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地     
正浙江按下县域能力提升"快进键"10月30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省医共体建设已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下一步将推动改革县域三级医疗卫生网络,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据悉,自2017年9月开始,浙江省11个县(市、区)的39家县级医院、170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了27个医共体试点。  相似文献   

2.
<正>县域医疗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浙江省把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大探索,以强龙头、强县域、强网底“三个强”为目标,扎实推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重组、体系重构、机制重建、服务重塑,72个县(市、区)的204家县级医院、1161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为165家医共体,成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县域就诊率达89.54%,基层住院服务总量年均增长12%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20日,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湖州市德清县召开,标志着经过一年的试点,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表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之源也在基层。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浙江省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一个重大探索和突破,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牛鼻子,是卫生健康领域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工作。要以强烈的改革担当精神,高标准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推动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4.
<正>当下,推动县域综合医改、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短板的新突破口是"医共体建设",那么,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浙江省长兴县医疗健康信息化围绕群众满意、医生便利、管理精准展开,以"一池三用"破解智慧医疗及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得通、用得好"的难题。从2017年起,长兴县在浙江省  相似文献   

5.
<正>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双下沉、两提升"的升级版,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而实现从"强县级"到"强县域"的转变。——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平近年来,浙江省通过践行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改革举措,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路上越走越扎实。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实现从城  相似文献   

6.
<正>刚刚过去的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确定了500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同时要求提升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再推动500家县级医院达标,在新一年,吹响了强县域、强基层的崭新号角。医共体是近几年医改的重点方向。当前,在不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成立医共体,由于县财政困难,在医疗上的投入有限,做为医共体  相似文献   

7.
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只经过一年酝酿,浙江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有着什么样的积淀和底气;是让大医院"能者多劳",还是彻底打通县乡两级、构建利益共同体,浙江经过了怎样的路径选择;在浙江人眼中的整合型医疗,又该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问题,日前《中国卫生》杂志记者深入浙江省省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地实地采访,全方位展现浙江省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设计细节和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8.
各地     
<正>广东力促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近日,《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到2020年6月,实现所有县(市、区)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到2020年年底,各地级以上市至少初步建成1个优质高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医共体所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浙江全力打造"医学高峰"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与浙江大学签订委校合作协议,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0家省级医院签署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  相似文献   

9.
<正>县域医疗共同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可以实现医疗技术和专家资源的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然而,在各地的探索实践之中,医共体却显现出"跑偏"迹象,有些县级医院院长甚至乘机"跑马圈地"。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目标到底是什么?县级医院在医共体中应处于怎样的地位?近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中国卫生》杂志社和《健康报》社共同主办的"烽火行动,品质无边界——县级医院改革与管理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医院数据,对浙江省11个县域医共体的效率进行评估,分析改革前后效率变化,为医共体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收集11个县域医共体相关数据,采用DEA数据分析方法,计算县域医共体运行效率.结果:改革后,各试点县域医共体运行效率均有所增加,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县级医院综合运行效率偏低,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国家医改综合试点省份,近年来,安徽省遵循医学规律、市场规律,结合本省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在服务体系和行为规范方面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建设县域医共体,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推进全面管理。新农合基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形成"服务、利益、责任、管理、发展共同体"。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人头交由医共体承担,县级医院负责督促  相似文献   

12.
<正>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为淮北市唯一辖县,户籍总人口114.2万人,常住人口93.2万人。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93家,其中,县级公立医疗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18家,村卫生室251个。目前,已由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牵头,分别与12家、6家乡镇卫生院联合,组建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16年以来,濉溪县坚持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以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筑牢县域疾病预防控制网底。  相似文献   

13.
正县域医共体是未来我国县域卫生健康体系的基本组织形态。眼下,全国各地医共体的"架子"都已搭建起来。关键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走?近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浙江省东阳市寻找答案。"医共体这一创新组织形态催生出与之相呼应的新理念叫做‘整合’,也就是县域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东阳市医共体管理中心主任、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告诉记者,"以‘整合’  相似文献   

14.
正医共体是县域医联体建设的主要实践形式,是构建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助于解决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源协调整合,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县域医共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未来实现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之一,从2016年起,安徽省天长市就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始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上联三甲、下带乡村、全县一盘棋,上下一家人"的县域分级诊疗模式,打造"天长样本"。2019年,围绕安徽省"两包三单六贯通"(将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预付给医共体,实行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医共体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贯通群众看病就医六个关键环节)要求,天长市正在着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升级,构建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凯撒医疗是美国整合型医疗的代表,其独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撑着体系内部提供连续、一体化的服务,其经营理念、关键要素与我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内涵存在重叠效应。主要从服务体系、组织架构以及核心价值要素对凯撒医疗模式进行介绍。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应明确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主体地位,以县域医疗保险为支点,建立"经济契约"关系,加强医疗信息联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我国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问题, 为医共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数据库网站, 以"县域医共体""县域医联体""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联体"为关键词检索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1年12月。采用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文献中县域医共体建设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74篇文献, 提炼出82条县域医共体建设进程中的高频问题, 并将其划分为服务体系、运行机制、资金保障3个维度, 包含整合资源、一体化管理、资源集约、信息化建设、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家庭医生、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监管机制、医保基金、财政投入14个条目。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 点度中心度与中介中心度排在前3位的高频问题分别为缺乏高度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107.00, 514.48)、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61.00, 238.48)和缺乏可持续利益分配机制(45.00, 192.38), 其为我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问题, 起到重要中介作用。结论县域医共体建设问题涵盖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从"强县级"到"强县域",浙江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进行了6年探索,正处于向"3.0"迈进的阶段——人财物贯通、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铺开。这场崭新的战役,涉及诸多"向内发力"的体制机制调整,比如,真正把医疗机构内部人事任免、收入分配、业务发展等权利还给医共体,然而,这类带有浓厚"刀刃向内"色彩的改革更为复杂、更加需要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浙江省县域医共体试点地区的经验数据,定量分析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医院运行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段回归、配对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医院运行指标的变化。结果医院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能力水平,留住了更多的县域内患者,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优化了内部收支结构,提高了医疗服务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收入。但居民去县级医院就诊的自付比例并未减少,医院也可能存在着为完成控费政策目标而压减住院患者数量的现象。结论县域医共体建设促使了县级医院初步建立了较科学的运行机制。建议后续建设中继续加强医疗、医药、医保等部门的联动,发挥各项政策间的叠加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已成为各方共识。浙江省主要通过资源重组、体系重建、管理重构、服务重塑,来满足群众曰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实践中,我们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促进“城市医院强”到“县级医院强”;通过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促进“县级医院强”到“县域医疗强”,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