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 943名孕妇,纳入出生队列,分析不同孕前BMI分组下的孕期增重状况与3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过低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RR=3.043,95%CI=1.104~8.387);孕前体重正常组中,孕期增重不足是发生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RR=1.987,95%CI=1.146~3.444;RR=3.657,95%CI=1.905~7.021),孕期增重过度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RR=0.343,95%CI=0.180~0.652)。结论不同孕前BMI分组的孕期增重状况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联,保持适宜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合理增重对改善出生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安徽省8个地市的妇幼保健机构孕早期建卡并随访到分娩记录的12 355名孕妇为对象,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前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妇孕前BMI均数为(20.19±2.348)kg/m2,过低2 834人(22.9%),正常8 745人(70.8%),超重及肥胖776人(6.3%);调整年龄、户籍地、孕次等混杂因素后,对孕前BMI与胎龄儿组和体重儿组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过低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320,95%CI=1.068~1.631);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发生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危险因素(OR=1.758,95%CI=1.503~2.056;OR=1.870,95%CI=1.540~2.271)。结论孕前BMI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8年3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 437名孕妇及其婴儿资料,根据母亲身高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57.0、157.1~161.0以及 161.0 cm),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小于胎龄儿的OR值及95%CI。结果研究对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分别为6.6%、6.3%、3.6%和16.5%。在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母亲身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母亲身高每增加1 cm,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4.7%(OR=0.953,95%CI=0.939~0.968)和6.8%(OR=0.932,95%CI=0.922~0.942),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11.6%(OR=1.116,95%CI=1.094~1.139)。相对于身高≤157.0 cm组,身高 161.0 cm组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减少18.5%(OR=0.815,95%CI=0.677~0.980)、40.2%(OR=0.598,95%CI=0.492~0.726)和51.6%(OR=0.484,95%CI=0.426~0.551),而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207.0%(OR=3.070,95%CI=2.348~4.013)。结论身高较矮的孕妇分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身高较高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妇幼保健人员宜加强孕期监测,以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总增重及各孕期增重速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549名孕(12±1)周的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线资料,测量身高、体重。分别于孕(28±1)周及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和各孕期增重速率,并参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2009)孕期增重推荐标准进行评价。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孕期总增重及各孕期增重速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孕期总增重为(16. 2±4. 6) kg,孕期总增重异常比例为59. 1%,其中增重过多比例为44. 3%;孕早期增速过缓比例为44. 3%,孕中期、孕晚期及孕中晚期增速过快的比例分别为63. 6%、55. 7%和65. 8%。控制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分娩孕周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期总增重适宜组比较,总增重不足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OR=2. 51,95%CI 1. 08~5. 82),总增重过多组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增加(OR=2. 54,95%CI 1. 20~5. 36)。与孕中期增速适宜组比较,孕中期增速过快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降低(OR=0. 27,95%CI 0. 13~0. 60)。与孕中晚期增速适宜组比较,孕中晚期增速过快组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降低(OR=0. 28,95%CI 0. 13~0. 59)。结论成都地区孕妇孕期增重异常问题严峻,孕期增重过多和不足同时存在。孕期总增重过多是大于胎龄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中期、中晚期增速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及新生儿793例;收集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情况(包括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指标;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制定的孕期增重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孕期增重水平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结果 793例孕妇孕期增重5~34 kg,平均(14.01±4.32)kg;孕期增重不足227例(28.6%),增重适宜321例(40.5%),增重过多245例(30.9%);孕期增重不足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孕周、体重均低于其他两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OR=2.93,95%CI:1.16~6.26)、新生儿窒息(OR=3.86,95%CI:1.36~10.98)的发生风险;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巨大儿发生风险(OR=4.51,95%CI:1.23~16.57)增加相关。结论深圳地区孕妇孕期增重不足与过多比例相对较高,孕期增重异常与不良新生儿出生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6.
分娩巨大儿孕妇体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增重及各孕期体重增加速度与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6例巨大儿和109例正常体重出生儿(对照组)母亲的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变化等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前体重(OR=2.204,95%CI:1.377~3.529)、孕12~20周体重增加速度(kg/周,OR=1.961,95% CI:1.204~3.194)、孕20~30周体重增加速度(kg/周,OR=1.811,95%CI:1.078~3.041)、孕30周至产前体重增加速度(kg/周,OR=1.858,95%CI:1.095~3.153)、男性婴儿(OR=2.630,95%CI:1.420~4.850),是发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孕30周后每周体重增加在0.5~1.0 kg的孕妇比每周体重增加在0.5 kg以下的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增加1.13倍(OR=2.13,95%CI:1.07~4.22). 结论 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胎儿性别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为合理管理孕期体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我国5个省区县监测点的孕妇孕晚期及儿童满月随访数据,招募孕晚期孕妇并填写孕晚期调查问卷,前瞻观察至孕妇分娩满1个月并填写新生儿满月调查问卷,问卷中儿童分娩孕周、出生体重、性别信息主要通过摘录医疗记录获取;根据是否发生巨大儿分为巨大儿组(192例)和对照组(2 405例),最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随访孕产妇2 731例,随访率为100%。经数据清洗后纳入分析2 597例。控制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协变量后,孕妇孕前超重或肥胖(OR=2.43, 95%CI:1.65~3.56)、孕期增重过多(OR=2.18, 95%CI:1.46~3.27)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孕前BMI正常(18.5 kg/m~2≤BMI 24.9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07, 95%CI:1.27~3.37)、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63, 95%CI:1.07~6.47)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结论孕期增重过多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体重正常但孕期增重过多,以及孕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孕期增重过多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孕妇孕妇体质量指数及其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08年在本院分娩符合标准的孕妇1 897例,根据不同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大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 超重组的剖宫产率(36.04% vs 28.03%)、巨大儿发生率(10.41% vs 6.83%)、新生儿窒息率(8.63% vs 2.89%)、早产(5.33% vs 2.09%)、低出生体重(4.82% vs 2.49%)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消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6.59% vs 2.09%,5.43% vs 2.49%,均P<0.05).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者增重不足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增重合适组(P<0.05).增重过多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约为增重合适组的2倍[OR分别为1.82(95%CI 1.47~2.26),2.34(95%CI 1.43~3.84),2.20(95%CI 1.25~3.86)1.92(95%CI 1.06~3.47),均P<0.05].结论 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的增幅对分娩结局有影响,孕前保持正常体重、孕期合理营养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计算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的双胎妊娠孕妇的适宜增重值,并探讨增重不足或增重过多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520例双胎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88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孕前BMI标准,BMI正常范围为18.5~24.9 kg/m~2,按照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指南推荐的增重范围,划分为增重不足组(180例)、适宜增重组(166例)和增重过多组(42例)。按照中国BMI标准(18.5~23.9 kg/m~2),纳入349例研究对象,并使用四分数法计算适宜增重值范围。按照中国BMI标准计算的增重范围,划分为增重不足组(178例)、适宜增重组(109例)和增重过多组(6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期增重不足或增重过多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按照中国孕前BMI标准,采用四分位数法计算的孕期适宜增重范围为16~23.5 kg/m~2。以IOM推荐适宜增重值作为增重分组依据,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OR=1.852,95%CI:1.208~2.840)风险。孕期增重过多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OR=0.382,95%CI:0.177~0.824)风险。以四分数法计算的适宜增重值为分组依据,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OR=1.703,95%CI:1.052~2.758)和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OR=2.33,95%CI:1.422~3.820)风险。孕期增重过多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OR=0.382,95%CI:0.177~0.824)风险。结论与IOM的推荐范围相比,用四分位数法计算的双胎妊娠孕妇适宜增重范围(16~23.5 kg)较低,未来仍需要大样本数据,来计算适合中国双胎孕妇群体的适宜增重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妇体重预测巨大儿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10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巨大儿的260例孕妇和分娩正常体重儿的270例孕妇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并分析两组孕妇不同妊娠时期体重,建立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孕妇不同妊娠时期体重预测巨大儿的能力。结果:不同妊娠时期孕妇体重的ROC曲线下面积及截断值分别为:孕前体重0.679,截断值55.0 kg;孕27周末体重0.720,截断值65.5 kg;分娩前体重0.730,截断值72.0 kg;孕中期增重0.611,截断值10.5 kg;孕晚期增重0.567,截断值6.5 kg;孕期总增重0.639,截断值17.5 kg。以孕27周末体重作为预测指标,当截断值取≥65.5 kg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15%和67.04%;以孕前体重作为预测指标,当取截断值为55.0 kg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77%和65.5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孕前体重≥55.0 kg的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是孕前体重<55.0 kg孕妇的3.306倍(OR=3.306,95%CI:2.207~4.952);孕27周末体重≥65.5 kg的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是孕27周末体重<65.5 kg孕妇的2.818倍(OR=2.818,95%CI:1.834~4.329)。结论:孕27周末体重可能是一个临床价值较好的预测指标,孕前体重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为提高预测价值,可以结合孕前体重和孕27周末体重两个指标分两个阶段进行巨大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