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琪琪  林玲  周颖  李海燕 《江苏医药》2022,48(2):142-145
目的 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接受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为基础设计的双侧上肢运动训练;对照组接受重复节律性双侧上肢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d,共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  相似文献   

2.
严程  吴野环  张瑜  陈程  王卉  张一 《江苏医药》2016,(4):466-468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于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功能训练等。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法(MAS)来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并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肢体的偏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性偏瘫,康复治疗不仅要促进肌力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促进肌肉运动高级神经控制的重建。脑卒中三级康复中的"一级康复"指的就是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的理论基础是基于Brunnstrom提出的六阶段过程。康复科的基础理论,神经科医生看好了:①患肢迟缓性瘫痪,无自主运动;②肌张力增加,痉挛出现,有基本的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无随意运动;③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④痉挛不再加重或挛缩减轻,共同运动有所减弱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及正常模式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抗肢体痉挛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脑卒中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试验组患者在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肢体痉挛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上肢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有利于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组织保护治疗及物理治疗(电蜡疗+气压式循环驱动治疗仪),治疗组患者另外每天接受以抗痉挛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临床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综合康复治疗6个月,治疗组MAS、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肌痉挛,而且较为持久的功能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马昀欣  董友朋 《贵州医药》2022,46(4):618-619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其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和观察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记录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人,康复组患者根据病情发展进程进行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期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3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评价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上肢肌力Ⅲ-Ⅴ级85%,下肢肌力Ⅲ-Ⅴ级80%;对照组:上肢肌力Ⅲ-Ⅴ级45%,下肢肌力Ⅲ-Ⅴ级75%,生活质量亦有明显提高.结论 三期康复功能训练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临床基础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抗痉挛护理、认知-语言训练、ADL训练、心理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ADL能力,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48例);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个月进行以下评定:1、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2、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3、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FAC、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康护程序组(n=51)。康护程序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入院第1天开始,按康复护理程序——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步行训练进行。结果: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护理后,康护程序组患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程序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 ,将 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组照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 ,患者肌力明显提高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 ,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不论是缺血性或是出血性脑卒中60%~80%患者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痉挛,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了沉重的负担[1]。本研究通过观察艾灸联合水中运动疗法干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关指标,评估其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西医诊断标准:1根据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1995年)的"各类脑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1]与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2]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MRP促进偏瘫侧上、下肢恢复一定的主动运动,随后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活动,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塑性训练。下肢CIMT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起坐训练,运动平板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CIMT治疗的前8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平均提高(3.0±1.2)分和(3.1±0.9)s,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14。MRP与CIMT相结合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27.3±11.1)分和(10.1±6.7)s,效应值分别为1.73和0.51。结论MRP与CIMT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NJF训练。对所有患者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ADL。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MAS、FMA和BI的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与其前一次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M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NJF技术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疼痛和痉挛,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脑出血来我院住院的偏瘫患者,入院初期及出院时进行Lovett方法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痉挛评定,Burnnstrom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患者出院时肌力,痉挛及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治疗,患者最大限度地克服障碍,使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达到独立或基本独立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元化综合康复理疗联合早期改良强制运动训练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近期康复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多元化康复优化理疗方案,包括中药辨证治疗、穴位灸疗、节段性按摩、中药肢体熏洗及沐足、针刺特异性穴位等,联合早期改良强制运动训练.采用Ashworth表观察治疗前后偏瘫痉挛康复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评价FMA肢体功能、ADL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BS平衡力等.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上、下肢痉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8.3%、9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6.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02±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2±8.24);FMA、Barthel指数、BBS平衡能力、6MWT步行距离分别为(25.47±3.52)分、(79.26±14.81)、(41.42±8.67)分、(196.98±82.13)m均较对照组[(17.90±3.38)分、(43.52±31.22)、(30.84±5.92)分、(140.35±75.24)m]优势明显(P<0.05).结论 中医多元化康复理疗联合早期改良强制运动训练,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元气亏虚、痰瘀痹阻之证,有效调养脏腑、益气生血、舒经通络、缓解痉挛,快速消减自身肌痉挛状态,标本兼治、安全经济,近期康复疗效全面有效,强化身体免疫力,患者生存质量与幸福指数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效果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将2003—06~2004—10在我院神经科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情程度、药物治疗方法及统计学处理方法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沿袭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心理康复、中医针灸、中药药熨穴位法、残肢功能锻炼及家庭追踪指导康复服务,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及变化。结果: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极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9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护理,并且于入院时、4周后及半年后进行随访评定.结果:经过康复运动训练的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生活基本自理人数训练前仅5例(5.43%),训练后66例(71.73%).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康复护理路径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筛选,选择出8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给予康复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