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行单侧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的盘状半月板患者,47例随访超过12个月,评价半月板撕裂类型和稳定性,其中稳定型34例、不稳型13例,根据撕裂、不稳部位使用Fas T-Fix、MM-Ⅱ缝合器缝合,比较术前、术后和稳定型、不稳型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21±11)°提高到术后(133±7)°,Lysholm评分由术前(72±7)分提高到术后(93±4)分、IKDC评分由术前(65±5)分提高到术后(86±7)分,稳定型和不稳型的术后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能够有效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合理缝合治疗不稳型盘状半月板早期临床效果与稳定型盘状半月板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的短期疗效,观察伴随的软骨损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3-08—2016-08诊治23例(24膝)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合并软骨损伤,均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于不稳定者(8例)附加缝合术。术中观察外侧盘状半月板分型、损伤、稳定程度及软骨损伤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euchi评分。结果 24膝中Watanabe分型Ⅰ型17膝,Ⅱ型7膝。均有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撕裂损伤,16例为稳定盘状半月板,8例为不稳定盘状半月板。软骨损伤按Outerbridge分级:0~Ⅱ级18膝,Ⅲ~Ⅳ级6膝。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93.0±4.9)分,较术前(61.9±13.9)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keuchi评分优良率达91.7%。结论对于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不稳定者附加缝合术能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伴随的关节面软骨损伤的严重程度影响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未成年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未成年人盘状半月板患者共21例(22膝)。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必要时缝合修复术治疗。采用Ikeuchi半月板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术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8.52±9.46)个月。根据Ikeuchi半月板术后功能评分系统:优17膝(77.27%),良4膝(18.18%),可1膝(4.55%),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45%。术前Lysholm评分为(67.7±12.8)分(39~79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96.8±3.2)分(90~1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必要时辅以半月板缝合技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本院骨科在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23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盘状半月板损伤情况分别施行半月板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11例,部分切除7例和半月板成形术5例。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均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内感染,明显的关节积血,血管神经损伤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活得随访21例,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52~92分,平均为69.2分,手术后6个月提高至79~92分,平均为86.6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具有损伤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作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采用Fast-Fix缝合装置治疗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治疗26例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56.3±4.6)分,按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26例均为差.根据关节镜下所见损伤的情况,采用Fast-Fix缝合装置缝合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后角,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提至(89.2±3.4)分(t=-29.423,P=0.000).按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优2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2.3%(24/26).随访满24个月16例,Lysholm评分(90.6±2.4)分,Ikeuchi膝关节评价等级优1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3.8% (15/16).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Fast-Fix缝合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后角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部分切除和边缘缝合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必要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32例外侧盘状软骨损伤,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27岁(15~51岁);术前均主诉膝外侧疼痛或活动受限,McMurray试验阳性,经MRI证实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所有病例均经关节镜检查证实,关节镜下切除盘状半月板中央部的白区部分,修整呈正常的半月板形状后,采用由外向内法或全内缝合法缝合撕裂的半月板边缘部分。27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7个月(13~22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1)32例均有盘状半月板中央部白区的撕裂,前角边缘撕裂23例,体部边缘撕裂19例,后角边缘撕裂8例;(2)本组单纯部分切除成形术者仅4例,其余28例均同时进行了边缘缝合;(3)随访的27例患者术后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症状均得到缓解,McMurray试验阴性;(4)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47分(32~65分)提高到平均88分(75~98分),根据改良的Lysholm膝关节分级标准,优1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88.9%。[结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常存在边缘撕裂,成形后应注意辨别,缝合撕裂的盘状半月板边缘有利于术后外侧半月板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症状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39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男11例,女28例;年龄18~62岁,平均34岁。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为(62.2±7.8)分,术后随访时平均为(92.6±4.6)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中应用眼科穿刺刀辅助修整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晋城大医院收治的因盘状半月板损伤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26例;左膝16膝,右膝20膝;年龄12~49岁,平均(33.5±6.7)岁。术中通过前外侧入路放入3.2 mm眼科穿刺刀,在盘状半月板前角距滑膜缘约6 mm处做弧形切口,然后使用篮钳对剩余半月板进行碎块式切除,并保留半月板边缘约6 mm。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疗效。结果 关节镜手术均使用眼科穿刺刀辅助修整半月板,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0±3.2)个月。IKDC评分由术前(36.9±8.0)分提高到术后(84.1±7.7)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46.2±4.5)分提高到术后(8...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22例(24膝),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62.3±5.4)分;术后12个月(93.4±5.6)分(P〈0.05),优良率为95.5%。结论只要手术指证掌握正确,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联合缝合修补术治疗不稳定外侧盘状半月板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1组77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与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6月,本院共完成77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手术采用常规髌下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根据盘状半月板损伤情况进行半月板全切除术或成形术.其中21例(29.2%)患者行盘状半月板次全切除术和全切除术,13例(18.1%)患者行部分切除术,38例(52.8%)患者行半月板成形术.77例患者中,男39例(54.2%),女33例(45.8%),年龄8~51岁,平均(29.4±10.9)岁.有5例失访,72例患者随访时间12~44个月,平均(26.2±9.3)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活动度恢复正常.全部患者术后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活动受限等手术并发症.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50~78分,平均(66.8±5.2)分,手术后提高至85~100分,平均(96.4±3.6)分.经过student-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4.7,P<0.01).[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创伤小、疗效佳,在保留半月板良好形态和生理功能,及减少患膝骨关节炎发生率方面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丁云鹏  章亚东 《骨科》2021,12(2):143-14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后角胫骨止点重建并缝合固定术治疗症状性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1例症状性Wrisberg韧带型盘状半月板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19.5岁(14~25岁).左膝6例,右膝5例;军事训练伤...  相似文献   

12.
薛超  刘晖  丁真奇  刘庆军  陈志达  吴进 《骨科》2021,12(2):149-154
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及远端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为(33.5±9.3)岁(23~44岁),闭合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1例.3例病人...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21例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盘状半月板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关节镜下行外侧盘状半月板手术的患者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8~56岁,平均40.9岁。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22.3个月。结果所有随访的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术后6个月按Ikeuchi评分进行评估,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23%。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00)。年龄与半月板的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而性别、外伤史、撕裂方式、手术方式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诊治结合、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缝合系统(Fast-Fix)联合血凝块缝合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1例采取Fast-Fix联合血凝块缝合半月板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评价其术后疗效。其中包括男18例,女13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2±8)岁,经患者亲自了解目的及相关风险后,自愿参加试验,纳入标准为初次单侧半月板损伤,不合并其他关节内损伤,不合并下肢血管神经损伤;主观体征存在患膝疼痛、交锁症状,但无明显关节受限,可进行一般日常活动;排除标准为MRI示合并有膝关节内其他损伤、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先天性膝关节发育畸形。在关节镜下应用半月板修补缝合系统联合血凝块修整缝合损伤的半月板。观察患者术后3月、术后6月的康复情况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 2000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VAS评分、IKDC 2000评分、Lysholm评分的差异,评估其手术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均未出现膝关节疼痛、交锁、二次手术及其并发症。经数据分析,不同时间VA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963.131,P<0.01),术前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3月(t=-33.897,P<0.01)、术后6月VAS评分(t=-30.460,P<0.01),而术后3月和术后6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05);不同时间IKDC 2000评分(F=4 688.837,P<0.01)和Lysholm评分(F=11 544.04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IKDC 2000评分和Lysholm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月(t=76.205,P<0.01;t=128.766,P<0.01)和术后6月评分(t =78.183,P<0.01;t=131.180,P<0.01),而术后3月和术后6月IKDC 2000评分(t=1.496,P>0.05)、Lysholm评分(t=1.896,P>0.05)相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缝合系统(Fast-Fix)联合血凝块缝合半月板损伤可获得良好的术后疗效,但对于血凝块如何促进半月板愈合的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成形联合修补术在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半月板成形联合修补技术在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28例行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联合修补缝合技术,年龄6~42岁,平均32岁;男23例,女5例。关节镜下判定半月板的性质和撕裂的类型与范围,采用成形联合修补缝合技术治疗盘状半月板边缘撕裂,术后支具保护8周,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采用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8个月。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术前62~74分,平均(67.23±5.24)分;术后80~96分,平均(87.24±5.26)分。未出现再撕裂或因为症状复发再手术的病例。结论:盘状半月板成形术联合边缘破裂修补缝合技术对于盘状半月板撕裂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作为其手术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及半月板全切除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半月板损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不伴韧带松弛或损伤,单侧膝关节发病,无关节畸形及严重骨质疏松。依据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25例)和B组(43例),A组施行关节镜下全切除术,B组施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情况、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MRI复查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级愈合。A组半月板的优良率(64.00%)显著低于B组(7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4,P<0.05)。术前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77±16)分、(93±19)分]均较术前[(56±12)分、(66±14)分]显著提高(t=4.541、5.231,P<0.05),且B组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2,P<0.01)。B组的术后3个月膝关节评分(HSS)总分(88.0±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5),但两组患者疼痛、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评估显示B组的完全愈合率高于A组,且A组发现2例有关节退行性病变。 结论半月板成形术及全切除术术式均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半月板成形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优于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Arthroscopy》2004,20(5):536-542
We present the cases of 5 patients with a torn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 treated using partial central meniscectom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uture repair of the tear. The patients were 4 boys and 1 girl with a mean age of 15.4 years (range, 11 to 17). Preoperatively, all patients complained of knee pain during daily or sports activities. At the final follow-up evaluation, more than 2 years later, 4 patients’ conditions were graded as excellent and 1 patient’s condition was graded as fair according to Ikeuchi’s grading scale. The average Lysholm score improved from 83.4 points (range, 70–90) to 95.8 points (range, 89–100) postoperatively. In the 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econd-look arthroscopy, complete healing was seen in 2 patients. One patient had severe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the meniscus; the repaired site was not united and required an additional partial meniscectomy along the tear. We believe that with the current advancement in arthroscopic meniscal repair techniques, a partial central meniscectom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uture repair of the peripheral tear can b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 torn complete or incomplete discoid meniscu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98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纳入研究组(n=49),应用小切口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纳入对照组(n=49)。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124,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05),研究组术后3 d(t=14.154,P<0.05)及术后1年(t=15.685,P<0.05)的Lysholm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3 d研究组患者的静息痛评分(t=13.974,P<0.05)和行走痛评分(t=13.976,P<0.05)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静息痛评分(t=14.258,P<0.05)和行走痛评分(t=14.859,P<0.0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t=8.568,P<0.05),且手术费用更低(t=3.405,P<0.05)。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有创伤小,疼痛轻等优点,小切口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技术难度较低,亦可在临床中选择性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