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中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市罗音性质的价值。方法 对11例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仍的AMI合并泵衰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予以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符合血流动力学的泵衰标准。2例左室梗死(LVI)合并右室梗死(VRI)患者难以确定休克原因,1例LVI患者难以确定肺内罗音性质,经血流动力学测定均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AMI合并泵衰的患者在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内罗音性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衰竭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中,通过对15例病例的分析体会到: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做好调零和测定心输出量的配合,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落实治疗护理措施;术后要注意压力波形及心电监测做好导管护理,注意术测肢体的观察护理防止下肢血栓的形成,注意体温监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中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内啰音性质的价值。方法对11例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确诊的AMI合并泵衰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予以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符合血流动力学的泵衰标准。2例左室梗死(LVI)合并右室梗死(RVI)患者难以确定休克原因,1例LVI患者难以确定肺内啰音性质,经血流动力学测定均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好转。结论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AMI合并泵衰的患者在鉴别休克原因和肺内啰音性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肾脏缺血是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eptic acute kidney injury,SAKI)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因而,在处理SAKI时注重恢复肾脏的灌注,并且在实验研究中也重视这一点。但事实上,SAKI患者则往往处于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而且临床和实验证据明确了炎性机制和微循环障碍在SAKI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探究SAKI时的全身、局部以及微循环动力学变化,试图为SAKI的血流动力学处置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复方红景天对急性心肌梗塞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观察复方红景天膏对心肌梗塞犬血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红景天0.5,1.0g·kg^-1灌胃给药,能明显升高心梗犬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度,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提示其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油酸家兔急性损伤的模型,并用介入这种策创的方法来检测从外周静脉注入不同剂量油酸后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分别从对照组和油酸组家兔的外周静脉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和油酸,分4次注射,剂量分别为0.06,0.04,0.04,0.04ml/kg,记录每次注射后5,10,15min时肺动脉压,主动脉压和心率的数值。结果:随着油酸剂量的增加,赆率变慢,主动脉压降低,肺动脉压先升高后降低。结论:油酸的剂量在0.06ml/kg或0.10ml/kg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y Saponins,PNS)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NS小剂量组、PNS大剂量组。治疗7d后,分别测定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PNS可以降低LVEDP,升高±dp/dtmax。[结论]PNS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大剂量应用对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观察利多卡因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作者对96例AMI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9例给予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47例未使用利多卡因。观察其对AMI的疗效及患者的转归、预后。结果AMI并发室性早搏与否,在室颤发生率、患者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是否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在室颤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并不能降低AMI后室颤的发生率,也不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及心衰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 ,以指导 AMI的判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采用东芝TBA- 4 0 F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AMI患者心肌酶进行测定 ,结果 :1谷草转胺酶 (AST)、磷酸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 (CK- MB)、α-羟丁酸 (α- HBD)、乳酸脱氢酶 (L DH) ,这些酶指标在 AMI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 CK- MB/ CK大于5 %的阳性率为 78%显著高于非心脏病组的 2 5 % ,对 AMI的诊断很有价值。结论 :CK- MB/ CK大于 5 %可以作为AMI的诊断指标这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无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AMI))患者实施2周住院康复程序的安全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4 d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14 d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院前均以心脏彩超、Holter、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死亡、再梗病例发生;两组患者在心脏结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焦虑指数。结论:14 d康复方案可缩短患者卧床与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而不增加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与再梗率,不影响心脏结构及心电稳定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980~1985年收住冠心病监护室2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临床资料。该病急性期(8周内)住院病死率1971~1974年为27.0%,1975~1979年为12.8%,1980~1985年降至10.6%。对其发病趋势和主要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病死率下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严密监护;及时防治心律失常;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透明质酸酶、尿激酶、极化液缩小梗塞范围等。为进一步降低病死率,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防止心脏破裂和再梗塞;加强对老年AMI的防治;调节心脏前后负荷维护心脏泵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院五年来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138例,其中梗塞前有明确心绞痛病史者103例,占76.3%,无明确心绞痛病史者35例,占25.4%,两组对照其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有心绞痛病史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病史组(P〈0.01)。结论 提示梗塞前心绞痛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H-FABP、P选择素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评估。方法:将123例急性心肌梗死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组(44例)和非 MACE 组(79例),比较两组血浆H-FABP、P选择素浓度。结果:MACE 组血清H-FABP为(68.53±32.57) ng/L、P选择素为(353.21±88.17) ng/L,均高于非 MACE 组的(47.58±21.56) ng/L、(286.21±76.35) ng/L(均 P〈0.05)。结论:血浆 H-FABP、P选择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Creatinekinase(CK),especiallyitsisozymeMB(CK--MB),hasahighspecificitytothediagnosisofthe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SomestudiesreportedthatCK-MBisasensitiveandspecificmark-erofmyocardialinjurywithin48hofchestpain[1.'].ThecontinuousmonitoringofserumCK--MBinAMIpatientsafteronsetcouldprimarilyevaluatethede-greeandnecrosisareaofthecardiacmuscleinAMI.Atpresent,mostofclinicallaboratoriesinChinamainIyutilizeimmuno--suppressionmethodtodeter-minetheactivityofCK--MBisozyme.Onlyafewlab-or…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和疑为心梗病人血中 c Tn 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采用金标法对 5 2例就诊病人测定其血中 c Tn- 和酶学法测定 CK- MB两个指标 ,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病人血中的 c Tn- 敏感度高于 CK- MB,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而疑为心梗病人血中的 c Tn- 敏感度高于 CK- MB且具有显著的特异性。c Tn- 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时病人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MB)和外周血的变化,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可能的存在机制。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24h内采集18例病人的血液样本,测定外周血成分变化、血清CK-MB和TPO含量改变。另选择18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外周血中血液成分包括WBC、RBC、HBG、HCT和PLT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样本中TPO水平变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TPO均比对照组升高(p<0.001)。结论:造血生长因子TPO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存在显著的升高,提示心梗后的TPO水平改变有机体应激反应性升高的可能,TPO水平存在着多种因素的调控和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