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吸烟与不吸烟口腔白斑(OLK)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探讨吸烟与OLK恶变潜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3B和mTOR在120例OLK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吸烟与LC3B和mTOR表达及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吸烟与不吸烟OLK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型及恶变情况均存在差异,LC3B在不吸烟组中的阳性率高于相应的吸烟组,而mTOR在吸烟组中的阳性率则高于相应的不吸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情况与mTOR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与LC3B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LC3B与mTOR阳性表达率随吸烟情况的加重呈负相关(P<0.05)。结论 吸烟对OLK的影响可能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底物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提取 RNA,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mTOR及其底物p70 S6激酶(p70 S6k)的α1、α2、β1、β2不同亚型及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RT-PCR与Western印迹的结果一致。随着肿瘤恶性度的提高,mTOR、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加,而4EBP1的表达则下降。结论 mTOR及其底物表达水平的强弱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它可能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靶向蛋白。 相似文献
3.
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 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mTOR和p70 S6K表达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实验侧牙周组织较对照侧有明显改建,牙槽骨由致密变得疏松,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变得紊乱,牙槽骨的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出现了破骨细胞及骨陷窝。RT-PCR结果显示,加力3 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表达增强,7 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兔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TOR和p70 S6K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LC3表达和腮腺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正常腮腺组织、3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41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Beclin1和LC3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Beclin1在正常腮腺组织、腮腺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2%、63%;LC3在这3种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6%、56%。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Beclin1的表达间有显著性关系(P<0.05),不同侵袭性、有无淋巴结转移与LC3的表达间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Beclin1和LC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表达下调,自噬功能改变可能在腮腺肿瘤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Ba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a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分化的OSCC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2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Bag-1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Bag-1蛋白在病理分级的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50.00%、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76.19%、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93.33%,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5.55%,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2.3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g-1蛋白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发展关系密切,并且检测该指标有助于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中CADM1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CADM1蛋白在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87.50%、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42.86%、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20.00%,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2.22%,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5.29%,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DM1蛋白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关系密切,提示CADM1蛋白缺失可能是OSCC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IGF-1R与IGFB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6例OSCC、20例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中IGF-1R与IGFBP-3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IGF-1R与IGFBP-3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蛋白在OSC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IGF-1R与IGFBP-3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小鼠磨牙为发育模型,研究其不同发育时期微管相关蛋白-4(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4,MAP-4)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的表达特点,分析两者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取不同胎龄的胎鼠,制作其下颌第一磨牙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AP-4和β-tubulin的表达。结果:MAP-4和β-tubulin在牙胚蕾状、帽状、钟状期牙源性上皮和牙乳头内均有表达,随着发育的成熟表达逐渐增强,到硬组织形成期,二者的表达开始减弱。结论:MAP-4和β-tubulin参与了成釉器和牙乳头的发育和分化过程的调节,与牙胚细胞的增殖以及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SZ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探讨CASZ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CASZ1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CASZ1 mRNA在OSCC中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SCC组织中CASZ1蛋白低表达率[65.6%(80/1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的低表达率[34.9%(2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ASZ1蛋白低表达与T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ASZ1蛋白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ASZ1蛋白低表达以及T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OSCC中CASZ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CASZ1蛋白低表达与OSCC患者生存期短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DC1(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ekpoint prote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DC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DC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且MDC1蛋白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3),但与病理分级(P=0.986)、患者的年龄(P=0.723)、性别(P=0.142)无关。结论:MDC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提示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细胞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 S6K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口腔鳞癌标本51例,癌旁黏膜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口腔鳞癌、癌旁黏膜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中p-Akt、p-mTOR及p70 S6K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相互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和癌旁黏膜组的表达。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但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Akt、p-mTOR及p70 S6K在口腔鳞癌的表达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Akt/mTOR/p70 S6K信号通路分子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活跃,提示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mTORC)1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形成的一种复合物,在细胞合成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参与调控的自噬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自噬是细胞降解损坏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并将其循环利用的过程。随着对mTORC1/自噬效应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在骨代谢方面的调控作用愈发凸显。本文就mTORC1介导的自噬通路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骨相关细胞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骨代谢的生物学机制和骨组织疾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Bruno Correia Jham Nadia Lago Costa Janine Mayra Silva Alessandra Castro de Miranda Jose Carlos Oliveira Tarcília Aparecida Silva Aline Carvalho Batista 《Journal of oral pathology & medicine》2012,41(1):21-26
J Oral Pathol Med (2012) 41 : 21–26 Background: Midkine (MK), a 13‐kDa heparin‐binding growth factor, is overexpressed in various human cancers. However,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CSCC) is still unclear. Thu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MK in samples of OCSCC, leukoplakia, and healthy oral mucosa (control). Methods: Surgically excised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primary OCSCC (n = 28) were immunostained for MK, Ki‐67, PCNA, p53, bcl‐2, Bax, and CD31. Besides this, MK express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leukoplakia and normal oral mucosa. The relationship of MK+ cells with clinical parameters (tumor location, tumor siz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survival) an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WHO histological grading, intensity of inflammation, proliferation index, apoptosis, and angiogenesis) was also evaluat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K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OCSCC in relation to leukoplakia and normal mucosa. Furthermore, MK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 late‐stage tumors (T3/T4) compared with early‐stage lesions (T1/T2). MK‐positive lesions also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 anti‐apoptotic protein bcl‐2. Conclusion: OCSCC, particularly late‐stage tumors, exhibits increased MK expression, which may be involved in tumor progression via upregulation of anti‐apoptotic genes, as shown by the augmented bcl‐2 positivity in MK‐positive tumo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牙周炎大鼠相关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0只。牙周炎组采用0.2 mm正畸丝结扎法构建牙周炎动物模型,对照组不作结扎处理。8周后,分别记录两组大鼠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松动度,并通过Micro-CT分析牙槽骨吸收情况;采用HE及PAS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内的mTOR、phosphor-mTOR(p-mTOR)和BECN1(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牙周炎组大鼠的牙龈组织出现明显肿胀、颜色及质地的改变,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松动度均明显增加,牙槽骨吸收明显;肾小球鲍曼氏囊腔明显扩张,基底膜增厚,肾小管间质充血明显,刷状缘破坏;肾脏功能未见明显差异;牙周炎组的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p-mTOR/mTO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mTOR可能通过抑制自噬过程在大鼠牙周炎相关肾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m s1基因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和差示PCR方法在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口腔白斑组织和33例口腔鳞癌组织中检测em s1扩增,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em s1扩增与口腔鳞癌原发肿瘤大小T分级(P=0.025)、分化程度(P=0.043)、淋巴结状态(P=0.015)、临床分期(P=0.038)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有em s1扩增的口腔鳞癌患者其预后可能较差,提示em s1扩增对OSCC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TFAR19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tfar19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白斑,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TFAR1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口腔正常黏膜组TFAR19染色阳性率为88.2%,白斑组TFAR19染色阳性率为63.3%,口腔鳞癌组TFAR19染色阳性率为30%,3组间染色阳性率分别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应用Crosstabs相关性统计分析,TFAR19染色阳性率与组织病变恶性度显负相关(r=-0.997,P<0.05)。②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的TFAR19细胞染色强度指数分别为199.34±25.33、130.23±19.21,和59.44±13.83,各组间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far19基因在口腔黏膜上皮成癌过程中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推测tfar19基因的表达缺失发生在肿瘤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19.
口腔白斑及鳞癌中Rb、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 、Rb蛋白产物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0例口腔白斑 (OLK)、3 3例鳞癌 (OSCC)组织中P5 3 及Rb蛋白的表达。结果 :Rb蛋白在OLK、OSCC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增强 ,但无显著性差异 ;突变型P5 3 蛋白的表达在OLK即已出现 ,且随着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强 ,在OSCC中其阳性表达率高达 80 %。结论 :p5 3 基因突变、P5 3 蛋白过度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OSCC的发生可能涉及Rb、p5 3 细胞周期生长抑制反馈调节通路的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