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分布、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16例单纯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内膜面毛糙,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2例,颈动脉狭窄42例,血流显像充盈缺损4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准确、有效的方法,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2例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经彩超检出3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例未发现明显斑块,但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内膜粗糙、增厚。34例颈动脉粥样斑块累及CCA、ICA、ECA及分叉处23例,单左侧7例,单右侧4例。根据斑块回声性质,可见软斑3例、硬斑15例及混合斑5例。软斑呈中强或弱回声。结论彩色超声可以提供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厚度、特征和位置的信息,对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静  龚念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76-317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以及其与脑血管病变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怀疑颈动脉病变的256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常规切面检查,测量颈动脉的内径、内膜厚度、斑块大小、斑块性质及血流速度等。结果:258例中发现阳性结果为73%,其中斑块显示率为44%。其中脑梗塞患者100%颈动脉内膜增厚,83%有斑块;脑出血患者95%颈动脉内膜增厚,55%有斑块;冠心病患者94%颈动脉内膜增厚,52%有斑块。结论:颈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硬化是一种无创伤、实用又精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伟杰 《中原医刊》2006,33(17):88-8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意义。方法彩超检测78例TIA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粥样斑块及其声像图特征和血流动力学超声改变。结果78例TIA患者发现阳性者71例,其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毛糙者4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57例。4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可重复、方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诊断TIA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为临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和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纪婷 《当代医学》2011,17(28):42-43
目的观察超声和磁共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两种检查技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高频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查诊断,总结检查特点。结果本组2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超声检查、MRI检查匹配良好,颈动脉内膜厚度的超声与MRI相关系数为0.98,呈极强相关性;斑块内回声及信号超声均见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表现为颈动脉内膜毛糙状、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厚、斑块中低、强、混合性回声,斑块MRI成像序列均呈等低均匀信号或等、低、高混杂信号。结论超声结合MRI检查能有效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对于筛查高危人群、指导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90例为高血压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斑块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总动脉内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及软斑为主,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均为强回声斑块.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明显降低(P<0.01),血管阻力指数和血管搏动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蕾  潘永寿 《广西医学》2010,32(3):300-30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8例临床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分别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以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108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出斑块55例,其中颈动脉狭窄2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无创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不同程度及类型的颈动脉硬化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门诊及内科住院病人366例,行颈动脉常规彩超检查,观察颈总、颈內、外动脉有无硬化班块,斑块数量、位置、回声强度及有无狭窄。结果:动脉内膜面粗糙、內中膜增厚185例,粥样硬化斑块形成86例。颈动脉狭窄及闭塞15例,正常8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颈部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硬化和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6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特点、斑块分布等改变.结果青年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56.8%,以软斑块为主.结论颈动脉斑块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指导治疗时机和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秀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07-170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86例患者中,61例患者被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约为70.93%。扁平斑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颈动脉分叉部位(BIF),且右侧发生率略低于左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受阻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高脂血症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比分析40例45岁~55岁高脂血症患者和40例血脂正常健康人群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结果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30%、斑块形成率为40%;血脂正常健康人群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发生率均为7.5%。结论高血脂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颈动脉超声作为有效且准确的检测工具,对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情况,尤其是糖尿病与颈动脉血管内膜厚度、血管斑块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组(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血管壁回声不均匀,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的狭窄,糖尿病组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85.29%,非糖尿病组动脉斑块发生率为23.00%。糖尿病组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为85.88%,非糖尿病组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11.00%。糖尿病组的颈动脉血管斑块及内膜中层厚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尤其是其对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直径的变化的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防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预防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脑梗死组)及8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数量、性质。结果脑梗死组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组以软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多见,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总动脉(CCA)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ICA)。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斑块性质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颈动脉异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1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超声下斑块厚度、分布、类型、狭窄程度,并根据既往是否发生脑血管意外分为脑血管意外组(n=36)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组(n=55),比较两组软斑、硬斑、混合斑比例。结果:91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斑块,检出率为100%,斑块以多发性为主,斑块分布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且多受累两侧;斑块类型:软斑38个,硬斑53个,混合斑39个;狭窄程度:完全闭塞2例,中重度狭窄4例,轻度狭窄85例;脑血管意外组软斑比例、混合斑比例高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组,硬斑比例低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组(P <0.05)。结论:斑块稳定性与血管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性和重复性优点,可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斑块形成,并可根据斑块回声和均质性评估斑块稳定性,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有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多普勒彩超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测量参数为颈动脉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等指标;包括血管走形、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及部位,血流性质和方向、有无彩色充盈缺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结果:189例中二维超声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增厚,合并一处或多处斑块者113例;彩色多普勒出现斑块处充盈缺损的97例,频谱多普勒出现异常的110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发病因素,软斑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信号;颈动脉多普勒彩超检查作为一种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脑梗死患者病因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布特点及超声特征,为临床预测脑梗死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65例脑梗死及30例对照组受检者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查分析斑块发生的解剖部位、内部回声和表面特征,并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征进行分型,测定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IMT),将病变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且以等回声、低回声斑块为主,脑梗死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溃疡斑块均出现在脑梗死组。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确定斑块的部位和性质,可为临床预测脑梗死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奚容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40-384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一5月期间,我院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各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明显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发挥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检查并确诊为动脉斑块的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大小、数量及所致的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通过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出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均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经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多为多发性的,且大小不一,而且好发于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其中以颈总动脉膨大分叉处最为多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诊断颈动脉斑块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可以提高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18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弱回声及等回声斑块26例,强回声斑块158例.位于颈总动脉及分叉处123例,位于颈内动脉及起始段61例.双侧147例,单侧37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直观、可重复性好的特点,不仅可以对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而且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都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颈部血管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