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ABVS冠状面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的130例女性患者,共138个(良性85个、恶性53个)乳腺病灶,从肿块自身表现(边界、边缘虫蚀征、包膜)和周边组织特征(汇聚征、亮环、暗环)两方面分析病灶ABVS冠状面成像特征.通过x2检验得出对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有价值的冠状面征象.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在边界、边缘虫蚀征、包膜、汇聚征和暗环方面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虫蚀征、汇聚征以及两者联合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和0.94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BVS冠状面成像有助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穿刺活检在乳腺非肿块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经乳腺自动全容积成像检查发现的乳腺非肿块性病变,冠状面声像图特征表现为:低回声区、结构紊乱、微钙化(单纯或合并低回声),二维超声下未见明确占位效应,在冠状面引导下对病变区域行组织学穿刺活检,将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相对比,比较病理符合率,同时对恶性病例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穿刺结果恶性的为42例,发生率为34.15%,与手术病理完全符合为39例,3例出现低估(2.43%);良性的为81例,其中45例经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假阴性2例,其余病例经过1~2年随访,2例证实为恶性,假阴性率3.25%。ABVS声像图表现中,相比于单纯微钙化(4/16)及单纯低回声区(8/70),低回声区合并微钙化(30/37)病灶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7、15.276,P0.05)。13例在冠状面上表现为"汇聚征"的穿刺活检均为乳腺癌。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在冠状面上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低回声区合并微钙化、结构紊乱呈"汇聚征"等,且病变区域更加直观,与体表投影一致,与常规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相比,冠状位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以有效提高穿刺病理符合率,提高乳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技术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因乳腺疾病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ABVS检查的患者507例,共675个肿块,采用ABVS与VTIQ技术对乳腺肿块进行检测,获得冠状面图像及肿块内剪切波速度(SWV)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单位为m/s);对照手术病理或穿刺组织学结果,判断冠状面有无"汇聚征",比较良恶性肿块的SWV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准确性最高的一组SWV值,获得其诊断最佳截断值;评估冠状面"汇聚征"及VTIQ技术单独及联合使用后对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差异。结果 504个肿块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良性,171个为恶性,冠状面"汇聚征"在乳腺恶性病灶内的出现率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89,P0.001);恶性病灶组的SWV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高于乳腺良性病灶组[(6.79±1.71)m/s vs(3.41±1.51)m/s、(5.03±1.24)m/s vs(2.46±0.87)m/s,(5.74±1.36)m/s vs(2.65±1.23)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3、33.85、26.77,P均0.001),恶性病灶组SWV(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2、0.934、0.937,其中,以肿块内SWV平均值的诊断效能为最佳,其截断值为4.045 m/s。ABVS冠状面"汇聚征"、VTIQ(SWV平均值)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39.65%、94.39%、95.78%;特异度97.50%、94.39%、95.53%;准确性82.84%、93.51%、94.25%;阳性预测值84.33%、82.64%、85.12%;阴性预测值82.64%、96.83%、97.68%。结论 ABVS冠状面"汇聚征"及VTIQ技术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能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乳腺X线摄影(M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应用ABVS、常规超声和MG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查(32个乳腺病灶),比较ABVS与MG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ABVS检查结果显示,27例乳腺癌患者冠状面上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强回声"汇聚"征。ABVS和MG对乳腺癌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1.25%(26/32)和53.12%(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5);ABVS对小乳癌(病灶直径≤1.5 cm)的检出率高于MG(80.95%vs.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5)。结论 ABVS冠状面显示不同程度的"汇聚"征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BVS对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MG,且对小乳癌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与MRI诊断乳腺病灶的价值。方法 收集乳腺肿块患者70例,共77个病灶,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分析其ABVS和MRI图像特征,并比较二者评估乳腺病灶大小和诊断病灶良恶性的效能,评估ABVS冠状面上的"汇聚征"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70例患者中,良性37例(共43个病灶),恶性33例(共34个病灶)。ABVS[(18.0±8.9)mm]和MRI[(17.0±9.0)mm]测得病灶最大值与病理测值[(17.8±9.2)mm]均呈正相关(r=0.96、0.95,P<0.01),但ABVS和MRI所测病灶最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VS和MRI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31/34)和85.29%(29/34)、86.05%(37/43)和90.70%(39/43)、88.31%(68/77)和88.31%(68/77)、83.78%(31/37)和87.88%(29/33)、92.50%(37/40)和88.64%(39/4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95(P>0.05)。"汇聚征"阳性率为32.47%(25/77),在良、恶性病灶中分别占6.98%(3/43)和64.7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P<0.01)。ABVS重建冠状面"汇聚征"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70%(22/34)、93.02%(40/43)、80.52%(62/77)、88.00%(22/25)和76.92%(40/52)。结论 ABVS和MRI均能有效诊断乳腺肿块,但ABVS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敏感度更高,其冠状面的"汇聚征"能有效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个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灶。按照乳腺癌的浸润与否分为乳腺浸润性癌(IDC)和乳腺原位癌(DCIS)。通过观察ABVS冠状面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ABVS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对两种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1例乳腺癌病灶中,IDC在ABVS冠状面出现火山口征的阳性率(51.2%)高于DCIS (10%),P<0.05。IDC在肿块内(81.9%)检出微钙化的比例高于DCIS (54.3%)、在导管内检出微钙化的比例(18.1%)低于DCIS (45.7%),P<0.05。IDC出现散在少量微钙化的比例为(73.2%)高于DCIS (40%),P<0.05。DCIS出现钙化簇的阳性率(35%)高于IDC(14.6%),P<0.05。结论 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以及微钙化的检出部位、数量和钙化簇的出现,对于IDC、DCIS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全自动乳腺容积扫描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74个病灶的术前ABVS和传统手持探头超声(HHUS)图像特征,将肿块分为良性、可能良性、不能确定、可能恶性和恶性5级,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二者的诊断效果,并对乳腺肿块ABVS冠状面“汇聚征”和“高回声边界”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ABVS分级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0.927)大于HHUS(0.903)(Z=2.256,P =0.024).ABVS冠状面“汇聚征”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阴性预测值为0;“高回声边界”诊断乳腺肿块良性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和94.51%.结论 ABVS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冠状面乳腺肿块“汇聚征”和“高回声边界”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冠状面“火山口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超声(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明的46例患者共53个乳腺肿块的ABV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共53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6个,恶性病灶27个。27个恶性病灶中,实性肿瘤25个,弥漫性肿瘤2个;原位癌2个,浸润性癌25个。26个良性病灶中1个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占良性病灶的3.8%;27个恶性病灶中13个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占恶性病灶的48.1%。良性病灶组与恶性病灶组“火山口征”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ABVS冠状面“火山口征”有助于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关乳腺良性疾病的声像图特征以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肿块48例(病理类型有:纤维腺瘤、腺瘤、脂肪瘤、腺脂肪瘤、乳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及腺病瘤、腺病伴腺瘤样增生),弥漫性良性病变54例(病理类型有:囊性增生、纤维腺病),正常乳腺6例(病理为腺病和乳腺癌)。结论:乳腺良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为良性肿块,以纤维腺瘤最常见。另一类为弥漫性良性病变,常因声像图无肿块而不易诊断。  相似文献   

10.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digitalmammography,FFDM)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4月-2006年4月期间行FFDM并怀疑有乳腺病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变46例,恶性病变54例,均经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在一周之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良性病变46例中,临床触及不到肿块6例,其病理结果:纤维腺瘤5例、腺病1例;临床触及肿块40例,其病理结果:纤维腺瘤25例、乳腺囊性增生症4例、乳腺腺病3例、乳腺结核1例、乳腺囊肿7例。恶性病变54例中,临床触及不到肿块8例,病理结果:癌前病变1例、导管内癌3例、浸润导管癌3例、黏液腺癌1例;临床触及包块46例,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4例,黏液腺癌2例。本组研究显示FFDM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59%、91.30%、92%;MRI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19%、86.96%、87%。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系统检查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对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Acuson S2000的ABVS系统对60例乳腺肿瘤患者双侧乳腺进行扫查,获得整个乳腺横切面图像的基本数据,系统自动进行三维重建,同步获得乳腺的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对比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以评价ABVS系统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ABVS系统扫查示乳腺癌冠状切面"汇聚征"的出现率为82.1%,<2.0 cm乳腺癌冠状切面"汇聚征"的出现率为86.7%,"汇聚征"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0.9%,准确度为86.1%.结论 ABVs系统作为超声检查的一种新途径,提高了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提供了更加完整、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ABVS)与乳腺X线摄片(MG)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癌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比较ABVS与MG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 对65例均进行ABVS检查,冠状面上乳腺癌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强回声“汇聚”征,术前ABVS初步诊断55例(55/65,84.62%)为乳腺癌;对42例同期进行MG检查,术前MG初步诊断27例(27/42,64.29%)为乳腺癌.术前ABVS与MG对乳腺癌的总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VS(26/65,40.00%)对小病灶的检出率高于MG(9/42,21.43%,P<0.05).结论 ABVS冠状切面显示“汇聚”征对诊断乳腺癌具有高度价值.ABVS对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MG,且对小病灶的检出率亦高于MG.  相似文献   

13.
女性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病变的筛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分型在常规乳腺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24例行常规乳腺筛查的妇女4848侧乳腺(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150侧,乳腺癌72侧)声像图表现行超声分型研究。根据受检者乳腺组织结构和退化过程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型:(1)腺体型:乳腺实质以导管为主;(2)腺纤维Ⅰ型:乳腺实质以导管为主、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为辅;(3)腺纤维Ⅱ型:乳腺实质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导管和脂肪为辅;(4)脂肪型:乳腺以脂肪组织为主、纤维结缔组织为辅。结果基于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TDLU)的退化程度,4848侧乳腺中腺体型占11.1%(537/4848侧),腺纤维Ⅰ型占30.4%(1473/4848侧),腺纤维Ⅱ型占48.9%(2373/4848),脂肪型占9.6%(465/4848侧)。受检者中腺体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下降,脂肪型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上升;腺纤维Ⅰ型乳腺在50岁前相对稳定,50岁后检出率下降;腺纤维Ⅱ型乳腺检出率在60岁以下年龄段随年龄增长上升,50~59岁年龄段达到高峰,60岁以后下降。超声分型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体型、腺纤维Ⅰ型、腺纤维Ⅱ型及脂肪型中良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分型中以脂肪型乳腺图像表现的患者中癌变率最高,为4.3%(20/465侧),明显高于腺纤维Ⅰ型(0.61%,9/1473侧)和腺纤维Ⅱ型乳腺(1.81%,43/2373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体型声像图表现的患者中尚未检出乳腺癌。结论 TDLU的退化与乳腺超声分型及乳腺癌密切相关;TDLU的退化早于年龄的增长应视为重点筛查和随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I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分析病灶的MR形态学、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点、ADC值等,并与肿块型乳腺癌及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比较。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呈多发区域性(31%)、区域性(38%)及段性强化(31%)为主;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及簇状强化为主(各占38%及44%)。非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呈Ⅱ型平台型(50%)为主,与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非肿块型乳腺与良性病变的TIC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范围为(1.094±0.297)×10~(-3)mm~2/s,与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乳腺癌与非肿块型良性病变的形态学表现有一定差别。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三维超声汇聚征诊断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显示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观察128例乳腺肿瘤患者(共132个病灶)的三维超声汇聚征和二维超声毛刺征显示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二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汇聚征显示率与肿瘤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 132个乳腺肿块中,76个为乳腺癌,56个为乳腺良性病变,汇聚征和毛刺征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16%(48/76)、92.86%(52/56)、75.76%(100/132)、92.31%(48/52)、65.00%(52/80)和44.74%(34/76)、91.07%(51/56)、64.39%(85/132)、87.18%(34/39)、54.84%(51/93)。汇聚征对于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毛刺征(P<0.05)。汇聚征的显示率随着乳腺肿块直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 乳腺超声实时三维成像显示汇聚征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二维超声显示毛刺征。汇聚征对于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特异度,对小乳癌有较高敏感度,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患者120个乳腺肿块术前ABVS影像学资料,并与其X线钼靶成像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所有肿块均有术后病理结果。结果:ABVS与X线钼靶对乳腺肿块总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5%(114/120)、80%(96/120),两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中两者检出分别为98.3%(58/59)、83.1%(49/59)(P<0.05);良性肿块中两者检出分别为91.8%(56/61)、77.0%(47/61)(P<0.05)。对小病灶两者检出率分别为91.8%(67/73)、79.5%(58/73)(P<0.05);两者对小病灶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1.4%(32/35)、80%(28/35)(P<0.05)。ABVS冠状面“汇聚征”在恶性和良性肿块中出现率分别为89.7%(52/58)、3.6%(2/56)(P<0.01);小病灶恶性和良性肿块的“汇聚征”的出现率分别为91.4%(32/35)、5.3%(2/38)(P<0.01)。结论:ABVS系统提供乳腺肿块全方位的影像学评估信息,较X线钼靶检查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及准确性,其“汇聚征”可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对比手动超声是否具有额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4例行乳腺肿块切除的患者,行手动超声和ABVS检查,比较ABVS是否较手动超声多发现新的肿块,以及ABVS是否在冠状面有特殊发现并据此对BI-RADS分级校正。结果 124例患者手动超声发现166个肿块,其中恶性肿块50个,良性肿块116个。ABVS较手动超声多发现8个肿块,其中恶性肿块4个,良性肿块4个。ABVS冠状面"汇聚征","火山口征","太阳征"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2.5%,乳腺肿块经ABVS扫查,BI-RADS分类校正前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和0.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VS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上,较手动超声多的有限;但其连续的不间断的自动扫查,有助于发现手动超声忽略的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及乳腺X线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47例患者的常规超声、ABVS检查及乳腺X线检查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超声、ABVS及乳腺X线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31/47)、85%(40/47)及91%(43/4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1);组间两两比较,乳腺X线检查和ABVS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5、5.93,均P0.05),但ABVS与乳腺X线检查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结论 ABVS能提高超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与乳腺X线诊断价值相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7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乳腺X线摄影(MG)和ABVS检查,分析ABVS诊断结果,比较ABVS和MG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ABVS诊断结果显示,75例患者中呈不典型"汇聚"征18例,呈典型"汇聚"征30例,共检出48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方面,ABVS检查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0.67%和90.57%,显著高于MG检查的76.00%和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乳腺癌诊断方面,ABVS检出率为80.00%,显著高于MG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VS检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度,且对小乳癌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应变率比值法和改良五分法评估病变的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评估方式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诊断出良性病变23例,恶性病变32例。超声弹性成像SR法共诊断出乳腺良性病变24例(21例与病理结果相符),恶性病变31例(29例与病理结果相符);改良五分法诊断出乳腺良性病变28例(18例与病理结果相符),恶性病变27例(22例与病理结果相符)。与改良五分法相比,SR法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更高,分别为91.30%、90.63%、90.91%、87.50%和93.55%(P0.05)。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应变率比值法对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且诊断结果更为客观,其能有效提高乳腺肿瘤超声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