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生物碱类组、苷类组、挥发油类组、鞣质类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中医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合适方剂治疗。结果生物碱类组、苷类组、挥发油类组、鞣质类组患者经中药炮制后给予相应治疗,其中苷类组有效率最高(100.00%),挥发油类组有效率最低(90.48%),但各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炮制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疾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中药炮制原则及适应证,接诊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方案,有利于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经医院及病案室同意,选取我院近十年中医辩证为气血不足,并采中药治疗病例,其中采用生药煎煮直接服用者选取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炮制后药物煎煮服用者选取5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中药经炮制后其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生药材,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讨中药炮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2例进行讨论,依据其药物使用是否经炮制分组,其中31例未接受药物炮制(对照组),另31例接受经炮制药物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6.77%高于对照组70.97%,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38.7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时,辨证施治使用中药炮制品,也可将中药做相应炮制处理,有利于提升治疗疗效,确保药物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药炮制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70例,给所有患者服用炮制后的中药,其中含有生物碱类药物、苷类药物、鞣质类药物以及挥发油类药物,对患者服用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服用炮制后的中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各类成分药物的总体有效率均达到90%,其中含苷类药物的总体效率达到100%,服用炮制类药物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和炮制,炮制方法不同,其临床疗效也不同,将中药药材进行炮制,可以降低药物中的毒性和副作用,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用药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80例,患者所服用中药均进行炮制,中药类型包括挥发油类药物、苷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以及鞣质类药物,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炮制后的临床疗效显著,而其中挥发油类药物、苷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以及鞣质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100.0%、95.5%、92.9%,炮制后能有效降低中药的毒性。结论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要求和用药要求,并结合中医理论指导来对中药材进行炮制加工,中药炮制方法会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材在炮制后能让药物的毒副作用完全消除或者显著降低,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因此临床中应加以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在2016年8月我院需中药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炮制中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06%,比对照组高23.53%,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炮制的中药应用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整体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方法我院针对2016年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了中药治疗,所有的患者使用的中药都是炮制方法,所使用的中药类型具体有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和鞣质类药物,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其治疗疗效。结果通过中药炮制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所使用的上述中药类型的有效率为95.5%、100.1%、93.1%以及92.9%,通过炮制的方法能够使药物中的毒性进行有效的减少。结论以中医辨证施治以及药物使用的规定为出发点,将中医理论指导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中药材使用炮制的方法进行加工,中医在炮制方法的加工下其临床疗效会受到影响,通过加工炮制,能够让中药的毒性进行有效的减少或者完全消除,对于病情的治疗效果显著,医学临床上应该对该中药炮制方法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药炮制方法对患者临床用药效果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医院选取的选择5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服用未经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经炮制的中药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用药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3.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89.2%,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是不相同的,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对中药进行合理的炮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药物毒性,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极高,因此对中药进行合理的炮制必须要应用到实际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对于中药临床应用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中药饮片炮制前筛选方式的不同分为炮制前分档组(A组)、水处理前分档组(B组)和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C组),每组33例,3组患者共治疗30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32/33),B组为78.8%(26/33),C组为75.8%(25/33),A组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炮制后的中药毒性降低,在炮制中药饮片前,严格进行水处理前和炮制前分档可有效降低药物的毒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的应用疗效。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236例接受中药炮制用药的患者,其中炮制药类有苷类药物、挥发油类药物、鞣质类药物和生物碱类药物,分析四类药物对患者的疗效。结果苷类药物、挥发油类药物、鞣质类药物和生物碱类药物经过炮制后,其治疗有效率均较高。结论合理对中药进行炮制,炮制过的药类能够有效降低或彻底消除自身毒性,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医临床制剂、调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各种加工和处理.清代<修事指南>载"炮制不明,药性不准,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故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别给予炮制后含生物碱类物质、苷类物质、挥发油类物质及鞣质物质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4组中服用含苷类物质中药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科学炮制可增强药物临床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促进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不同炮制方法对于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接收的需要服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4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7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修制法进行炮制,观察组患者采用水火共制法进行炮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水火共制法进行炮制的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火共制法炮制的中药应用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方鉴  陈婉蓉  舒翔 《中外医疗》2022,(35):190-194
目的 研究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有效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药房服用中药饮片的共600例咽部异感症患者作为样本,按照所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患者所用药物采用水处理前分档炮制方法,观察组患者所用药物在水处理前分档炮制方法的基础上联用炮制前分档炮制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单张处方所出现药味数情况、单张处方的总剂量情况、中药饮片临床使用频率情况、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单张处方所出现药味数情况、单张处方的总剂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饮片临床使用频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30%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0,P<0.05)。结论 联用水处理前分档炮制和炮制前分档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广义的中药炮制是指药材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而狭义的中药炮制则着重于强调按照中医理论体系和一定的工艺流程使饮片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清泉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56-156,162
中药炮制是指中药在应用和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物的特殊处理。炮制是否得当,对保证临床药效,用药安全及便于制剂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相似文献   

19.
20.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辨证施治和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应用的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洽”。此法可以清洁药材,便于调剂和制剂,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矫味矫臭,利于服用,同时还有利于保存药效和储藏药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