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MRI中磁敏感图像(SW1)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SWI中有无微出血灶将患者分为微出血灶组与无微出血灶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情况。结果:无微出血灶组治疗前NIHSS评分9.36±3.89,治疗后90天评分1.92±2.38;微出血灶组治疗前NIHSS评分10.16±4.08,治疗后90天评分5.22±2.60。两组溶栓后90天NIHSS评分较溶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天无微出血灶组NIHSS评分优于微出血灶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脑微出血灶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脑微出血灶个数越多者静脉溶栓越容易出现出血转化,溶栓前无微出血灶患者的预后较有微出血灶患者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方法有溶栓、改善循环、降低纤维蛋白原、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对症支持治疗等,对于ACI早期或超早期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越来越普遍,且其预后情况也得到临床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然而,静脉溶栓治疗会导致血管再闭塞、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此外,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及其剂量的选择、时机的把握、是否控制影响静脉溶栓因素也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关键。良好的预后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了解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能够指导进一步的临床干预,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2):146-14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脑血管反应性与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管反应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I、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Vm、Vm’H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愈显率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愈显率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可靠,同时脑血管反应性指标HBI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有阿司匹林服药史、房颤史、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及心源性卒中是HT的危险因素,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CT-ASPECTS)高则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回归得出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为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NIHS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11分,CT-ASPECTS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最佳分割点为7分.NIHSS评分≥11分组较<1 1分组、CT-ASPECTS评分≤7分组较>7分组患者的HT风险高.结论 NIHSS评分和CT-ASPECT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助于临床判断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血管反应性同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试验,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方式,给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第15天,对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残疾程度量表(m RS)评分进行记录,并且对于HBI同NIHSS的评分、m RS评分的下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以后,治疗第15天研究和参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m RS评分明显下降(P0.05);同时在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m R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过分析显示,在治疗的第15天,研究组患者获得的HBI和NIHSS评分的下降幅度同m RS评分的下降幅度之间呈正相关(P0.01);参照组患者的HBI和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呈正相关(P0.01),同时其HBI同m RS评分的下降程度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性联系(P0.05)。结论脑血管反应性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利于保障患者近远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S100β蛋白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7 d、30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美国...  相似文献   

8.
张笑 《中国民康医学》2023,(7):20-22+32
目的:分析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该院139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静脉溶栓治疗,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74),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分析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良好65例,占46.76%,预后不良74例,占53.24%;预后不良组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 mmol/L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均为影响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房颤、发病至溶栓时间≥3 h、合并糖尿病、病情中重度均为影响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发的重症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动态脑电图的变化,为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供参 考。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12 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 栓标准的98 例重症脑梗死患者,监测患者动态脑电图溶栓前后脑电波的变化。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溶 栓前后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用Excel 建立数据库,应用单变量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判断重症脑梗死 患者的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脑电图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 65 岁[Ol ^ R=2.958(95% CI :1.347, 6.495)]、发病至就诊时间>3.5 h[Ol ^ R=3.643(95% CI :0.563,5.267)] 脑电图检查阳性[Ol ^ R=4.079(95% CI :1.588,10.477)]、头颅影像学检查阳性[Ol ^ R=3.021(95% CI :1.554,5.870)] 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入组前年龄>65 岁、溶栓后脑电图波形异常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是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差的独 立危险因素。将动态脑电图监测应用于重症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对于预测重症 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继发出血转化(H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353例,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65例和非HT组28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风险和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确诊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根据脑微出血的数量分为A组(轻度组)45例、B组(中度组)68例和C组(重度组)42例,并选取同期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71例)。各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比较各组治疗后脑微出血和出血性转化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和采用改良RANKIN量表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C组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比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情况劣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情况、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并重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性转化危险和病死率,影响预后;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明确患者的脑微出血情况对临床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缩短DNT(door to needle time)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作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51名rt-PA静脉溶栓患者,根据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DNT)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56例(DNT≤60min),B组95例(DNT60mi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NHI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溶栓后24小时NHISS评分、溶栓后7dNHISS评分、90d后MRS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A组在溶栓24h、溶栓7d的NHI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90d后MRS评分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DNT时间能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下降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能减少致死性脑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赵波 《卫生职业教育》2018,(12):147-14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微栓子阳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共166例,经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溶栓24小时后查头颅MRI,明确病灶数目及部位,溶栓前、溶栓时及溶栓后应用经颅多普勒经颞窗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时间1小时,溶栓7天再次监测1小时。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4小时、溶栓后7天、溶栓后3个月进行NIHSS评分,比较微栓子阳性组与微栓子阴性组预后差别。结果 166例入组患者中,31例监测到微栓子(18.7%),两组之间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数据无差别。溶栓后微栓子阳性组预后好,溶栓后7天微栓子阳性组预后差。微栓子阳性组多部位梗死患者明显多于微栓子阴性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微栓子阳性组多部位梗死患者更多,提示血栓溶解,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0-43+4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5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更大,入院时血糖水平更高,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CSP分型TACI比例更高,TOAST分型LAA型更高,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0%比例更低,溶栓后脑出血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入院时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TACI分型、LAA分型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4 h内NIHSS改善≥40%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梗死面积、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临床分型等,而溶栓后短时间NIHSS改善情况是保护因素,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我院100例经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良好与否进行分组,预后良好患者(mRS评分0~1分)为A组,预后不良患者(mRS评分2~6分)为B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梗死面积方面均优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建立侧枝循环的比例(72.73%)明显高于B组(51.7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控制NIHSS得分的情况下,CT改变对治疗预后即无影响。结论 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梗死面积及侧枝循环都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NIHSS评分与CT改变情况对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影响,表现在控制NIHSS得分的情况下,CT改变对治疗预后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宁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2):341-34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于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0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测定患者血清CHE水平及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心型脂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例,依照Rainkin量评分分为良好组12例和不良组18例,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溶栓前NISS低、溶栓前血糖低以及发病急等因素。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存在溶栓前血糖低以及NIHSS低的患者需要重点对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脑血管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组)31例,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组)33例,另选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5例。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S)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s后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结果腔梗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组脑血管反应性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减低,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时,脑血管反应性进一步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