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就我院1983年上半年来经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检查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并以CT检查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疗效观察主要指标之一的28例进行分析,以探索CT检查对脑血管病治疗的指导价值。一、临床资料(一)临床诊断与CT诊断的符合率:本文28例,临床诊断为脑出血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梗塞16例。经CT检查脑出血9例,临床与CT全部符合(符合率100%),与国内资料一致。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多发性脑梗塞2例。脑梗塞16例,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13例,脑肿瘤2例(误诊率12.50%),  相似文献   

2.
袁锦武 《广西医学》1991,13(3):149-151
本文通过1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变化分析,发现各组脑卒中患者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比较三指标示有显著意义;大型血肿与中小型血肿、中型血肿与小型血肿比较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累及丘脑较没累的病例三指标有显著差异;三指标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脑梗塞并脑出血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脑梗塞并脑出血患者56例,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对比患者MRI及CT检查对脑梗塞并脑出血的检出结果,并分析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56例患者经CT扫描共检出病灶46例,诊断准确符合率为82.14%,其中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41例,位于丘脑10例,位于小脑3例,位于脑干2例;MRI扫描共检出病灶51例,诊断准确符合率为91.07%,共检出72个出血灶,检出率为100%。MRI、CT均能清晰显示患者术后情况,对于术后复发的病灶显示为异常高信号且边界不清。结论 MRI对脑梗塞并脑出血检出率略高于CT,MRI、CT均能良好的监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均能良好显示脑梗塞并脑出血的典型影像特征,具有一定的疗效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于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CT检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医院2007-02~2010—05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选取51例。本院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螺旋CTHispeed/Dxi机,以听上眶线为基线,取层厚10mm平扫。结果:依CT结果,5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脑出血26例,丘脑出血14例,脑叶出血6例,小脑出血1例,脑干出血1例,蛛网膜下隙出血3例。结论:CT扫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使脑出血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和快速,对血肿的确诊率可以达到100%。脑内血肿在CT上呈现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CT值为75-80Hu,比正常脑组织要高,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5.
MRI和CT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李花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0):615-616,620
目的 探讨MRI与CT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或MRI常规序列及FLAIR序列图像表现,52例患者接受MRI检查,233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27例患者同时接受了2项检查。结果 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15例,血肿破入脑室56例,死亡61例。CT值在53~85HU,多表现为类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周边环绕低密度水肿带,血肿较大者,占位效应明显。MRI检查:FLAIR图像表现为高信号,合并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的FLAIR图像均可见脑沟内呈明显高信号,而T1WI和T2WI信号则呈不确定状态。结论 CT特异性高,MRI敏感性高,结合2项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MRI的FLAIR序列显示急性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明显优于常规序列,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聚斓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107-1108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除外引起癫痫的脑部其他疾病和代谢障碍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多发性脑梗塞.每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包括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2例,癫痫发生率为5.36%(28/522),各病种发生率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9.35%(6/31).脑出血4.54%(10/220),脑梗塞4.43%(12/271)(其中脑梗塞9.08%,脑血栓形成3.98%,P<0.05).82.4%的癫痫与病发内两周后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身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塞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除蛛嘲膜下腔出血外,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脑出血和脑梗摩合并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为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发生率为5 36%,多数于病后两周内发生,发生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高.癫痫发作与病变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临近皮层者为多,可能与病灶大小有关.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本通过头部CT扫描证实的脑梗塞、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病例进行血流变学检查,其中脑梗塞140例,脑出血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经统计学处理后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道64例脑血管病脑电地形图与同步脑电图、CT检查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型脑血管病脑电地形衅阳性率均高于同步脑电图,在脑栓塞,脑出血中脑电地形图阳性率则略低于CT。TIA患者脑电地形图阳性,CT均为阴性,认为脑电地形图弥补了CT扫描单纯反应形态改变而无功能改变的不足,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策 《中外医疗》2009,28(36):162-162
目的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的回顾学习。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4h内行CT扫描,常规条件扫描,感兴趣区加做5mm薄层扫描。结果共检出26个病灶,表现为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均伴有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小血肿。病灶越趋近于中线结构附近,病情越重。结论CT能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1995年1月至1998年3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继发性癫痫36例,现作一初步分析。 1 临床资料 均为住院病人,既往无癫痫病史。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头颅CT或头颅MR检查证实。癫痫发作的诊断以临床观察为主,其中3例住院期间仅有1次发作,其余均有2次以上发作,经抗癫痫治疗有效。部分病例作过脑电图检查为“痫性放电”。 2 结果 2.1 急性脑血管病后癫痫的发生率:急性脑血管病病人695例,发生继发性癫痫36例(其中脑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26例),发生率为5.18%。 2.2 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部位与癫痫的关系:发生脑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59例(包括脑出血和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84例脑电地形图资料,与同期的脑电图及CT检查比较以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患者进行同期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描记分析,脑血管病患者均做CT检查。结果脑电地形图对两种脑血管病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脑电图但不及CT,对TIA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脑电地形图作为动态观察方法,指标准确,对于癫痫、脑炎、头部外伤等疾病的诊断阳性率,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结果无特殊规律。结论脑电地形图作为无创脑功能检查对于临床诊断,特别是动态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6例脑出血40例脑梗塞及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肖度。结果;三组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均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三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之间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最高,脑出血组次之,  相似文献   

13.
CT扫描是脑血管病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有助于脑的出血性与闭塞性疾患的鉴别诊断。对于高血性脑出血不仅能明确血肿的部位、大小、范围、而且对血肿引起的脑水肿、脑室受压及中线结构移位等皆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分析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所见,临床与CT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采取观察对象空腹静脉血2ml,脑血管病患者为发病后1周内采血,定量检测急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浆DD含量。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脑出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SAH血浆DD含量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AH血浆DD含量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测定DD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有价值,对其鉴别诊断无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又称脑溢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在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小动脉破裂所致的脑内血肿.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基底节,其次是丘脑、脑干和小脑.基底节出血常侵入内囊或外囊.脑内血肿可破入邻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积血.起病常较突然,迅速出现偏瘫、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有关.脑出血的CT检查,对确定出血的诊断极为重要.可以鉴别梗死与出血,且一目了然.CT可显示出血的部位、体积大小,如壳出血、外囊出血(外侧型出血)可早期建议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病因、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PNS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中脑周围池出血CT表现,且DSA、CTA阴性,总结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11例患者在发病72h内作头颅CT扫查均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中心多于脑干前部脑池,以中脑前方脚间池为主,其中2例位脚池,1例位于桥前池,7例位于脚间池,1例侧脑室枕角集血,均未见脑内血肿。1-2周后复查可见SAH基本吸收,其中2例脑室逐渐扩大,但无特殊症状。结论 PNSH属于良性疾病范畴,患者症状较轻,CT表现特殊,可区别于动脉瘤性ASH,同时高血压、吸烟为影响PNSH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内张力性血肿CT及MRI征象.方法 经CT或MRI扫描并为手术或穿刺证实的脑内张力性血肿共24例,结合临床表现对CT和MRI影像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张力性脑出血24例分布在基底节区居多血肿量15~75 ml,具有一定张力,血肿大部分呈混杂密度或混杂信号,可出现密度或信号分层现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周围有血管源性水肿,部分增强有包膜样强化,随访12例在发病1~2周血肿体积增大,占位效应加重,与一般高血压出血演变不一致,是诊断脑内张力性血肿的主要依据.结论 张力性血肿不同于一般高血压脑出血,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也截然不同,在CT和MRI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以早期诊断,从而节省患者宝贵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后及脑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经临床及脑CT诊断为出血性脑梗塞的患,均作了二次CT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部分有心脏病史及Ⅱ型糖尿病史.脑CT均显示大面积脑梗塞伴出血,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两种,非血肿型预后优于血肿型;结论早期多次脑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依病变不同情况及时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的三维脑电地形图(3-D)向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参照CT、MR和ECT结果,对4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三维(3-D)、二维脑电地形图便(2-D)和常规EEG对比分析。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者:3-D为40例,2-D为26例,EEG为23例。结论3-D检查结果与影像学一致李高于2-D,3-D对大脑皮层支梗塞可以准确显示其部位与范围,对深部梗塞的显示尚有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0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40例急性脑血管病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其中以脑出血为多。发病年龄37~81岁,60岁以上62.5%。死亡原因有脑疝、肾衰、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有2例临床诊断为脑血栓形成CT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