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调查我国临床医生对《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该《指南》的后续修订和进一步推广。应用评价调查问卷和适用评价调查问卷均采用记名问卷方法,向我国使用过该《指南》的临床医师各投放500份;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性评价调查问卷和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各回收211份。该调查得出结论:在现有推荐方案评价较好的基础上,针对整体内容、整体结构上再做调整;对推荐方案的方剂选择、临床证据进行更新;对《指南》应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提出改善措施,同时为了更好更明确地推广,应加强医患教育,提高指南质量,增大宣传力度,为《指南》的实施推广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为《指南》修订提供依据。评价分为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两部分,前者采用调查问卷方法,由中医师独立填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后者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由主管医生填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完成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151份,应用性评价观察了1 016例患者。结果显示:88.74%熟悉《指南》,45.70%使用过《指南》;《指南》的质量、应用相关项目在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中比较一致,除"调摄预防"外,其他项目好评度均超过85.00%。提示《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质量较高,并且能够较好指导和应用于临床。未来《指南》修订过程中,应改进"调摄预防"部分内容,并纳入循证医学证据,以最终提高临床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 1035-2017)--《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的临床应用情况,了解《指南》的临床适用性,选取全国各级医院中曾进行《指南》培训过的临床工作者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应用评价调查问卷494份和适用性调查问卷511份,构建《指南》后效评价的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指南》总体评价分别为疗效92. 31%、安全性91. 06%、经济性87. 45%,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良好,愿意遵从《指南》推荐方案的高达99. 41%;对于治法治则、辨证分型、并发症预防方法、康复调摄方法合理性评价分别为97. 98%,92. 37%,94. 53%,92. 71%;对于《指南》所推荐方药使用效果评价均在65%以上,在80%以上的方药为痰热清注射液、银翘散、清金化痰汤、麻杏石甘汤、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中成药物不良反应、作用成分不明及经济性是影响药物使用及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之后更新修订该标准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价《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临床应用情况,为修订指南提供参考,从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 311份,其中《适用性问卷》717份,《应用评价方案问卷》594份。《适用性问卷》4个方面83个条目,其中反映《指南》应用情况的条目中,8个条目的应用率均> 95%,"内容完整性""与本单位(个人)诊疗方案比较""临床应用的经济性"应用率低于95%,分别是94. 70%,93. 86%,93. 17%;反映《指南》质量水平的条目中,3个条目的合理比例均> 97%,"辨证分类是否合理"合理比例偏低,为95. 26%;反映《指南》推荐中成药情况评价的条目中,大多数认为价格较为适中。《应用评价方案问卷》6个方面56个条目,其中反映《指南》应用合理性的条目中,3个条目的合理比例均> 96%,"辨证分类是否合理"合理比例偏低,为91. 58%;反映《指南》推荐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的条目中,中药传统汤剂临床应用效果普遍较好,中成药效果偏差;反映《指南》临床应用总体评价的条目中,"总体效果""总体安全性"满意度均> 96%,"总体经济性"满意度偏低,为92. 42%。表明《指南》总体应用性较好,建议修订时完善辨证分型,增加中药汤剂及中成药种类,规范用药时间和疗程,重视医院特色诊疗方案、行业专项科研成果,定期及时更新,加强《指南》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评价《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的适用性和临床应用情况。评价方法包括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评价《指南》熟悉和使用情况、质量水平、临床适用情况等;应用性评价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评价《指南》临床应用符合度和应用效果(包括疗效、安全性、经济性)。采用统计学基本描述、构建不同比较组进行交叉或分层统计学检验、多因素分析以及混杂因素处理等多种分析方法。适用性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指南》内容完全适用和基本适用者为63.03%,不适用者4.24%;应用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指南》"总体疗效与技术水平"、"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较好的累计统计分别为85.46%,80.43%,69.40%。该研究表明基地单位医师对《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的认知度较高,低年资医师是主要使用群体,临床指南总体临床适用、临床应用符合度较好,但《指南》的诊疗方案的质量和适应性等尚需改进。指南在支持证据、方法学规范及临床使用性上有所欠缺,应尽快通过修订进一步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6.
该文评价《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实施效果情况,采用问卷星电子调查问卷方法,开展基于临床医生的指南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于2018年4月28日-7月9日完成适用性评价问卷502份和应用性评价问卷538份。问卷所调研的对象包括来自全国范围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使用过该《指南》的临床一线医生,对回收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适用性评价表明,按照职称分类,中级职称使用率(26. 77%)最高,初级(23. 98%)和副高级(19. 33%)职称人员较低;质量水平评价,适用范围合理性(98. 61%)及术语准确性(98. 81%)评分较高,辨证分类合理性(96. 05%)最低;适用性评价认为《指南》安全性好(98. 42%)和内容合理(98. 03%)的比例高;疗效显著(99. 6%),可减少西药抗生素的使用(93. 89%),适用比例(96. 44%)高。应用性评价中,使用科室中肺病科使用度(44. 24%)最高;《指南》合理性除辨证(92. 75%)外,治则、预防调摄均在97%以上;推荐方案评价较好以上的比例,疗效97. 4%,安全性97. 59%,经济性93. 87%。该研究表明《指南》质量水平较好,临床使用度高,实施效果较好,可作为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规范性诊疗方案使用;但存在部分不适用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指南》应加强辨证分类、预防调摄内容的修订。  相似文献   

7.
该文评价《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适用性和临床应用情况,为《指南》修订提供依据。由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完成,评价方法包括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评价《指南》的熟悉和使用情况、质量水平、临床适用情况等;应用性评价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评价《指南》的临床应用符合度和应用效果(包括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结果显示,《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包括中医病证部分(简称中医指南)和西医疾病部分(简称西医指南)。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医、西医《指南》整体熟悉和使用程度相当,熟悉程度分别为85.43%,84.57%,使用程度分别为52.10%,54.47%;《指南》整体质量较好,其中适用范围和术语使用合理性评分较高,分别为91.94%,93.35%,辨证论治相关内容合理性均在75%以上;适用情况评价较好,其中安全性评分最高;综合评价显示,中医、西医《指南》的适用比例分别为77.73%,75.46%。应用性评价结果显示,《指南》与临床实际应用的符合度较高,除"其他治法"和中医《指南》的"调摄预防"以外评分均达到90%以上;应用效果评价显示,安全性经济性疗效;综合评价结果,选择较好的比例(≥7分)在75%~80%。《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普及和应用,质量水平较高,临床适用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存在缺少循证医学方法和创新性等不足,需要在修订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临床适用性和应用性,采用调查问卷和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在全国16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对11个病种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开展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结果显示,361位临床医生接受《指南》的适用性调查,其中87.26%比较熟悉,25.21%使用过该《指南》,辨证论治相关内容中,评价合理性较高的为组方用药(91.69%)、辨证分类(86.98%),合理性较低的为调摄预防(44.6%),75.62%临床医生认为《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完全适用和基本适用。前瞻性观察2 935份病例,对《指南》的应用性进行评价,《指南》与临床实际应用一致性较高的为中医疾病诊断、西医疾病诊断,分别占98.30%,94.11%;较低的为调摄预防,占59.39%。《指南》的安全性、经济性较好,分别为95.64%,94.75%。《指南》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总体疗效与技术水平、《指南》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7~9分的分别为77.38%,74.00%,76.90%。该《指南》临床符合度较好,可作为临床治疗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规范性方案,但也存在部分内容适用性较差、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情况,有待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1 000名有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经验的临床医生,主要针对《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临床适用性和应用性进行评价。研究过程严格执行全程三级质量控制,数据真实、可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医生认为《指南》临床适应性好,《指南》中推荐的药物可及性和价格适中,中医药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缩短抗生素应用的疗程。在建议板块中,临床医生希望增加用药指导、希望及时更新《指南》,另外还有希望增加治疗方法和手段者、加强宣传推广者、加强循证方法使用等。在应用性评价中,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指南》定义、中西医鉴别诊断描述准确,治疗基本原则及中医药治疗方法选择恰当,中药处方、中成药临床应用效果好。部分临床医生建议细化淋证证候分型。部分医生认为《指南》中推荐方药疗效一般,在其他疗法的推荐中,部分医生对于熏洗操作方法存疑,针对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熏洗和针灸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操作规范及流程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调查问卷和病例调查的方法,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为研究对象,邀请来自全国29个地区187家医院医生评价研究《指南》的适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征集《指南》的修订意见。508位临床医生接受《指南》的适用性调查,认为《指南》结构、内容合理,比例分别高达98. 23%,98. 03%。在辨证论治内容中,评价合理性较高的为治则治法(99. 41%)、诊断要点(98. 82%)、辨证分类(98. 03%);合理性相对较低的为康复调摄(97. 05%)、并发症预防(97. 24%);98. 03%临床医生认为《指南》完全适用和基本适用,1. 97%认为修订后适用。通过观察491份病例,对《指南》进行应用性评价分析,符合度较高的为西医疾病诊断(100%)、中医疾病诊断(99. 18%);较低的为治疗措施方面,方剂成药、其他治法符合率分别为77. 18%,83. 05%;《指南》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分别为97. 35%,93. 89%;综合评价较好,99. 41%被调查者愿意遵从《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对于《指南》修订意见主要集中在辨证治疗、并发症预防及康复调摄部分。积极广泛征求意见修订《指南》,可以更好的提高《指南》质量,指导临床,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相似文献   

11.
耳鸣为肾虚证,以虚为主,又兼夹实邪,多脏同患致病。阮士怡教授治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注重肾、肝、心三脏精血亏虚之本虚,同时辨证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之标实,标本兼顾,心、肾、肝、胆脏腑同调,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辨证施治、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郑金生  张志斌  汪惟刚  侯酉娟  李强 《中医杂志》2018,(11):903-906,914
"引文溯源"是为《本草纲目》引文量身而设的研究新法,该方法既可映衬体察李时珍"博极群书""翦繁去复"之伟绩,又可弥补《本草纲目》某些引而不确、注而不明的弊端。明确引文之源是缕清相关学术源流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本草纲目》原文高度存真与引文高度精确之间达到妥当平衡,要将校勘与溯源剥离开来,分别处理。具体的方法是,考核认定李时珍所引用的正确书目,依据《本草纲目》所引之文,逐一核准它们的出处与原始文字,以达到既不伤《本草纲目》之真又展示引文来源之目的,如此溯源所得的文字可供直接引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同传承模式效果的比较筛选中医骨伤科手法传承模式。方法 27名手法传承人随机分为视频教学、师承和仪器培训组各9名,每组传承人接受相应传承模式学习颈椎旋提手法规范化操作2周后分别进行仪器和专家考核,其中仪器考核指标包括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俯仰幅度合格次数及合格率,专家考核指标包括颈椎定位、颈椎固定、预牵引、提扳力度、提扳方向、提扳技巧合格次数及合格率。结果仪器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22%、67.84%、69.91%,专家考核中仪器培训组、视频教学组和师承组总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1.11%、66.96%和83.80%。全部考核后总合格次数分别为视频教学组(5.89±2.54)次,师承组(4.44±2.18)次,仪器培训组(3.11±1.69)次。各组合格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培训组合格次数明显少于视频教学组(P<0.05),视频教学组与师承组、师承组与仪器培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培训传承模式在旋提手法治疗颈椎病手法考核时合格率较高,其传承效果优于视频教学和师承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不规范地使用不但会减弱药物疗效,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循证医学要求在现有最佳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患者需求,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意见。考虑到目前中医药研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或"质量极低"的情况,通过制订临床专家共识,可以一定程度上填补临床实践指南的空缺,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共识所依赖的专家意见易受各种主观偏倚干扰,一个可靠科学的共识制订流程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偏倚对共识结果的影响。该文通过借鉴一些国际共识制订机构/学会的制订流程,结合中医药特色及现状,拟出一套适合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制订的规范流程,以期为共识制订者提供依据和参考,继而为临床中成药的规范应用带来循证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