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医院管理》2016,(6):15-17
目的分析杭州市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其市属公立医院经济运营情况的影响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市属14家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前后医院收入结构、工作量、均费水平、收支结余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杭州市属公立医院纯医疗收入由21.03亿元增至38.14亿元;药占比由55.66%降至41.49%;医务人员劳务性收入占比由12.08%升至19.52%;医保均次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收支结余持续下降,2015年亏损扩大到31 948万元。结论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后,杭州市属公立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降低,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但收支结余持续下降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
文章侧重于从医院药品收支结余变化情况、医院经济补偿情况以及群众药品费用负担变化情况等方面,对2006年出台的"药品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实施该政策,减少了医院的医药收支结余;医院原本扭曲的经济补偿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病人的药品费用负担水平没有下降。最后,文章就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等,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二三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为改善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二三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后的收支变化及补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二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增长率明显下降,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支出增长率下降明显,但三级医院医疗支出增长率下降不明显。改革后二三级公立医院平均收支结余率分别为-2.11%和-4.12%,二级医院比改革前上升0.82个百分点,三级医院比改革前下降1.46个百分点。肿瘤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医疗服务补偿率分别仅为6.59%和-36.66%。结论: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收支结余有下降的趋势,不同类型医院的医疗服务补偿率和财政补偿率差异明显。需加快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偿发生政策性亏损的医院,维持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对公立医院收支费用的影响,以评价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后的效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统计报表导出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住院患者的明细,对患者住院、门诊费用结构、医院收支结构和不同科室收治病种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后医院药占比由24. 7%降至22. 5%,但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医院收支结余出现负增长,常见典型病种显示药占比均降低,病种费用结构趋向合理。[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收入在门诊和住院收入中占比均有所下降,医疗价格调整补偿不达预期,应"三医联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以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价前后银川市属6家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及特征,为找到影响医疗收入结构合理化及费用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6家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前后医疗收入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6家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收入结构变动度有所加大;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在药品零差价后呈负向变动,其对收入结构的变动贡献率也较高;部分体现技术价值的收入项目仍呈负向变动趋势。结论医院的收入结构变动较大,药品费用控制有所改善,而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依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建议进一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重视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同时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补偿问题。方法:利用县级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数据,分析收支构成和结余情况。结果:县级医院医疗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药品收入和检查化验收入,药品零加成销售后使药品亏损,检查化验科室普遍盈余较高。结论:药品零加成销售亏损不应由医院医疗业务收益来补贴,否则会导致"以医补药";强化县级医院自身补偿,医疗业务收入是县级医院补偿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从医院药品收支结余变化情况、医院经济补偿情况以及群众药品费用负担变化情况等方面.对2006年出台的“药品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政策进行的回顾分析显示,实施该政策,减少了医院的医药收支结余,使医院原本扭曲的经济补偿状况更加突出,然而,病人的药品费用负担水平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水平以及价格调整后对综合性医院收入总额及收入结构,次均费用的影响。方法以宁波市第一医院2014年1—3月实际业务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新旧价格对比计算的方法,反映新政策的补偿率。另外通过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反映新政策调整后收入总额、收入结构、次均费用、就医人次的变化。结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率为132%。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显示:医疗业务总收入增长,平均增长约8%;每人次费用增长;每人次门诊药费基本持平,住院药费明显下降;门诊就医人次减少,住院就医人次增加。讨论实行药品零差价后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行补偿,按照浙江省方案,补偿已经到位且略有盈余。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优化了医疗收入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但没有真正减轻患者的负担。建议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降低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及检验项目的价格。同时财政参与调整后的补助,有利于在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经营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实行药品零加成与补偿机制改革后某三甲医院运营的短期效果,以期为推进新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一年与后一年的收支情况、补偿情况、运营效率等的相关数据,对比其运营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医院的总收入同比增长3624.10万元,财政补助同比增长778.50万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取消药品加成补偿69.35%,政府财政弥补31.63%;药品费用占比从43.81%下降至药品零差率后的33.41%;医院的门诊人次增加了3.75%,急诊量增长了3.48%;患者次均费用变化不明显。[结论]改革后该医院运营平稳,补偿到位且收入结构优化,下一步在政府持续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的同时,应着力关注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厦门市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对专科医院经济运营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方法:对该专科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前后的工作量、收入情况、经济运营效益、职工薪酬变化以及药品零差价损失的补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工作量、收入等稳步增长;药品零差价损失完全得到补偿;经济运营效果良好,患者均次费用不降反升。结论: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对专科医院经济运营的影响是积极的,成效显而易见。但看病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宁夏12家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门诊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为完善药品零差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2家县级医院2009-2016年政策实施前后门诊医疗费用资料,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次均药品费占比由政策实施前的47.10%上升至政策实施后的48.41%;政策实施后,西药费、检查费比重有所下降,化验费、中成药和中草药比重上升,药品费用比重出现上升趋势。[结论]政策实施后,医疗费用增速变缓,药占比下降,但门诊次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药品零差价政策对门诊患者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建议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项目调整范围,提升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2.
一、药品零差价政策分析2009年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出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其根本目的是改革医院一贯以来的“以药养医”机制,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是成效不大。1.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能完全消除医疗机构对药品利益的依赖。推行药品零差价政策,究其原因是目前药品加价政策的确存在很多弊端,药品加价政策的初衷是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减轻患者负担,但是实践证明,药品加价政策不但没有达到政策设计的初衷,反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完全可以通过实行药品零差价解决的。由于政策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综合改革针对降低病人医疗费用和新型补偿机制实施的效果。方法查阅某医院会计报表,比较综合改革前后患者医药负担。利用数据测算,分析医疗服务收费的增加和政府专项补助是否能够弥补药品差价收入。结果门诊费用略有下降,住院费用略有上升,患者医疗负担未能降低。医疗服务收入的增加弥补了药品差价收入的减少,新型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结论药品零差价降低了患者药品费用,但是病人总医疗费用不降反升,加强医疗总费用控制才能减轻病人负担。政府对医院药占比的考核,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总体医疗费用的增加。医院对于医药价格调整有着灵活的适应能力,区域医疗市场的医疗价格对于医院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后造成药品利润下降问题,本着"政府、单位(医院和药品供应商)和个人(患者)三者共同负担"的原则,提出了6种补偿渠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江苏省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某城市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医改背景下该院医疗工作量、收支结余、收入成本结构、人均费用和财政补助的变化情况。结果:试点医院经济运行平稳,工作量稳中有升,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得到适度控制,药品占比下降,医疗收入仍然保持增长;但运营成本上升,收支结余亏损进一步扩大。结论:建议医院层面控制成本,政府层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完善医保结算政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20,(3):390-393
目的分析某县级公立医院在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前后的经济运营情况,为医院发展改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描述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改革前1年至改革后3年间医院的收支结构、工作量和效率、财务风险、次均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变化的原因。结果医疗收入结构有所优化,但医疗成本较高,患者负担并未减轻。财政补助成为医院业务亏损的主要补偿渠道。结论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和内部管理粗放是制约医院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医院自身必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当地政府除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外,还应推进改革配套措施尽快落地。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家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家公立医院2004-2007年的经济运行状况。方法收集14家医院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了解不同级别医院的运行情况。结果(1)总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与支出均呈上升趋势,但在总收支结余方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呈下降趋势:(2)药品结余方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虽为正结余但呈下降趋势,地州医院、县级医院则为负结余:(3)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方面,医疗收入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所调查的14家公立医院收支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基本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所占的比例:药品收支结余大幅下降.特别是地州、县级医院出现收支结余为负数,医院运行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18.
刍议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公立医院财务状况1.收支结余亏损目前公立医院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则由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组成。由于医疗服务价格偏低,以药补医现象比较严重,一旦年终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大部分医院将收不抵支,处于亏损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007-2010年银川市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的收支结构、财政补助水平、医疗补偿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查找差异,探讨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实施途径.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银川市不同类型公立医院在财政投入上的差异.结果:1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水平低下,综合医院仅占到12%;2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使医疗收不抵支,且医疗收支结余普遍为负值;3药品收入比重较高,普遍占到了50%左右,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医院偏离了公益性的道路.建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探讨多渠道的补偿途径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品零差率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结构影响。方法:以宁波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对象,收集该单位实施该政策前后3年的收入、支出、收支结余等数据,进行分类比较。结果:该中心的业务收入与业务量出现上升,但其收入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药品收入占比下降(下降了4.68%),医疗收入与政府财政补助比例显著上升(分别上升了32.49%、119.07%);业务收支结余率从实施前的3.90%下降至实施后的-3.18%,下降了181.51%;均次门诊病人西药费及其占比分别下降了0.38%、9.94%。结论:基本实现"一升一降"改革政策目标,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收支亏损增大,应加强配套综合改革,构建多渠道联动补偿机制,加强医疗行为与就医行为的监管,有效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