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因发作性心悸、气短1年,加重3个月入院。既往无吸烟史,高血压30年,糖尿病10年,高脂血症4年。查体:体温36.6℃,心率7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70/60mmHg(1 mmHg=0.133kPa)。左右两侧颈部血管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左心房轻大,左心室内径正常,射血分数为69.5%。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超声:右颈总动脉分叉处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外动脉起始段中度狭窄。冠状动脉(冠脉)CT(外院)提示:冠脉起源异常(AOCA,左冠开口于右冠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口)伴冠脉多发斑块及严重狭窄。冠脉造影提示:左冠开口于右冠窦(图1A),回旋支未由左冠发出(图1B),起源于右冠口,开口处狭窄80%(图1C、1D),前降支近段狭窄90%伴钙化,第一对角支狭窄90%;右冠近段狭窄80%伴全程钙化,后降支狭窄90%。无介入治疗指征,给予扩冠、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和心率等对症治疗后择期行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测定冠脉病变血管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共46支冠状动脉血管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后行IVUS检查。IVUS测量狭窄段血管直径和截面积、斑块性质,与相应部位定量的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的结果比较。结果QCA检出偏心性狭窄25处(54.3%);IVUS检出偏心性狭窄32处(69.6%)(P<0.05)。IVUS发现30处(65.2%)靶血管病变钙化,而CAG检出18处(39.1%)血管病变钙化(P<0.01)。CAG和IVUS检出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率分别为62.15%和74.35%(P<0.01)。46处(100%)靶血管完成IVUS检查,34处血管介入后复查,其中1处IVUS导管无法通过支架,IVUS检出不理想支架释放8处(24.2%)。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以上,未发现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IVUS可以准确地识别冠状动脉管腔形态、斑块性质,有助于冠脉介入手术策略的选择,是对CAG的有效补充,IVUS检查本身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明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模糊病变处的不同病变性质.方法:回顾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 521例冠脉造影和205例血管内超声影像资料,选取其中造影模糊病变的12例患者IVUS影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有完整的造影、IVUS和临床资料,8例模糊病变位于前降支,3例位于右冠脉,1例位于左主干.IVUS影像分析结果,2例接近正常,2例为斑块破裂,2例为血栓,3例为钙化,其余分别为内膜增生、偏心病变及支架膨胀不良各1例.IVUS测得的管腔截面积平均值为(20.2±5.6)mm2,斑块负荷平均值为(0.42±0.75)%,重构指数平均为1.10±0.20.结论:对血管造影模糊病变,IVUS能更加精确地分析病变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帮助确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痛15年,加重半个月余"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患者于2017-03-28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中见:前降支(LAD)中段80%~90%狭窄,远段90%狭窄,回旋支(LCX)近中段100%闭塞,远段可见右冠脉(RCA);近段不规则,中远段60%狭窄。患者三支病变(图1A~1C),与患者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男性,66岁,因"阵发性胸闷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闷,伴憋气,呈阵发性,持续5~10 min,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LAD)近段和远端钙化并中-重度狭窄,回旋支(LCX)近段中-重度狭窄,右冠(RCA)中度狭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差,上述症状仍有发作,遂来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冠脉)弥漫性斑块患者进行检查,比较IVUS与冠脉造影(CAG)对冠脉弥漫性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CAG发现冠脉弥漫性狭窄或可疑的39例患者(39支冠脉血管,其中左前降支16例,左回旋支12例,右冠脉11例)同时进行IVUS检查,对照这2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G显示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面积狭窄率)及斑块累及长度明显低于IVUS所示的结果,而IVUS显示斑块累及范围明显大于CAG结果[(39.48±9.33)mm∶(30.26±8.57)mm],在弥漫性斑块累及冠脉的狭窄率上IVUS高于CAG[(67.2±8.1)%∶(60.3±7.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无法显示冠脉内形态及斑块性状,而通过IVUS可以清晰显示斑块的形态与性状。结论:对于冠脉内弥漫性斑块,CAG低估了病变程度,IVUS可以直接看到冠脉的横截面,从而明确冠脉狭窄的性状和严重程度,相对于CAG来说,IVUS是评价弥漫性斑块的一种精确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在轻中度冠脉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结果 ①56例共83处血管段,CAG示钙化性斑块12处,IVUS示钙化性斑块42处(P<0.01)。CAG示偏心性斑块25处,IVUS示偏心性斑块58处(P<0.01)。CAG示面积狭窄率为(55.09%±6.74%),IVUS示面积狭窄率为(72.00%±5.87%),P<0.05。②IVUS与CAG示面积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3,P<0.01)。③CAG显示56例83处血管段均未达到支架置入指征,IVUS检测43处血管段需置入支架。④CAG显示43处血管段手术效果均理想,IVUS显示5例内膜撕裂严重者需进一步处理。结论 IVUS对于冠状动脉轻中度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有较高的价值,且优于CAG。  相似文献   

8.
1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因“间断胸痛2年,加重4月”于2017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2016年4月就诊我院,行冠脉动脉(冠脉)造影术,术中可见:左主干中段斑块,前降支远段80%狭窄,第一对角支70%狭窄,回旋支、右冠脉无明显狭窄(图1A)。考虑为前降支远端病变,管径较细,且为患者保留必要时的后续治疗机会,故选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治疗。首先选用cutting Balloon 2.75×6 mm对前降支病变处预扩张(12atm×10 s),后予SeQuent please2.5×30 mm药物涂层球囊(12atm×60 s)治疗(图1B),术后局部可见NHLIB A型夹层。术后规律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 1/d)、氯吡格雷(75 mg 1/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服用满1年后停药。2017年7月患者再次出现胸痛,于当年11月15日就诊我院,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远段见动脉瘤形成(6.10×3.57 mm),伴瘤体开口95%狭窄,瘤体远段节段性狭窄90%(图2A);右冠近段斑块、远段斑块,回旋支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病变特点及IVUS在冠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IVUS检查,同时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观察组经IVUS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统计分析冠脉病变IVUS检查特征、治疗前后病变血管最狭窄部位最小血管直径(MLD)、斑块负荷、直径狭窄率(DS)变化情况、支架置入率及达标率,并于1年后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IVUS检查可知68例患者中,冠脉狭窄程度70%者占11.76%,最小管腔面积4 mm~2者占50.00%;治疗后两组MLD较治疗前增加,斑块负荷及DS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MLD高于对照组,斑块负荷及DS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支架置入率94.12%及达标率88.24%高于对照组(70.59%、64.71%,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1.76%低于对照组20.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IVUS检查可有效检出冠心病冠脉病变特征,于其辅助下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血管直径,减小斑块负荷,提高支架置入率及达标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77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 2 0余年 ,拟诊为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病史。心电图示Ⅱ、Ⅲ、V3~ 6导联T波低平、倒置 ,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见左冠脉前降支邻近第2对角支分叉处有一处偏心性 90 %钙化狭窄 ,长达 2 .0cm ,对角支开口处狭窄 5 0 % ;回旋支中段见一 80 %狭窄 ,长 1cm ;右冠脉第 2段 70 %向心性狭窄 ,长 0 .8cm。决定行左前降支严重狭窄处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采用双导丝技术 ,在前降支和对角支各置入一根导丝。Floppy导丝不能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优化民航飞行员冠脉临界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通过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和IVUS对120例飞行员患者165处冠脉临界病的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直径狭窄率(diamter stenosis,DS)与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IVUS提示管腔MLA<4 mm2飞行员患者的冠脉临界病变行支架植入术。 结果 ①同一临界病变处QCA显示的MLD,DS及MLA,AS值均小于IVUS相应的测量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IVUS对冠脉病变狭窄定量测量方面准确性更高;②IVUS提高血栓病变(15.0% vs. 2.5%,P<0.05)和心肌桥(42.5% vs. 2.5%,P<0.01)的诊断率;③与QCA相比,IVUS直接显示介入治疗中支架的贴壁情况,指导支架扩张完全。 结论 IVUS较QCA能更准确地检测冠脉临界病变范围,更灵敏地诊断血栓和心肌桥,利于全面优化临界病变的诊疗。  相似文献   

12.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行介入治疗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84岁。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于2004年3月10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左前降支(LAD)近-中段长节段不规则管腔狭窄,最严重处达90%(图1A),左旋支(LCX)发出8 mm后完全闭塞,用多种导管反复尝试无法进入右冠状动脉(RCA)开口;非选择性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经CAC检查未发现冠脉有明显狭窄病变8例,而IVUS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斑块形成;CAG、IVUS的平均直径狭窄率分别为71.21%±9.81%、74.77%±8.58%,P<0.01;CAG、IVUS的平均面积狭窄率74.36%±10.75%、80.88%±7.77%,P<0.01.提示CAC可能低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IVUS可作为有益补充,协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3岁,本次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2个月,再发2 d入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2个月前因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于我院行冠脉造影: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80%狭窄,远段40%狭窄,后降支(PD)段25%狭窄,左前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 (冠脉 )夹层和支架脱落是冠脉介入操作中较为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操作成败和患者安危。现报告同时发生两并发症的病例 ,经处置获得成功。患者男 ,5 5岁 ,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于 1999年 6月入院。病情稳定 1周后行冠脉造影 ,显示左前降支 (LAD)近中段 99%狭窄且紧邻第一对角支 (D1)开口 ,D1近段 6 0 %狭窄 ,右冠脉近段 80 %局限性狭窄。决定行前降支病变的经皮冠脉成形术 (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术。操作中LAD中段发生夹层 ,累及D1开口 (未预先放置导丝保护 ) ,血流缓慢 ,患者出现心绞…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74岁 ,因“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入院。造影检查示 :左前降支 (LAD)弥漫不规则、钙化 ,中段 99%狭窄且严重钙化 (图 1) ,TIMI 1~ 2级 ;左旋支(LCX)弥漫不规则、钙化 ;右冠状动脉 (RCA)严重钙化 ,中段两处狭窄 ,分别为 80 %和 90 % ;左室射血分数 6 1%。因患者高龄且拒绝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故首先考虑介入治疗并决定先做LAD病变。经 6FrZ2 (Medtronic)JL4导引导管将ACSBMW导丝顺利送至LAD远端 ,沿导丝将Maverick(Bos ton ,SciMed) 1 5mm× 2 0mm球囊送至LAD中段 99%病变处(稍有阻力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由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痉挛引起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及有效性。方法8例晕厥发作时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胸闷继发黑矇,无症状发作时心电图正常。明确无水、电解质紊乱后,予以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和病因后予以相应的处理。结果10例生化及心脏超声正常。8例发作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的患者,除1例发现右冠脉开口狭窄20%~30%外,其余患者冠脉造影均正常,均置入单腔心室起搏器后使用钙拮抗剂。2例胸闷伴黑矇患者中的1例,造影前Holter发现V1~V6导联ST段抬高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冠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段粥样斑块形成,狭窄程度<50%,考虑室速发生的原因是粥样斑块基础上痉挛所致,直接支架植入。另1例造影前无症状发作,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段粥样斑块形成,狭窄程度<50%,未予干预,当晚患者症状再发,心电监护发现V1~V6导联ST段抬高伴短阵室速,考虑室速发生的原因与上相同,急诊植入支架。所有患者随访6月至11年,均健在,无类似发作,生活状况良好。结论对于冠脉痉挛引起的心律失常,针对其病变基础采用稳定斑块、起搏支持下的抗痉挛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96例患者的110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根据IVUS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分析病变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结果:110处临界病变的平均最小管腔面积为(4.83±2.24)mm2,46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 的病变成功置入冠脉支架;IVUS显示干预组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未干预组(3.47±0.44)mm2 比(5.69±1.57)mm2,(P<0.05);同时干预组的斑块负荷大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0±5.98)%比(62.89±7.69)%,(P>0.05).两组的定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行IVUS检查可进一步明确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的性质,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成形术中正常参考段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希立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3):166-167,179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时“正常”参考段的病变情况。方法  12 0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 ,术中血管内超声 (IVU S)评价造影显示正常的参考血管段。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的参考段仅10 .8%经 IVUS证实无明显病变 ;(2 )参考段平均面积狭窄百分比为 (4 2 .6± 11.9) % ,参考段狭窄程度与目标病变的狭窄程度呈轻度正相关 (r=0 .32 7,P<0 .0 0 1) ;(3)参考段的病变中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较少而脂质斑块较多。结论 造影显示的“正常”参考段冠状动脉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研究造影“正常”的左主干及参考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113例患者 (男 78例 ,女 3 5例 ,平均年龄 63± 12岁 ) ,接受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及IVUS检查。造影检查常规选用左前及右前 +头位及足位来显示目标病变及左主干。IVUS检查及测量 :仅对前降支及回旋支的病变 ,检查左主干(81例 )。参考血管选用距目标病变 1cm内。结果 :IVUS发现 10 1例 (89% )造影“正常”近端参考血管有病变 ,面积狭窄率达 (4 5 9± 12 9) % ,10 3例 (91% )造影“正常”远端参考血管存在病变 ,面积狭窄率达 (3 9 2± 13 3 ) %。 5 1例 (4 5 % )造影“正常”左主干存在病变 ,面积狭窄率为(4 0 6± 18 3 ) %。结论 :IVUS可以准确地识别冠脉内有无斑块并帮助选择合适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