蠊侵害率有升高趋势。对德国小蠊指数的6种调查方法进行对比观察,认为ZA型粘纸法效果准确、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将船舶受德国小蠊侵害程度:轻、中和重度,供监测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了解辽宁省德国小蠊6个野外品系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6个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在1.91-3.50和1.85-2.75之间;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在1.79-4.63和1.14-1.65之间。结论:6个野外品系除朝阳口系外皆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残杀威尚处敏感水平;大连、辽阳品系对敌敌畏巳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