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莉 《中国乡村医生》2023,(26):113-115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准备时间、接诊时间、入院至开始抢救时间和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抢救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观察组SBP、DBP、HR、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流程、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安全防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救治时间,促进患者生命体征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即观察组(优化急诊流程,n=39)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n=39),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建立输液通道时间、总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诊、评估、抢救、交接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流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提高病区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执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急性脑出血救治中应用急诊快捷流程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急诊流程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快捷治疗流程救治,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抢救总时间,并统计两组死亡率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诊抢救总时间均行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致残率(29.73%)显著低于对照组(51.35%),组间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出血救治中应用急诊快捷流程可有助于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可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其急诊抢救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82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统计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进入导管室、接诊至给予用药、接诊至介入开始、接诊至收入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12%高于对照组,死亡率4.8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以提高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急诊护理方面的流程,就是接诊以后通过常规的预检进行分诊后,以进到抢救室内,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医嘱进行用药等。观察组采用优化以后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较好,分诊的时间、病情缓解的时间、用药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抢救的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这次研究展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采取急救的护理路径进行急诊方面的护理,进而能够使得患者的分诊的评估时间变短、病情的缓解时间变短、用药时间变短、抢救成功率变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ACI患者86例,按照急诊救治时间将其分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以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院内抢救时间、溶栓前后的神经功能(MESSS评分)以及自主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0.70%)高于对照组(74.42%),病死率及致残率(9.30%与18.60%)低于对照组(25.58%和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院内抢救时间(分诊时间、到院至CT扫查时间、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及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MESSS量表测评值低于对照组,BI测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为ACI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自主生活能力相对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5月6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将2014年7-12月抽取60例为对照组,2015年1-6月抽取的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优化人力配置流程。结果:采取临床急救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与急救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在常规急救流程基础上优化人力配置流程、优化接诊流程、优化抢救流程、加强监护及心理护理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抢救急性心梗病人时的效果,为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院患者中挑选出58例,并随机等分成两个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日常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应用相同普通护理同时增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采用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却高过对照组。结论抢救时间决定了急性心梗患者的生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急救时间,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最大程度挽回患者性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分诊流程再造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急性重症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06例急性重症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流程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分诊流程再造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死亡率、急诊分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急诊分诊满意度。结果:两组急救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分诊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诊流程再造联合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卒中患者可缩短急诊分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诊分诊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急诊分诊流程与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比例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急救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者。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抢救效率,控制并发症风险,有利于争取发病早期宝贵治疗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实施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另选不同期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根据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以及两组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68%、5.13%,对照组分别为24.55%、1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的时间先后分别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更优,抢救成功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接诊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从我院急诊科2005~2008年接诊的1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运用整体护理后,观察疗效及出院时的随访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科护士运用整体护理手段可以更好地救治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提高其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就诊程序,观察组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接诊到确诊的时间、确诊到行专科治疗的时间以及致残率和死亡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地减少急诊科救治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方式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死亡率为2.94%、分诊时间为(0.62±0.45)、转诊时间为(39.54±4.36);对照组死亡率为20.59%、分诊时间为(2.42±0.82)、转诊时间为(67.37±5.37);实验组的死亡率、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11%,与对照组的73.53%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救治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救治中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杜晓谱 《黑龙江医学》2021,45(8):860-861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ACI患者,将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后接诊的40例ACI患者纳入研究组,将未接受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的50例ACI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救治等待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救治等待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 h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改良Ramkin评分量表(MR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P<0.05).结论:ACI患者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诊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救治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金慧玉  支晨 《安徽医学》2018,39(8):1007-1010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套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224例临床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海军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套餐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救治流程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就诊至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导管室激活时间、就诊至给药时间、就诊至手术准备完成时间、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及患者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套餐能够有效优化AMI抢救流程,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救治成功率、疾病复发率、再PCI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开始PCI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再PCI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